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     
G806 970355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刊,中,I]/喻坚//内蒙古体育科技.-1997.-10(2).-1-3(SML)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关系//精神卫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非健康的心理影响体育锻炼.G806 9703553浅谈健身运动中的问题及对策[刊,中,I]/刘东辉,徐荣生,王兰//甘肃体育科技.-1997(2).-42-43(SML)健身//训练法//美学//生理学//分析//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从容地负担起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情绪稳定,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和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生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 ,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进健康 ,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同时还能调节与促进人的心理活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在美国《1996运动与健康报告》中也看到 :经常性、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压抑与焦虑感、促进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类研究已成为体育科学领域中的热点话题之一。而有关师范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特征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旨在通过师范院校女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特征的调查 ,分析和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为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及通过体育锻炼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评价。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杭州师范学院 99级女生 186人 ,年龄 18~ 2 3周岁 ,身体健康 ,她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1 2 研究方法1 2 1 问卷调查法心理健康水平测试 :选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 ,指标有安全感、评价自己的能力、目标、人格的完整、学习、人际关系 ,控制情绪、发挥个性等。运动量测试 :选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调查与评定测试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     
G806 20034519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刊,中,I]/徐薇薇(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黄岗(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体育科学研究.-2003(1).-43-45 参4(XH)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影响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同时是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本文就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G806 20034520利用计步器评定体育活动最省值的恢复方法的实验测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中的心理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体育锻炼的心理学效益问题国际上研究较多的主要是围绕体育活动或锻炼对情绪效益、认知效益和自我概念的改善等三个方面进行的。如何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最佳心理效益,使体育锻炼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便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本文通过讨论健康的定义与模型,揭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综述已有研究中提出的体育活动引起心理效益的多种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成功体育”的认识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关键环节。随着学校体育总目标多向发展的同时,体育教学的任务也在不断地拓宽。它不仅强调近期效益,也应追求长远效益。近年来对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理论与方法,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等  相似文献   

9.
运动心理学     
G804.8 体育锻炼中的心理效益研究=Psychological effects in physical training[刊,中,I]/王建民(许昌师范学 院体育系),张卫东(盐城市响水县张集中心小学)//体 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1).-66-67参6(SJ) 体育锻炼//心理素质//情绪 对体育锻炼的心理学效益问题国际上研究较多的 主要是围绕体育活动或锻炼对情绪效益、认知效益和自 我概念的改善等三个方面进行的。如何充分发挥体育锻 炼的最佳心理效益,使体育锻炼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便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以972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锻炼行为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行为与人格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锻炼和人格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模型成立,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体育锻炼与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心理资本是通过体育锻炼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格,体育锻炼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和人格发展中起中介作用.由于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体育活动态度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人格健康发展,心理资本和体育锻炼行为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均不容忽视,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及态度是其人格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理念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者较多,锻炼年限较长,每周锻炼频次较多,每次锻炼时间较长。锻炼的主要项目为:长走(散步)、健美操、舞蹈和气功;(2)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5年以下的老年人;(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5)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老年人。这一研究对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尚保春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10-11,1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FIT模型理论对人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规律和培养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指导人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国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结论:FIT模型理论有助于促进人们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转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有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育锻炼者的日常锻炼;锻炼认知度、体育需求、锻炼频度、懒惰心理、强制措施等是影响和制约人们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与形成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重要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3.
海岛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肩负着本该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的重大责任,沉重的生活压力和单调的业余生活严重影响着她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研究通过《体育活动行为量表》和《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舟山嵊泗列岛的留守妇女的体育活动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海岛农村留守妇女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场地设施不充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制约着她们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同特征和水平的心理问题,而体育活动大多能通过锻炼达到锻炼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能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建议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个维度协同加强海岛农村留守妇女的体育锻炼,增进她们的心理健康素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陈功 《体育科技》2014,(1):158-159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和体育锻炼能力,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得不到重视,管理不当,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学生淡漠体育文化精神,不积极地参与校园举行的体育活动,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日常很少进行主动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体育活动调节自我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一个与人们心理健康紧密联系的心理课题,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根据Shavelson等[1]学者提出的自我理论,自我分为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其中学业自我包括数学等具体学科的领域,而非学业自我包括社会、情绪及身体的自我。自我对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讨论体育活动、自我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①体育活动能增进大学生自我,自我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②大学生自我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③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能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健康内涵的深入研究,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多维的健康观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是推进人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增进身体健康,而且体现在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定量表上海市常模的制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科学评定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运动健康促进理论与社会需求,在前期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定量表》,由主观体验、情绪活力、身体价值、人际感知和困境应对5个维度构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该量表具有可靠的信效度,可作为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评定工具.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著性差异,因此,分别制订了上海市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性别常模和年级常模,为更好地促进不同性别、年龄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提供客观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葛爽 《中华武术》2023,(4):49-51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现代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将体育锻炼与医疗结合在一起,达成一种“体医融合”的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而对于那些没有患病的人也能够起到防病强体的作用。体医融合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促进全民健康发展的模式,各高校也响应体医融合的政策,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身体锻炼观念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认识上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丰富、多元、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普遍增加,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少,这也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早期的运动医学主要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领域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运动医学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提高,运动医学在普通体育爱好者和社会群体中防治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价值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