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言点睛]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似文献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才广,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09,(4):I0015-I0016
命题NO.3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相似文献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教材释义: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一个人如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曾为儿子寄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以淡泊之心来表明自身的志向,以宁静之态来显出思想的高远。这曾是古代君子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不过,这句话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戒子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  相似文献   

6.
<正>常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相似文献   

7.
王春美 《辅导员》2011,(17):23-24
学习语文要善于思考,时时留心多动脑,其实就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高度。善思考、常思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素质。我国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  相似文献   

8.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元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临终前,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先后提出"立德""立志""立学"等三项要求,具体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发现,"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它与"德""志""学"都有紧密的关联,所以"静"的含义亦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11.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12.
诫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1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意思是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养成美好的品德。②淡泊:平静而不  相似文献   

14.
刘会君  于芳  亦明 《高中生》2011,(1):19-21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社会。Reading classics to improve your mind读经典修心智喜欢读书,更时常会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颇多。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相似文献   

15.
氛围影响人,环境塑造人。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要从静、思、恒、争、和五个字入手。静能生慧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所以我认为治班应先抓静。静有三个层  相似文献   

16.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③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⑤ 。夫学 ,欲静也 ;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静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研精⑥ ,险躁则不能理性⑦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⑧ ,多不接世⑨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注 ]①行 :所作所为。②静 :宁静。修身 :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③养德 :培养品德。④淡泊 :恬淡寡欲。明 :表明 ,显扬。⑤致 :达到。⑥慢 :怠慢 ,行为懒散。⑦险 :要隘 ,这里引申为狭隘。躁 :浮躁。理性 :陶冶性情。⑧枯落 :思想干瘪而无生机。⑨接 :连结 ,接合。【导读】先将全…  相似文献   

17.
师者静为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师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方能受社会尊重、家长爱戴、学生敬仰。  相似文献   

18.
“无以”是古文中运用很广泛的一个词,例如:“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论语·季氏十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相似文献   

19.
静心     
王祺 《小读者》2010,(12):31-3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如此睿智的人物都如此看重静.足以看出静的重要。所以,我们要静心思考,静心学习.静心做事。  相似文献   

20.
宁静的色彩     
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清静寡欲,不慕荣利。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使人平和,淡化名利.不被贪念所侵蚀,不被虚荣所蒙蔽。宁静则让内心空灵澄澈,生发深邃的思考,于思考中灵魂得到升华和永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宁静会使人优雅,宁静是宁静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