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ChatGP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促进教育变革与创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作为内容生成式产品,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加强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促进了减负增效,但也面临人工智能依赖下思考力丧失的主体伦理问题、师生交往异化与情感缺失的关系伦理问题、知识盲区与信息茧房的算法伦理问题,以及教育不公与权责不清的资源伦理问题。为此,需要推进教育理念变革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强师生心灵沟通的力量,构建算法伦理全过程监管体系以及ChatGPT教育应用的风险治理体系,推进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时空和个体间的屏障,连接起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学习网络,昭示着大语言模型的无限应用前景。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技术推动教育全领域、全生态变革,应紧密结合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现实挑战,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推动转型不断深入。ChatGPT等技术将在学、教、管、评等诸多教学场景发挥巨大作用,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同时,ChatGPT等技术也给教育伦理和数据安全带来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本研究建议延展“应用为王”的技术与教育融合思路、发展“高意识”的生成式学习范式、创设“集体智慧”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人机共善”的数字德育体系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3.
ChatGPT自发布以来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及其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引发了不同学科的广泛讨论。ChatGPT及相关技术同样会对我国语言战略带来影响,如在语言伦理、社会传播、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方面均将给语言战略带来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1)语言政策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立法;(2)语言研究与教学方面,加大语言学基础性理论研究,深化“语言指纹”等语言应用研究,推动语言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3)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方面,优化语言资源建设策略及规范,加强对抗性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4.
ChatGPT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语言理解能力强、自然语言生成能力强、可扩展性强,其强大的互动能力标志着信息社会进入了划时代的人机交互期,给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ChatGPT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特征表现为教育资源迎来新融合,个性化教育步入新阶段以及教育评价实现新转向。反思当前的发展,ChatGPT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面临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学生的道德观念存在异化风险、教师的传统权威受到挑战、教育数字鸿沟可能加剧等问题。借助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由“后发”到“超前”的超越式发展,必须加强对ChatGPT技术应用的监管和规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智慧”教师以彰显“人师”的独特价值,优化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ChatGPT引发了国内外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大讨论,尤其是技术与教育的关联受到了广泛关注。相较于ChatGPT,GPT-4作为一种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已然超越前者,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到来前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的GPT-4历史发展,未来大学教学将迎来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视野。这些视野包括因材施教的未来图景、教育元宇宙的实践样态、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向、教学评价的手段再生等。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GPT-4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技术陷阱”,其中包括全景敞视中的信任危机、失范模式下的诚信危机、谷歌效应下的知识危机以及认同威胁下的伦理危机等。面对技术变革,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技术、完善技术使用的指导手册以及提升数字素养并共同构建智能时代的教育内容。让技术成为培养“社会人”和“自由人”的工具,而不是让其成为“奴役人”和“异化人”的藩篱。  相似文献   

6.
ChatGPT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双重挑战:ChatGPT对于基础教育的挑战,基础教育之于ChatGPT的挑战。就ChatGPT带给基础教育的挑战而言,带来的是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颠覆性变革,既是根本性的颠覆,也是体系性的颠覆。就基础教育带给ChatGPT的挑战来说,需要通过反向思考,回答三个根本问题:一是ChatGPT改变了基础教育的一切,但基础教育能否改变ChatGPT?如何改变ChatGPT?;二是什么样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是能满足基础教育需要、符合基础教育规律的技术变革和ChatGPT?三是基础教育变革能否,以及如何改变、甚至颠覆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之基础?最根本的颠覆方式:是为ChatGPT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立法”,立教育之法,包括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7.
名为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一经问世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它表现出的教育创新价值更受到热烈讨论。由于具有先进算法、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基础,ChatGPT可以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智能化地提供问答、翻译、写作等服务。此外,最新发布的ChatGPT升级版——GPT-4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实时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创意写作。在教育领域,ChatGPT既可以成为教学辅助工具、解答专业学术问题、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节约人力资源成本、重构学校教育结构等,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与挑战,比如对教师角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传统学校秩序等产生冲击,进而导致技术依赖、学术滥造、智能歧视等问题。当前,技术变革正在不断推动教育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且谨慎地对待新型技术,通过加强有组织科研实现智能技术自立自强,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筑牢国家数字安全屏障,通过明确数字伦理标准增强应用服务透明度,通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形成教育评价灵活思维,力求在迈向人机共教的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最新突破,自发布后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其对教师工作带来的变革。通过借鉴比斯塔“教育之弱”和杜威“交流行动哲学”的理论思想,深入思考ChatGPT和教育的融合本质,认为根据“强式教育”和“弱式教育”不同的思维取径,教师和学校具有截然不同的可替代性。教师工作应注意教育的价值伦理取向,把握教育的特性,在个性化学习、教师负担、教师自身成长等方面抓住ChatGPT带来的机遇,在学习目的、教学过程和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ChatGPT带来的挑战。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素养本位”的教育入手,围绕教育者数字信息素养,本文提出新时代教师素养结构新要求包括立德树人的能力、数字化时代的专业伦理、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的能力,以及更新课程—学习—教学—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术与教育互构融合的可能场景,以及技术变革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技术跨越发展的背景下反思当前教育活动中的两种视角:技术主义与知识主义。ChatGPT时代在“技术—教育”的互构中重新发现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待数字技术,在持续生成的变革过程中实现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改造。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经推出就引发广泛关注,其为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归属争议,数据来源合法性与用以训练的数据质量问题,生成不良或违法信息,挑战学校及学术伦理规范,等等。对此,监管机构与立法机构应提供相应的规制对策,包括明确类ChatGP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取得规则,构建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责任承担制度,加强全链条监管;研发机构应履行合规义务,推出学术抄袭检测模型,提高类ChatGPT人工智能系统服务人类的水准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引起了成人教育领域相关学者的关注,成人教育如何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并且有效地规避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分析ChatGPT在成人教育领域适用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ChatGPT介入成人教育仍有潜在风险:师生会产生技术依赖并造成思维机械化,ChatGPT会冲击考试评价制度并影响学术诚信,使用过程存在道德伦理风险致使信息行为失范。可以看出,ChatGPT对成人教育影响深远。为有效规避风险,我们应提高数字素养及创新能力、完善监督政策并注重人文关怀、制定伦理指南并提供安全保障,以此促进成人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在全球引领了新一波技术热潮,并对教育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开创教育行业新纪元。本研究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对“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分析,梳理研究现状,通过聚类分析归纳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四大视角,包括中观层面的行业变革以及技术应用,以及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主体,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变革的影响,包括智慧教育的赋能路径、智能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智慧课堂的创新探索等;二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包括ChatGPT等应用推动教学效率提升、大数据教学模型构建、在线教育体系构建等;三是推进人才培养和知识学习方面,“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带来观念和实践的变化以及对知识学习途径的创新性影响;四是人工智能对教育主体的影响,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义和塑造,学生角色要推动自主、个性化、混合和泛在学习,低年级教育要利用人工智能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最后,人工智能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困境,需要制定算法向善和数据向善的伦理准则,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监测与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来构建人工智能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4.
ChatGPT的火爆引发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畅想。文本系统梳理了ChatGPT的涵义、技术架构、产业链及企业布局情况,指出对ChatGPT的认知不应局限于智能聊天软件或大型智能类语言模型,应将其理解为一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实现互构的智能式认知理解模式。从整体看,ChatGPT释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创新商业模式、驱动产业转型、催生应用场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ChatGPT会引发技术层面、社会层面、伦理层面及法律层面等诸多挑战。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因此,应趋利避害,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通过研发自主可控技术、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引导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ChatGPT带来大型语言模型的时代变革。ChatGPT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取得的一个阶段性进步,其作为科技与日常生活融合背景下的突破性成就,对其引发的安全风险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文本梳理了ChatGPT带来的安全风险,在人工智能治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基于风险议题、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三维分析,提出应对大型语言模型安全风险的治理原则和思路,并建议从法律规范、协同治理、部门监管、技术攻关和伦理约束五个维度,推进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元宇宙、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技术将高等教育引入数智时代,元宇宙、ChatGPT内嵌巨大的破坏性效应,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技术维度、空间维度、伦理维度、规范维度等多层面、多场域的风险掣肘和规制挑战。针对以上风险场景,需要在不同维度适配不同的风险规制思路,形成结构化规制体系,即技术维度加强数据要素的场景化规制、空间维度加强数字鸿沟的穿透式规制、伦理维度加强向上向善的介入式规制、规范维度加强科学及时的标准化规制。建立法律规制、技术规制、伦理规制、标准规制相结合的结构化规制体系,实现数智时代高等教育风险的“全流程、全方位、全体系”规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地理教育成为热题。本文在阐明ChatGPT的定义及其对地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探讨ChatGPT给中学地理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现ChatGPT助推中学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知识更新、地理教学资源拓展和地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会使中学地理教师角色转变陷入困境,以及面临地理专业知识的增长与辨别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智能时代下中学地理教师需从立德树人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数字素养能力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评能力上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ChatGPT给技术赋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有望变革与重塑教与学方式。但目前ChatGPT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功能与伦理出发探讨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对学习者如何与ChatGPT互动进入协同学习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为此,文章从人机协同学习的基本视角出发,结合ChatGPT的特点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规范,提出ChatGPT赋能学生学习的具体路径,包括协同底座、个体责任、协同基础、协同接口、协同表现、有效对话和协同形式七个方面。其中,协同底座受到个人责任的激发与约束,协同基础通过协同接口连通,协同表现以有效对话为核心,协同形式具有不同的层次。未来,可以从技术发展、人机双向反馈机制及提升策略、学习者提问与创新能力发展策略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主体交互的“规训化”、技治主义的“宿命化”,进而遮蔽与压抑教育中的人、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风险,超越教育的主体性之痛,可能的实践理路包括:坚守主体教育实践的理性遵循,培育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构筑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责任伦理体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共鸣;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机制,提升教育系统的自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ChatGPT类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的社会生产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立足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变革的现实与未来,我们需在教育视野中认识ChatGPT的功能特性,分析其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边界;ChatGPT带来的教育新议题,促使人们重思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ChatGPT的教育变革意蕴,积极关注和挖掘ChatGPT教育应用的可能空间,警惕和防范其教育应用的潜在风险,让ChatGPT类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