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服务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一种消费,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种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的构成要素包括:供求主体、供求客体和供求关系。作为教育消费者,学生在消费高等教育服务时,目前主体权益受损。文章建议维护教育消费者权益、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大学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日本近代学制产生以来,高等教育内部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从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二者的关系,使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得以均衡、协调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的构成,为后发性国家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对高等教育质量责任问题的探讨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质量责任包括法律性责任、社会性责任以及道德性责任.从责任主体上划分,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高校与第三方.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主体以及不同的责任类型有利于清晰把握不同主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所应承担的不同义务,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体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均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利益主体对高等教育需求满足的均衡。这一种以市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有本质的不同。它要求:突破传统的一元主义的高等教育评价模式,建立多元主义的均衡的质量观;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机制,建立一种协商性对话机制。协商机制的建构是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所表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因素有哪些,这些办学主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反映了高等教育举办权的分配状况,决定了不同办学主体的利益结构,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立"与"办"不分、多元办学主体的合作性不够等问题,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为:区分大学的"立"与"办"、以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选择适合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制约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中,大学生是双重身份的主体:对于高等教育机会需求而言,学生是需求主体;对劳动力市场而言,大学毕业生将成为劳动力供给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供求均衡度的计量指标,也是实现各个主体利益的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框架下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的关键,以保障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呼唤主体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最经常的就是交往活动,使活动的双方主体都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可以说双赢是主体间性的宗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人自身的价值和合理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和张扬,普通教育也将视角从重视单子式的主体性转向重视主体间性。本应最具主体间性的高等教育却严重缺乏主体间性。这种缺乏主要在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表现出来。这种缺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致命的。因此,高等教育中不得不发出对主体间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评价实际上是各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过程。因此,对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间性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对应、利益冲突关系及如何协调不同主客体间的利益奠定了基础。“主客体间性”是对“主体间性”的一种改进,它注意到了客体的能动性,即客体对主体的影响,注意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界定了高等教育创新主体的概念,讨论了高等教育创新主体的内涵,对可能构成高等教育创新主体的高等教育主体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高校和教师构成了高等教育创新主体,而社会和学生由于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能构成高等教育创新主体,只能是高等教育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运行机制与“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教育功能密切相关,二应当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大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线技术技能型和其他实用型专门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应着力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协作平台。同时,办学主体要着力实施学习内容适应市场需求、课程设计适应本土需求、师资队伍适应多元需求、教学过程适应对象需求等综合性、普适性的策略,提高继续教育为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在高等教育产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刻影响往往是通过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具体要求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在高等教育产业化中的作用亦成了探讨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开发应用 ,网络教育在我国开始萌生发展 ,各种网络大学也因此应运而生。网络大学的发展 ,不仅取决于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还取决于现实高等教育资源和教育组织的支持状况 ;伴随网络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远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 ,并将带来远程教育领域中群雄逐鹿和优胜劣汰局面———而且这种局面会由虚拟教育领域扩展到现实教育领域 ;网络大学的普遍出现和现实社会学习需要的具体多样 ,将导致能够为网络大学提供现实支持和为学生提供具体学习服务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的建立 ,而这种组织将朝着为所有的网络大学提供平等竞争公共平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核心价值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高校核心价值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是存在着泛政治化、理想化与虚无化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提高核心价值教育的效果,必须构建生活化、理性化与主导化的核心价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应该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贯穿整个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方式,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过程,运用信息传递新媒介,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涛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1):85-93,109,120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大学数量及教育质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印度已成为智力外流的主要国家之一。在高教改革的推动下,印度的私立院校较之公立大学在开发创新服务项目和满足西方大学学术研究及学生的需求等方面,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灵活性。印度只有建立有效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及质量评估策略,与国外大学机构实现功能对接,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成为对外国留学生和教师流动有吸引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动,必然要求区域的高等教育适应和服务其发展。文章对柳来河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析,提出从政府政策支持、区域高校合作办学、建立高校产学研联合体等方面,探索柳来河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教学互动性很强,学生自身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对学习需求等都会影响到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大学生既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购买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教育服务生产的资源供应者、合作生产者及最终受益者。  相似文献   

20.
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是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尤其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