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赢得江山改姓韩”的韩愈,对于潮人素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韩愈莅潮只有短暂的八个月,但他从儒家立场出发制定的“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的治潮方针,对健全潮州的封建秩序,发展封建文化、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得到潮州百姓和莅潮仕宦的崇奉,在宋代陈尧佐之后,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韩愈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亦即海岭文化的氛围。韩愈莅潮对潮人素质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兴学。他“整顿乡校,振兴教育”,使一度荒寂的乡校重获生机。他的一贯办学主张及其文集在潮的流布,使“王化德治”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并影响了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2.
韩愈与大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贬潮期间,韩愈与大颠的交往,除了对大颠的学识和人品的仰慕之外,也与韩愈在潮州时离群索居,孤独寂寞,心灵上渴望得到解脱,学问上亟需与知音探索有关。这也可从韩愈既排佛又能吸收佛学的精华为我所用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3.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以"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从政态度,奉行"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赢得了潮人的尊崇并成为潮州吏治的一面旗帜.从宋代以后,"以韩为师"在历代治潮官员中蔚为风气,从而推动了潮州社会之繁荣发展,特别是由于兴学育才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使潮州成为"文物不殊于上国"的"广左甲郡".  相似文献   

4.
韩愈与大颠     
在贬潮期间,韩愈与大颠的交往,除了对大颠的学识和人品的仰慕之外,也与韩愈在潮州时离群索居,孤独寂寞,心灵上渴望得到解脱,学问上亟需与知音探索有关.这也可从韩愈既排佛又能吸收佛学的精华为我所用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中唐,韩愈上表《论佛骨表》,触帝之怒,贬于潮州。到潮后,韩愈呈上《潮州谢上表》,文中有"正名定罪""特屈刑章""戚戚怨嗟"三个问题,值得一论。今依史籍、韩愈诗文集,结合唐代律令,试为新论。  相似文献   

6.
一 韩愈的治潮方略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但他并未从此一蹶不振,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他在潮州任职期间,采取修筑提防、鼓励农桑、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潮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他的业绩为潮州民众历代传诵,以至江山易姓为韩。 1.驱除鳄患 据《旧唐书·韩愈传》载“初,愈至朝阳,既祝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韩愈上任伊始,就面对着如此严重的鳄害,他认为只有消除鳄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民众才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韩愈采取了  相似文献   

7.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新时代的伟人之一”。而潮州是研究韩愈的特殊地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而贬放潮州任刺史。虽然他在潮州仅停留七、八个月,几乎可以说是个匆匆过客,但韩愈从此与潮州结下不解之缘。及至宋代,“潮州山水皆姓韩”,韩愈登临的小亭改称韩亭,就连亭前据传为韩愈手植的橡树也被特别尊为“韩木”。杨万里有感于此,曾赋诗《韩木》: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当然,赐木姓韩的不是天公,而是宋代的潮人。杨万里的疑问其实也是历史学长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韩愈在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任上与大颠和尚的交往和兴办乡校两件事进行剖析,指出,必须把这两件事放到治国理政的层面上来理解。与大颠和尚的交往,传达了韩愈吸取禅宗治心之长,用于治国济世的苦心。而能够把治心与治国系联起来的,是“礼”的讲求。用礼“化民成俗”,又要通过学校来完成。为此,韩愈在潮州兴办乡校,目的是教平民以礼数,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个好百姓。两个方面合起来看,表现了韩愈崭新的文化理念,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政治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韩愈被贬潮州后,其思想是否发生转变,众说纷纭。我们从韩愈的诗文及其行动中可以看到他围绕着政治功利这一根本目的,在攘斥异端与反对藩镇割据两个重大问题上的反应。对这两个重大问题的梳理与辨析,可以客观地评定韩氏贬潮后思想是否发生转变,这对韩愈其人做出公正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韩愈晚年遭贬来潮州当刺使仅八个月,则江山易姓为韩,为潮汕人民千古怀念,可见在潮州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无人可以比拟。故所以“韩愈与潮州”则成为千多年以来“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海内外研究韩愈与潮州多在于哲学、文学、教育、民俗等方面,研究韩愈与潮州生产力发展的尚无发现,也找不到文献资料。研究的人员多为历史、文学、哲学、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及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及理论工作者居少。研究一个在一个地区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固然可以也应该从他对该地区哲学、文学、教育、民俗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去研究、去考察。但仅此是不够的,不完全、不完整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具有重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唐代文学家韩愈短暂的贬潮经历对潮州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潮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构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韩愈在潮的作为已被夸张、神化成一个个神话,而筑建这一个个神话的则是成为文化象征的韩愈和作为独特群体的潮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韩愈是个不愿认同别人的人,惟独贬潮期间是个例外。该文拟从心理学的视角切入,透析其贬潮前不认同心理导致的生存危机,以及贬潮后的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主导的认同心理。韩愈赢得潮州江山为之改姓的原委,除了他的认同心理及政绩卓著外,还在于潮州人对韩愈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汉学大师饶宗颐挥毫写下"昌黎遗泽"的墨宝,送给昌黎路小学."昌黎"是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号.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在潮八个月为潮人办了不少好事,做出了彪炳千古的业绩,使潮地"江山易姓为韩".作为一所全国唯一冠上韩愈的号的学校,传承昌黎遗泽有着更加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对地方文化之影响差异甚大,韩愈在潮州的影响远远大于苏轼寓惠。个中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从文化学角度阐释,可见道统地位、名人效应、官本位文化、重视教化与否、地区文化生态差异性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有一段记述,说韩愈祭鳄,鳄鱼于是“西徙六十里”。对这段话,有人竟说“这段神话编造得实在不高明,查潮州西向六十里应是揭阳县榕城镇,两地自古无任何水道相通,西徙六十里简直是胡诌。”(庄义青《关于韩愈驱鳄与治潮》)我以为这种谴责其实是作者对韩江历史演变缺乏了解的表现。从史料和古河道残迹表明,距今  相似文献   

16.
韩愈祭鳄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事,由刑部诗郎而吸为潮州刺史。贬潮不久,因闻“恶溪”常有鳄鱼为患,危害民畜,便写下有名的《鳄鱼文》,在恶溪边家鳄。对于祭鳄结果,剧目唐书·韩愈传》有:“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浙中。数日,水尽涸,(鳄鱼)徙于旧浙西六十里。”的记载。对于这一段文字的真实程度,我们现在一看即知。而韩愈之后的历代史书也记载了鳄鱼继续为患潮州的史实。刘润在《岭南录异》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韩愈祭鳄后29年,李德裕贬官潮州,途经鳄鱼滩时,舟船坏,所带图书、古玩、图画,沉于水中,途命船…  相似文献   

17.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苏轼贬寓惠州后的思想、人格和业绩都要比韩愈贬寓潮州强。可是,韩愈贬潮后的影响却比苏轼贬惠后的影响大得多。原因是什么?文章从苏轼对韩愈的推崇、遭贬后的地位、韩愈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后世历代官员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事实的结论和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定于今年10月28日至31日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 本次会议由韩山师范学院主办,潮州市社科联、文化局、教育局协办。成立了以我院院长汤慕忠教授为主任委员的筹备委员会,自去年10月份起开始筹备工作。本次研讨的重点方向是潮州民俗、潮州戏剧、韩愈与潮州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内容。会议的各项议程已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届时将有英国、荷兰、日本、泰国、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  相似文献   

20.
韩愈贬谪潮州期间,与南派禅宗大师大颠交往,一是禅宗南宗与儒学有相通之处,二是韩愈心理诉求和精神互勉上的需要,并不影响韩愈兴儒反佛的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