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全力进行四化建设的新时期里,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呢?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启发、疏导方针。一、学校为什么必须坚持启发疏导方针?社会主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时为什么必须坚持启发瓷导方针?1.思想政治品德教育采取启发疏导方针,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教学思想,早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重视.当时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后来《学记》中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被学原则,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这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学记》中又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些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国外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诱发,例如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教学上运用的“产婆术”等.  相似文献   

4.
情境,曾被简化为“一组刺激”,古今中外,有着悠久的渊源,孔子授业要看学生“愤”、“悱”如何,才予以启发,《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要在“道而弗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很早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相似文献   

6.
浅谈启发性教学原则临沧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福康“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对启发性教学作了完善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  相似文献   

7.
谈现代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提问是一种极其古老且常用的教学方法,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大师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法来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去探求知识。其后《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勉强牵拽;要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出结论。《学记》还提出了“善问”与“善待问”的思想,要  相似文献   

8.
<正>"君子之教喻也"出自《礼记·学记》,意思为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其具体内容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它是班主任教育转化学生的有效策略。"道而弗牵"主张启发诱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班主任工作中的"道而弗牵",就是要充分理解学生和教师一样是道德生活的主体,更是班集体的主人,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在处理问题布置任务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判断、选择和行动。如上文案例中,吴老师对王冰同学"成绩保证达到班集体平均分,不拖班集体后腿"的低要求,明显是不满意的,但如果她马上去批评王冰,对她进行义正词严的说服教育,并拟定一  相似文献   

9.
孔子对人才的培养有一个高规格的目标,这就是“君子”,又确立了一个低规格的目标,这就是“士”;但孔子所追求的是高规格的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孔子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定与安排,不仅重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即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孔子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主要有因材施教、诱导启发、座谈讨论。因此,孔子能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主张 ,其意思是说当学生实在思考不通时 ,才去启发他 ;当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时 ,再去开导点拨他 ,这大概就是启发式的来源。孔子之后 ,《学记》里记载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主张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诱导、勉励学生发奋努力读书学习 ;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办法 ,要开拓他们的思想 ,不要越俎代庖。可见我国古代人对启发式教学方法 ,已有了较精深的认识和运用。我们今天在教学过程中 ,也在继承和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疏导琐谈     
疏导是政治思想教育中最基本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坚持对思想性质的问题采取讨论、说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说,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疏导方针是解决人民内部思想认识问题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贯彻这方针。所谓疏导:指的是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善于疏通引导,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对认识问题,要循循善诱,采取民主讨论的、启发诱导的说服教育的方法,绝对不能压制,堵塞言路,也不能放任自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思想,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礼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主张,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如何结合化学教学的特征,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以实验教学、形象化教学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进行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名教育家,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立儒家学派,整理、编写“六经”,强调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的教育。孔子教人首重做人、做事的教育,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温故知新、教学相长是孔子一生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着他;给他点明解决困难的“诀窍”,而不是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些有关教学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 ,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意思是说 ,做老师的进行教学 ,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 ;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 ;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 ;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 ,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今天 ,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今天 ,面对古人的教诲 ,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又怎样来启发诱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 :…  相似文献   

17.
“君子之教喻也”仕森D国8代的教学论写着《学记》指出;“君子之被四D也。”“回”,团阳门,也就是僵发诱导的意思.扣回僵发诱导略?《学记》说:“道而弗自,强而弗抑,歼而弗这。”即要求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自艺学笠走;是荒勉、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推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这就是说 ,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引一条认识问题的路线 ,进行分析综合 ,找寻问题答案的方向 ,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上路”,激发学生的愿望 ,诱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 ,从而使他们将探索问题的认识活动进行到底。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我在讲世界历史美国领土扩张时 ,提出了这样的议题 :“180 3年美国为什么能够从法国手中以极低的价格买下 2 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娜 ?”有的学生用现在的美国国力推断着当时…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下厂上学期,我们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对于“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校?”“按什么方针办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根本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许多教师认识到片面追求升学率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讲课脱离实际,只背条条,给学生提重点、划范围,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升学而学习,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之下,怎么能够培养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许多教师认识到教学非改不可,思想也非改不可。他们对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对今天的教学改革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注重启发诱导“启发”二字源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也。”(《论语·述而》)可以看出孔子在教学观上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愤”和“悱”的状态 ,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中 ,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适时的启发 ,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上 ,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教师启发后 ,学生能积极思维 ,能举一反三。这是孔子启发式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