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有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有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如果运动后采取一些措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黄柳菇总黄酮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抗氧化酶及肌酸激酶的影响,为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探索新的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大鼠在适应性喂养1周及运动训练8周后,进行实验指标测试。结果显示过度训练使大鼠心肌组织严重受损,而服用黄柳菇总黄酮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CAT、GSH-Px及CK的活性,降低心肌组织MDA的含量。表明黄柳菇总黄酮可以改善过度训练大鼠自由基代谢水平,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运动营养补剂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者机体工作本身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经过休息又能恢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累了”。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在大运动量下疲劳表现会更加明显。在训练中怎样减少过度疲劳,如何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超量恢复,是中学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跑训练是一项测试耐力与体力的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员在长跑训练结束后会发生肌肉疲劳、呼吸困难等现象,这就需要在长跑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在长跑训练结束后进行一些放松运动,以此来消除疲劳。虽然在跑前的有氧运动和提高营养水平能够有效地缓解长跑的疼痛感,但是长跑训练后的放松和消除疲劳的技术方法更加重要,因为如果运动员在长跑训练结束后不能快速地恢复体力,会非常影响以后训练的连续性,所以长跑训练后放松和消除疲劳技术能够全方面地提高运动员的长跑水平。  相似文献   

5.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训练效果的提高在于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提高恢复能力可以预防过度疲劳。因此,提高疲劳的恢复能力在竞技体育中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本篇从科学化训练和合理的营养补充两方面进行探讨疲劳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指出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体现.并系统地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出现的原因、诊断和消除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必江 《考试周刊》2007,(24):98-9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和训练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学习心理及调适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不良、缺乏动力、过度焦急、心理疲劳、考试焦虑和怯场等表现。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二是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克服学习过度焦虑;四是预防和消除心理疲劳;五是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9.
张老师:我是中专校的一名学主,学习和实习训练都比较紧张。最近我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一天学习、训练连续十几个个时,仍不觉得累,精力仍奶充沛;可有时只干五六个个时,就觉得体力不支了,睡宿觉第二天仍感到精力不足。为什么有时候超负荷却不觉得疲劳,有时不超负荷却觉得很累?有人说这是心理因素所致,是不是这样,请张老师指教。吉林曹勇曹勇同学: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疲劳是由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引起的。实际上,辛勤的劳动一般不会导致过度疲劳,特别是不会导致那些经过休息或睡眠之后还不能消除的疲劳。人的消极情绪,如焦…  相似文献   

10.
在训练和比赛前,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过度兴奋或抑制状态,此时若用相应的抑制或兴奋手法,可使一些征象得到缓解。在调节运动中的机能状态和消除运动后的疲劳等方面,按摩也常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心理及调适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不良、缺乏动力、过度焦急、心理疲劳、考试焦虑和怯场等表现,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二是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克服学习过度焦虑;四是预防和消除心理疲劳;五是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12.
运动就会疲劳,而疲劳是人体运动所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如何消除疲劳是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运动疲劳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产生的身体不适应性.适度的疲劳,施以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能促进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过度的运动性疲劳和不适宜的恢复手段,不仅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因此,本文针对篮球运动员比赛后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认识和了解疲劳的产生机理,掌握合理有效的恢复手段,从而消除疲劳影响,帮助提高训练比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心理疲劳是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一种不良心理现象,教师心理疲劳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社会期望过度与观念制约、教师人际关系压力和教育教学压力是教师心理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者和社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和消除教师的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过度疲劳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若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超量恢复也越明显。当运动员接受过量的训练,经过适当的恢复期仍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动水平时,则有可能发生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使运动员丧失参加比赛的机会,或者不能取得应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中疲劳现象的出现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如何减轻和迅速消除疲劳是训练与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科学化训练,增加营养,进行医务监督一体化的管理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分析研究这一问题入手,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正常骨过度使用的结果.疲劳性骨折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多发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通常是由疲劳性骨膜炎引起的,以胫腓骨、股骨、跖骨和尺桡骨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探讨太极拳在消除运动疲劳的作用与机理,找出运用太极拳消除疲劳的时机、方法、练习动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对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和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过度训练后出现疲劳特征,以疲劳特征为依据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来指导和调整训练,让教练员能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20.
吴秀华 《陕西教育》2010,(3):55-55,57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中,由于运动项目的性质、强度、场地、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运动性疲劳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也为教师和同学所重视。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成绩。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和训练发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