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物的生存状态是方方小说创作的一大题材内容。方方笔下人物出现了两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的论述揭示了方方小说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命运,由命运的解读笼罩了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方方小说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但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民生活、爱情生活、城市怪相、警察故事、知识分子家族命运等几个方面。近年来,方方女性题材的创作倾向愈发明朗,逐渐成为作家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深刻地表现了当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内心深处的迷惘、困惑与挣扎。作家向我们展示了自在与自为两种女性的生命形式,并表现出女性对于心灵的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寻。  相似文献   

3.
方方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题材本身的现实性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者以冷静凝练的笔触讲述了不断与命运抗争,最终却归于失败的山里娃涂自强的故事,是继《风景》之后,作家方方所呈现的另一道关于命运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凡俗人生的悲剧——试论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方是新写实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大将,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大意象群落:一是城市普通市民,二是城市普通知识分子。而方方尤其善于以犀利的眼光开掘深深埋藏在凡俗人生中人性的丑恶与虚伪,将一幕幕真实而普通的人生悲剧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入手,再从悲剧产生原因这一角度把凡俗人生的悲剧分为生存的悲剧、复杂人性的悲剧、婚姻爱情悲剧三类。  相似文献   

5.
方方小说里的主人公多为女性,男性在作品中只是构成女性命运的因素之一。他们或自私冷漠,或隐身缺席,或退居幕后,虽然方方对男性着墨远少于女性,但男性无形中却充当着男权文化的帮凶,对女性命运进行操纵。文章通过分析方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女性遭受生存与精神压迫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6.
悲剧命运观是方方小说创作的重要思想特点之一,既强调不确定的命运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肯定生命主体的价值和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童年经验、成长经历、时代背景、社会文化思潮等方面的分析,梳理和探寻方方悲剧命运观形成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方方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优秀小说家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方曾以世俗立场“原生态”地描写普通百姓粗鄙化的生存现状,以及僵化庸俗的现实对人的愚弄、迫压和异化而享誉文坛,成为“新写实”派代表性作家。在新世纪小说创作中,方方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体现为叙事的变化,即从描写入的生存困境和人性异化到表现“人的生存命运”、“人性之困”和“人道主义”等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通过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命运的多舛,展现了存在之荒谬,对水上灯人生经历的书写,以水与时间之间的隐喻性关系深刻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以及人生的漂泊无定与无所归依感。水上灯的挣扎与反抗的结局是走向彻底的绝望,令人深思。方方以水上灯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传达出对于现实人生的感悟与忧思,对于人类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陈瑶 《培训与研究》2007,24(3):18-20
爱情是方方小说创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方近期小说创作中,她更多地把目光投注到女性对爱情的理解与感悟上,通过她们的情感经历表达出作家对爱情的真实性的质疑,具体体现为对爱情虚无性的表达、对男性的绝望、对现实婚姻的逃亡。  相似文献   

10.
韩梅梅 《文教资料》2013,(29):75-77
方方是当代文坛创作个性鲜明的小说家,随着其小说创作数量的激增与质量的日益提高,有关她的小说创作研究也日益繁荣起来。这些研究在创作阶段与题材划分、作品中人物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即通过以上方面研究的梳理,罗列出研究亮点,找出不足,以期对方方未来的研究朝更全面更精湛的方向迈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方拱乾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仍有若干不甚清晰之处。李长祥《和宪先生桐城方公墓志铭》和《桐城桂林方氏家谱》等相关资料,可以纠正学术界关于方拱乾生平履历中的一些错误,为其人其诗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雅》蕴含着丰富的通变思想。方以智治学广搜博采、穷源溯委,考古决今求创新,并会通中西,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通变精神。这种学术上的通变思想既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继承,也反映出明中期后学术变化及西学传入时的时代特征。认识方氏治学精神,对把握方氏学术、学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4.
宗璞的创作中一直带有强烈的身份意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及身份意识的变化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她的叙述姿态也经历了从单纯热情的倾诉者、时代的追潮者,到历史的思考--批判者,知识分子的自审者的变化.文革结束后,个体从经验中沉淀出来的性别体验在作品中渐渐显现出来,性别上的女性身份成为她创作中文化身份的另一特质.  相似文献   

15.
<呐喊>、<彷徨>时期的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通过文学形式表现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切体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而且记述了作者深刻、复杂、痛苦的心灵历程,作品内容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因素,后者是鲁迅作品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鲁迅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生存困境中重塑的人格,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因素,又体现了极具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从语源学、文化学视角考察了司空见惯之畜物驴在中国传统文人笔下和民间语言文化中的不堪形象及特殊意蕴,意在深入理解驴作为一种原型意象在文化、文学中所透露出的国人特别是文人灵魂深处的生命颤动及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同情她们的悲惨命运,深入剖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但通过全面考察鲁迅笔下众多的妇女形象的塑造和了解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又总是感到他对探求妇女解放出路问题的悲观态度及对妇女解放问题深深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8.
名教与自然问题是封建社会士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它关乎士人的个体自由与群体秩序的关系.就哲学而言,郭象哲学首先加以解决,慧能禅则进一步统一了二者.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士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身心相离"的生活方式被奉行,"身"限于朝堂之上,"心"则游于山林之间.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中国美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美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欧茨把笔触更多的放在描述下层女性对不平命运的抗争上,在她的笔下,女性意识也从萌芽到绽放,从茫然与无奈中逆来顺受发展到奋起抗争,于不平命运追求美好人生,这反映了欧茨本人的女性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对女权主义由排斥、否定到接受、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祝福》通过叙述“我”旧历年底回乡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祥林嫂无辜而悲惨的人生,剖析了启蒙知识分子在实际社会问题和民众疾苦面前无奈、孤独与虚无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启蒙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