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廖世承重视高等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以师范独立为办学体制、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办学目标、以严选师资力量为办学保障、以三育并重为教学内容。廖世承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与社会教育和战时教育紧密相连,形成了其独特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体系。廖世承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廖世承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世承作为我国1919-1925年间兴起的“新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运动的倡导和参与,对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和科学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和智力测量等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而且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在东南大学附中开展实验研究,为当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实验基地。本探讨了廖世承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从中折射出廖世承以其高深的学术基础献身于教育第一线的崇高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1920-1940年代,廖世承先生在我国中学教育领域开展了全面探索,在学制改革,分科选科制,教学与课程改革,人格陶冶、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廖世承一生坚持教育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务实态度,展示了廖世承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交融贯通的办学风采。  相似文献   

4.
廖世承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上海嘉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1919年,廖世承从美国布朗大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任该校附中主任;1927年后又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系主任、附中主任等职;抗战时期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战后又受聘担任复校的光华大学副校长和附中校长。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廖世承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中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教育实验等方面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文拟就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作一分析、阐述。一、在学…  相似文献   

5.
师范教育思想是廖世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廖世承认为师范院校应该独立设置,并且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和选拔,还提出了师范院校的多元培养目标和师院的使命。这对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普  王琨 《文教资料》2007,(12):178-179
从1919年回国到1949年,廖世承致力于我国中学教育实践的探索和教育理论的总结,形成了独特的中学教育思想,他主张在中学设职业科和普通科以满足学生升学和谋生的不同需求,这在当时的中学教育中是首创的,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意见,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廖世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开展职业指导实践活动中,专门对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必要性、目的、功能和实施方法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思想。廖世承关于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独特认识和深刻理解,不仅对当时中等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当前我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活动仍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德燕 《教育与职业》2012,(25):106-107
廖世承1892年出生于上海嘉定,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理科).1915年赴美留学,在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回顾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在日寇入侵、举国遍燃烽火的1938年受命组建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一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重新研究审视廖世承的教育学思想及学说,梳理教育思想,变革教育思路,仍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廖世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其教育生涯始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和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在这8年里,他主张重科学、尚保守的学术氛围,逐渐形成了其重研究、尚实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基础。这些都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廖世承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中等教育专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绩蜚声国内外.在这些卓著的成果中,其人格教育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先进性给我国现代人格教育以许多借鉴.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廖世承人格教育思想深层的文化取向,研究他是如何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相融合的,以求给我们现代人格教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作用,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全面更新道德教育内容,其中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特征,正确认识全人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是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强化体育课堂德育教育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老师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地方性高师院校,要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从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地方性高师院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高师院校的改革思路上,要改变领导内部体制,建立“一校两制”的运行机制,要从培养师资的本职出发,拓展“科教兴农”的新路子,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水平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础,改善“双语”教学环境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位于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新疆唯一一所以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为上的师范专科学校。文章分析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营造“双语”校园环境的措施,并提出了优化“双语”教学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高师音乐教育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其教学的质量与偏重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方向,影响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新疆高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侧重点主要放在广大学生中,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中坚力量,有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传道解惑的重要责任。只有教师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对高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把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当成党和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化、高水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教育;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新途径等措施和手段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审美文化以及大教育的背景下,探讨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十分必要.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大教育,其在育人方面,特别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人格境界的提高、精神个性的发展、趣味格调的陶养有着重要作用,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以此为据点,探讨加强审美教育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希望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尤其重要。文章从高校德育工作体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和大学生自我修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0.
考察我国英语教育与社会流变的方方面面,以及英语教育自身系统整体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视角。从社会变迁、社会系统、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等角度阐发英语教育的社会学基础兼论社会学视角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下,发挥国家宏观调节控制———学校中观氛围营造———师生微观正确定位的各方作用,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