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西藏自治区开展牧草育种工程的重要性,分析牧草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分析牧草育种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育种学家都知道,在各种各样的育种方法中,辐射育种是非常有前途的育种方法之一.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特用作物、花卉、瓜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种子,经各种辐射源诸如钴66的辐射后,再进行通常的播种育苗,栽培管理,会生出异样的枝叶,开出变异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作物品种改良时,可以有数百种形式,而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则通常是以下三种中的一种。第一种是通过增强作物对害虫或环境条件(例如干旱或土壤盐渍)的抵抗力、或是通过开发更高产的植物来增加作物的产量。第二是通过增强诸如营养价值、滋味或易加工性等特点来提高作物的质量。第三是通过减少作物对化学品的依赖或是通过使作物更容易收获而降低农业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4.
太空育种技术前景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内江科技》2000,(2):13-14
一、具有广阔前景的太空育种技术 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与地面有很大的差异。空间环境的显著特征是辐射强烈、微重力(即失重)、微地磁、高真空和超洁净等。科学实验证明,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综合环境因素对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性状具有强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一生会从事许多种工作,而他一辈子都在为一件事忙碌;很多人总是耐不住寂寞并且要求很多,而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默默地工作。他就是从事了50多年农业科研、小麦育种,与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邹裕春教授。邹裕春,1938年生于四川遂宁。现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民革四川省直工  相似文献   

6.
目前,“神七”飞天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预计会在今年发射升空。随着“神五”、“神六”的成功飞天,人们对太空育种这个概念也目渐熟悉。  相似文献   

7.
空间诱变育种是我国科学家在探索利用空间特殊环境方面所做的一项很有特色的工作。自开始空间探索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空间特殊的环境条件,如微重力、辐射等对各种生物系统的影响。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可增加人类对空间环境因素作用特点的了解,从而有助于解决一些生物学上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结果将为保障征服宇宙空间的宇航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和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有的生产水平,试图进一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必须要采用新的技术路线和寻找到新的育种途径。据有关专家估计,在光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水稻的单产潜力可以达到21.6t/hm~2,日产量可以达到180kg/hm~2。然而,目前在生产上大面  相似文献   

9.
春蚕豆辐射育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政 《青海科技》1997,4(4):8-10,3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育种     
张开 《世界发明》1990,13(6):17-17
  相似文献   

11.
12.
13.
神奇的空间技术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20日傍晚,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又一次成功地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我国自1987年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以来的第九次种子空间飞行试验。 空间育种技术的发展 我们知道,宇宙空间的物理  相似文献   

14.
莫永生生于1939年,广西贺州人。1961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1961-1970年,广西百色农业局技术员;1971-1981年,在广西百色农科所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82-1992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93至今,在广西大学支农中心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获奖情况:1992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  相似文献   

15.
蒋李何 《内江科技》1995,16(1):26-28
本文针对籼粳亚远缘杂交选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条育种途径,即通过聚合控制优良生理性状的基因,进行生理育种;并阐述了生理育种在籼粳亚远缘杂交稻超高产有种中运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王大明  陈玮 《科研管理》2003,24(6):55-5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如果解决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商品的转化,对中国的种子行业的产业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种子行业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目前的状况,最后提出作为新兴技术的航空航天育种解决成果转化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7.
龙先达 《内江科技》1995,16(4):18-19
本文在经典理论基础上,对异地引种产业变异提出了新的观点,并运用生态条件改变式系统育种法选育成功新的品种,为农作物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单,双低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曼玲  张冬青 《科技通报》1993,9(5):322-325
加拿大领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单、双低油菜品种发展迅猛.浙江省已育出适于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单、双低油菜新品种浙优袖1号和2号。  相似文献   

19.
20.
一、国内开展两系杂交小麦育种概况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试验表明,F1代杂种小麦较纯系品种一般增产15%—30%,世界各国从60年代以来,以T型不育系为基础的三系配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利用。我国小麦杂交优势利用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