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学科共建作为推动出版学科建设和出版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出版人才协同培养提供了有利契机。然而,由于“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引导协同的政策制度缺位,出版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存在协同主体缺乏战略意识、各方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的现实困境。文章聚焦学科共建背景下出版人才协同培养问题,分析学科共建给出版人才协同培养带来的影响,从战略、资源、机制层面提出学科共建背景下出版人才协同培养路径:一是树立协同培养理念,培养面向时代、理论、行业之需的出版人才;二是整合各方资源,为建强出版业高质量人才队伍提供保障;三是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推动协同主体深度参与出版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久珍 《中国出版》2022,(23):14-16
面对时代形势、国家需要、科技进步和人民需求,出版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出版学科因其自身的跨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的复合型素养,更加注重深度融合下的高层次人才培育。相较以往传统育人模式,新时代出版学科人才培养更加强调从时代之需、理论之需、行业之需出发培养战略型、学术型和应用型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政产学研用齐心协力共创共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的关键。当前,出版学科体系逐步成熟,学科高等教育渐成规模,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设置相对完备,本、硕、博专业学位面目清晰。出版学科建设的主要特征,凸显学科建设的根本导向和重要动力,彰显学科建设的内生性力量,及其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发展主调。出版学科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使命,应以出版增列进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为契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做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政产学研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探讨政产学研协同共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何以可能以及何以可为是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建设的两大核心问题。在依据阐释方面,政产学研协同共建模式既是建设学科体系的支撑条件,也是彰显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在实现机制方面,三角互嵌的动力机制是政产学研协同共建得以持续的基础,一体共生的整合机制则是政产学研协同共建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出版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出版人才培养已有一定规模,基本形成体系,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出版学科本身自带交叉融合的专业属性,出版人才培养应在保留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条件使学生能更广泛地汲取各学科的营养,增强实践能力,夯实技术积累,在政、产、学、研、用等多个方面互相融通,齐头并进。同时,行业继续大力推动以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为重点抓手的出版学科建设工作,建强出版学科,在教学、科研、教材、课程建设等方面紧跟出版转型升级的步伐,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和体系,培养和塑造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出版高素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6.
杨金花 《出版广角》2023,(4):22-26+34
出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出版专门人才的支撑。出版生态变化导致出版人才需求标准不断提升,作为产品经理人的编辑,不但要具备多样性认知能力,还要具备管理多样性认知团队的能力。无论是从社会学视角还是从教育学视角考量,出版专门人才都需要专业化培养,业界不能因为目前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尽理想而否定其专业化培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文章在学科共建视域下,提出出版专门人才培养的相关路径:本硕博分层次贯通培养,重点打通出版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通道;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提升出版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保障出版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出版学科建设中,共同体意识呼之欲出,贯通“政产学研用”,将各方优势最大化——“政为统领”,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协调产学研各界力量,统筹规划出版学科共建格局;“以产引学”,以出版行业的动态发展和前沿所需,客观上为高校学科建设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学研共生”,将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积极反哺科研创新;“产研互通”,以出版行业的经济和资源优势,助力出版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及为科研成果延伸盈利空间,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也以创新之力推动出版行业可持续发展;“归于致用”,“用”讲求让各界的合作落到实处,赋予政产学研的共建合作以建设性、可行性、效用性。新形势下,必须贯通“政产学研用”,形成强大合力,建强出版学科。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应考虑高校学科建设、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定位、文献资源地域分布、经费分配与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建共享情况的调查可知,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学科特色馆藏体系,学科特色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较为滞后,资源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为此,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可以采用省内联盟与地区协作模式、区域性跨系统共建共享模式、突出馆藏主题的分工协作模式等,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学科建设发展、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探讨了一级学科更名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研讨会上教师们认为学科更名带来新的发展与契机,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以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为导向,以培育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独特的学科发展优势。一级学科更名给学科和专业教师带来挑战,促使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融合。  相似文献   

10.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建设。文献信息资源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水平的重要支撑。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整合、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整合等,是学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水平,必须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1.
建设跨区域学科联盟共享域具有促进特色学科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跨区域联盟机构特色学科资源的集团采购与资源共建、跨区域联盟机构特色学科资源的集团共享与学科交流等现实意义;其可以从联合编目、联合采访、资源共建、统一门户、借阅优先、联合咨询等方面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技术、服务、经费、机制、人员是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图书馆的共享联盟建设,有助于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出版类高校教材是出版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呈现,是引导学生批判和建构自我学科知识、形成出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文章重新审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类高校教材的发展轨迹,探索出版类高校教材与出版学科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不足,与此同时,结合新文科、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新情况、新发展,探讨高等教育领域的出版教材建设路径,认为需要在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把握新技术、新范式和新方向,不断推动我国出版学科建设在新时代的迭代升级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愿就我们南京大学出版社坚持“二为”方针,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依托和发挥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办社思路,努力创建出版特色的一些做法,求教于同仁。一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出版社的显著特点。我社始终坚持把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放在首位,以满足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出版的教材专著既可及时、充分地反映学科建设的整体态势,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扬优、支重、改老、扶新”,即发扬优势,支持重点,改造老学科,扶持新学科。我社配合学校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晓岚  李艳平 《青年记者》2022,(18):111-113
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改革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和新文科人才培养需求,需要贯彻融合发展理念,实施协同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协同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内容、实践平台,深入践行新闻传播学界业界全方位全链条协同培养模式;坚持学科专业融合共建、强化价值引领,扎实推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导思想三位一体发展;积极应答、主动求变,实现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契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2020年11月21日召开的全国出版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北京印刷学院罗学科校长指出,“出版学申报一级学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我高度认同罗校长的这一观点.受其启发,我也想谈谈对当前出版学科建设,特别是学科进目录中“天地人”三方面有利条件的一些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28日至2007年12月29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主办,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印刷学院共同承办的“2007出版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年会暨‘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大会就出版学科学位和出版专业硕士学位论证、高层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为国家培养近2万名专业人才,为国家出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作为高校一方,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学术界要协调内部不同意见,统一口径,抓住明年国家学科调整的宝贵机会,做好学科论证,争取能够使出版学列入国家一级学科,为出版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国外的专业学位教育状况,建议在我国设立出版学专业硕士学位,为出版行业培养更多高级人才,专家还对专业学位的申报工作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档案学科身处变革的风口,探讨档案学科发展应当何去何从具有重要意义。一级学科更名这一事件在为档案学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拓展档案学科发展空间、优化档案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也使档案学科地位被边缘化、独立性被削弱、课程消隐泛化、生源危机加重。由此,本文提出档案学科守正与创新的发展路径。一则,应守学科之本,不断优化档案学科建设。即担当使命,回应并引领社会需求;正本清源,聚焦档案学科研究根本;立足本土,促进档案学科自主创新。二则,应借更名之机,谋求档案学科新增长点。即融合发展,拓展档案学科研究视野;协同开放,培育更广范围的学科共同体;着力长远,探索学科教育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从共商筹备到共建落地,成果喜人、令人振奋,学界业界讨论的话题也推进到“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的阶段。这不仅体现了顶层设计对出版共建工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推动,也体现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强大动力。围绕出版学科建设与产学研深度融合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出版传播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传播学是出版学与传播学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交叉、边缘、应用性的新兴社会科学,同时具备综合整体性、开放发展性、依附互补性的学科特点.其学科地位在与上位学科(出版学、传播学及信息科学等)、分支传播学、分支出版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得以确立.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学科理论本身的互动中生发出独特的出版传播研究方法.学习与研究出版传播学有助于出版理论建设并推动出版学学科建设,有助于全面认识人类传播现象并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有助于解决出版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并提高出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生产角度对出版知识的生产与运行、出版学科的构建与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出版学科建设提供思路。根据学科概念,基于“知识即目的”“问题为导向”“知识集群”三种出版知识生产模式,探索出版学科的内在构建路径与发展道路。“前科学”阶段的出版知识形态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基于问题研究的出版知识碎片、基于领域研究的出版知识集群、基于范畴研究的出版知识体系。由于学科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当完成了在知识空间的内在系统化构建并形成出版学科之后,出版学科的发展仍然需要遵循知识逻辑和制度逻辑,学科形态的出版知识运行除了要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之外,还会受到诸多社会建制的影响和约束。结合出版学科处于“前科学”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学科制度改革的现状,从知识生产角度梳理出版学科的构建过程与发展路径,为前瞻性地谋划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