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学科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化学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了解事物本质、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学科内容为重要抓手,通过化学教学中的微粒观、辩证观和守恒观等学科内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傅兴春编写,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学科思想》作为“变化观”的理论依据,梳理了“变化观”的内涵并探讨了其教育价值,整理了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变化观”的核心概念,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为例,设计促进“变化观”培养的教学活动,将“变化观”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指出了“结构化”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结构化”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能有效将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等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并在迁移应用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探秘自动充气气球中的化学”为教学主题,开展初三化学碳酸盐性质复习课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突出问题引领,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思维有序地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物质的组成,强调知识的工具性,建构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获得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反射弧”概念模型建构教学为例,通过情境原型、模拟建构、活动建构、归纳建构、完善模型、模型迁移等环节,建构“反射弧”概念模型,让学生感知、感悟、体验、内化、深悟和升华结构与功能观,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落实学科本质。  相似文献   

6.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为例,介绍了应用ATDE模式进行活动教学设计,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模型,形成知识网络,经历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等学科活动,逐渐形成化学观念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以“烃的单元复习”为教学载体,依据教材和课标分析,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为教学目标。基于“奶茶店的塑料”这一真实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相关问题,构建烃的认知模型,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金属钠”的教学为例,构建了PCK理论教学设计模型。教学案例中创设了融合“知识、素养、策略、评价、兴趣”五条线索为一体的“素养为本”课程设计体系和方法。利用“知识线”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素养线”发展核心素养,“策略线”和“兴趣线”突破难点、激发兴趣,“评价线”诊断目标达成情况,让化学课堂更有效地指向学生个体成长,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模型认知”进行了阐述:“能运用各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可见,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任务,而化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是培养“模型认知”素养的核心方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建构模型,进而利用模型深度理解新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下面以“羧酸”的教学为例详述通过问题驱动建构T-ADCEI模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以“金属与水的反应”教学为例,通过重组教学资源,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化。逐渐构建、优化、完善并应用思维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众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物质间转化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给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造成困扰。应用物质的“价态-类别”二维图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模型,发展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二维图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式教学能够将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融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能力。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为例,基于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小飞镖和探究飞镖的运动过程,体会其在运动过程中所包含的力与运动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初中阶段生物、物理、化学学科具有相关性的“微粒观”知识教学进行整合,以避免学科间共同知识的重复教学,由于阶段性认知的不统一造成负效应。更合理地遵循知识生长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微粒观的建立、探究思维的培养、分类和比较方法的运用、学科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以《水的组成》一课为例,阐述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加强化学核心素养和课本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开发其大脑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突出化学学科的育人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的提升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因此,以“乙醇”教学为例,通过“证据→猜想→结论→模型”的过程探索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7.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以硫铁矿烧渣酸浸还原制备硫酸亚铁为主线,以建构模型为核心,对“硫与环境保护”专题复习采用微项目教学。通过建构化学工艺流程图、物质性质对比、物质性质实验、价类二维认知模型,深化对含硫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认知,发展化学工程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培养模型认知素养,提升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不同于知识与技能,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隐性的特征,其形成可以借助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逐步达成.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变化”知识为载体,以“元素观”的建构为线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以单元主情境“人造细胞”为依托,创设本课时的具体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模型、概念模型和科学史材料等,促进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等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论证等科学思维,使学生领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对人造细胞构想的实现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理性解释,完成重要概念“细胞内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学习,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1]。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