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经过16周有氧训练,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及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脂质的变化,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运动应激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6只雌性KM小鼠随即分成有氧训练组(E组)、运动应激组(0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E组经过16周有氧训练后与0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实验,测定力竭运动后心肌和血清中MDA、SOD、CAT、T—AOC、CK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经过力竭运动后心肌SOD、CAT、T—AOC含量,E组与0组相比增加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16周的有氧训练后,小鼠对运动应激引起的氧化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小鼠的心脏组织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程度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力竭运动应激后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钾离子通道表达以及对细胞调节性容积减少(regulatory volume decrease,RVD)的影响,探讨力竭运动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复制小鼠力竭模型后从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测定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揭示力竭运动应激对小鼠外周血T细胞Kv1.3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细胞成像系统测定T淋巴细胞在低渗透压时细胞容积的变化.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应激小鼠T淋巴细胞功能受抑制(P<0.05),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Kv1.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力竭运动应激会影响RVD的调节能力.结果说明,力竭运动应激导致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Kv 1.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RVD调节能力下降,提示力竭运动应激条件下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与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动恢复在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在抓运动训练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因而影响了运动训练的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从人体在运动训练过程变化规律看,运动训练是一个通过运动消耗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异化过程,不是产生体能提高“结果”的同化过程。真正提高体能的过程是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网羽世界》2012,(3):49-49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需要高体能的运动.科学的训练和恢复方法将在提高体能和成绩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通过对羽球爱好者的膳食营养调查发现,多数人均存在营养失衡的状况,而这些失衡使身体代谢处于紊乱状态,对训练效果和疲劳消除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字芮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2):10-10,16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7.
体育高考生素质训练是一种持续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相结合是教练员常用的手段,训练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和营养物质,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训练效果,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因此,体育高考生选择正确的途径消除疲劳并在训练后服用营养补充剂尤为重要。根据日常锻炼的实际情况,分析体育学生运动后疲劳的产生原因,探讨补充方法,运动后消除疲劳和恢复运动能力,并利用科学恢复体能和健康营养补充措施,以提高运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姜文凯 《体育与科学》1998,19(5):12-18,24
本文回顾了15年来运动医学研究室在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运动的应激和适应性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学、中医药及生理仪器研制等研究课题。介绍了综合应用上述成果于运动员选材、医务监督、医学评定、体能恢复及健身康复等诸方面的进展,并评价其学术水平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综合运动能力结构体系由三级指标25个指标构成,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的结果发现:在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综合运动能力结构中,运动技能最重要,运动知识排在第二位,运动体能排在第三位。基础技能各项指标权重值均大于专项技能各项指标权重值,专业知识权重值大于相关知识权重值,专项体能各项指标权重值均大于基础体能各项指标权重值。  相似文献   

10.
安培潜能激进剂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功员体能的高低除与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营养的质和量,同时合理营养是使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和比赛状态的物质基础。因此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适当的营养补剂对提高承受大强度运动训练的能力以及大运功量运功后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的理论,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这就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拓宽对体育的认识,增强世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是阴阳平衡理论在人类进行身体锻炼中的具体运用,而"阴阳平衡"理论则是武术"内外兼修"理论产生的基础。"内外兼修"理论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功法练习的一个指导原则,规定着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刘艳  黄元汛  陈筱春  文质君 《体育科学》2007,27(12):53-56,8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根据体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再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力竭游泳后24h处死小鼠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测定红细胞参数,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全血GSH-Px活性,RBC-C_(3b)RR和RBC-ICR。结果发现,6周耐力训练后,白藜芦醇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Hb、RBC和Hct都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红细胞MDA含量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但红细胞SOD和全血GSH-Px活性与耐力训练组相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RBC-C_(3b)RR和RBC-ICR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保护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动能力的差异是生物个体间客观存在的。本研究以细胞自噬与线粒体有关基因为例,探讨不同年龄不同运动能力小鼠在运动适应中骨骼肌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骨骼肌基因响应的个性化特征。将清洁级ICR小鼠分为青年对照组(YC)、青年运动组(YR)、成年对照组(AC)、成年运动组(AR),每组10只。采用递增负荷的运动能力测试确定青年、成年小鼠可以承受的最大跑速,YR、AR组小鼠按各自最大跑速的65%~75%进行耐力训练,每天训练1 h,持续4周。取腓肠肌测试mtDNA、ATP含量以及Caspases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用染色质免疫沉淀+PCR(ChIP-PCR)检测p53、ERRα与靶基因启动子结合的DNA片段。结果表明:(1)骨骼肌mtDNA含量在成年小鼠运动后显著提高,ATP含量在成年、青年小鼠运动后均显著提高。(2) 运动显著提高成年小鼠Caspase 3,8,9的酶活性,但是对青年小鼠无显著影响。(3)成年、青年小鼠自噬基因对运动响应显著,但线粒体生物发生、COX复合物、代谢调控有关基因只在成年小鼠对运动响应显著。(4) 运动促进p53、ERRα与靶基因Tfam、SCO2、PUMA、Bax启动子的结合,但在成年、青年小鼠中靶基因转录水平不一致。结论:即使保持相对一致的运动负荷,青年小鼠骨骼肌自噬与线粒体有关基因对运动的响应也比成年小鼠低。尽管运动促进p53、ERRα与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但靶基因在mRNA水平并不一定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5.
硒对不同训练状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建军 《体育科学》1999,19(3):74-77
研究结果表明:安静状态下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最小,显示不出硒营养的必要性。随着运动激烈程度的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增加,硒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长期训练状态显现出“适宜”硒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显著性作用和缺硒损害机体抗氧化功能的不良作用,但未表现出补硒的明显作用。在脂质过氧化反应最激烈的急性运动后恢复期只有补硒水平的硒才显著抑制了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员在系统训练过程中服用丙酮酸肌酸、肌酸和肉碱时身体成分及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36名国家青年篮球队退动员,随机分为安慰剂组、丙酮酸肌酸组、肌酸组和肉碱组.正常训练同时持续6周服用营养补剂和安慰剂,实验前、后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结果:在系统训练中使用丙酮酸肌酸可以明显减少运动员的脂肪,降低体脂百分数;能够明显增加运动员肌肉重量和去脂体重;明显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男运动员在系统训练中使用肌酸和丙酮酸肌酸,可以减少身体脂肪,但使用丙酮酸肌酸减少脂肪的幅度更大;同时,使用丙酮酸肌酸还能够明显增加肌肉重量;在系统训练中使用丙酮酸肌酸比肌酸更能提高运动能力且没有副反应.女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肉碱和丙酮酸肌酸均能减少身体脂肪、提高运动能力,丙酮酸肌酸的效果更明显.结论:在系统训练中使用丙酮酸肌酸比肌酸和肉碱更能减少运动员身体脂肪、增加肌肉重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疲劳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周一晨空腹测试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 N)、磷酸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 ,同时,运用中医四诊法进行辨证分析,通过纵向追踪分阶段评定,将运动性疲劳分为生理疲劳(PF)及过度训练(OT)。结果:大负荷训练后,无论疲劳与否,舌质舌形大多正常,但瘦薄舌占有一定比例;OT时则出现淡白舌、胖大舌;疲劳时舌苔以薄黄为多,其次为薄白及白厚腻,而无疲劳时则以薄白为主,其次为白厚腻及薄黄。中医分析显示,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同时不同程度兼夹湿浊或气滞等。病位分析显示,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之间Hb存在显著差异(P<0 .1 0 ) ,以气血双亏型最低;BUN及CK气虚型偏低,而气阴双亏型偏高,不过各证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 .1 0 )。统计各型间BU N/Hb比值则差异有显著性(P<0 .1 0 ) ,其中气虚和阳虚型比值低,而气阴双亏时最高。主要结论: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与Hb、BUN、CK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补气补血类中药对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燕  周志勇  朱政 《体育科研》2010,31(2):86-88
目的:观察补气补血类中药对女子赛艇运动员冬训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的作用。方法:选择14名17~19岁上海水上运动中心专业赛艇女运动员,随机分为服药组与对照组2组,在冬训开始前休整结束时测的安静指标,服药组在整个冬训期服用补气补血类中药,同时对两组进行与运动训练相关的血生化指标血常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的跟踪监测。结果:冬训期后对照组BUN、CK较前都增高,以CK明显(P〈0.05),而服药组BUN、CK却表现为降低;服药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较冬训前均有升高,以HCT及HB升高显著(P〈0.05);T值服药组较冬训前略升高,而对照组是下降的,C值变化较小,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补气补血类中药可对女子赛艇运动员冬训期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可明显增加其血红蛋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定传统中医康复锻炼的规范化运动处方。方法:选择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I)/用力肺活最(FVC)〈70%.且30%〈FEVI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I%)〈8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90例(最后完成的有85例),按入组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中医锻炼组(中医组)和传统中医锻炼运动处方组(处方组),后2组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处方组训练内容为按规范化运动处方要求制定的中医养生呼吸操。治疗前、后进行运动能力、呼吸困难评定。结果:锻炼后6min步行距离(6MWD)中医组从(337.68±59.18)m增加至(386.14±76.71)m.处方组从(348.00±55.94)m增加至(425.17±53.22)m,Borg计分中医组从(3.14±1.94)分降至(2.32±1.25)分,处方组从(3.45±1.84)分降至(1.72±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处方组的变化较中医组更为明显。结论:中医养生锻炼运动处方简单易行,能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且较传统中医康复锻炼方法更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