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广泛推行素质教育,以期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将学生的发展状态以及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并且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过程进行评价。小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主要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同学等多方面来完成。本文主要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一番阐述,以期能够促进学生获得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个性发展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个性发展评价包括学生性格特征、爱好特长、综合能力、情感态度、活动成果等评价内容,不同主体可依据收集记录、归类筛选、描述评价、成果展示的程序实施评价。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在该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个性发展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并提出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督促和教育作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可以从回顾展望、以评促育、纳入常规、搭建平台、沟通协商、及时有效等六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引导、督促和教育作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可以从回顾展望、以评促育、纳入常规、搭建平台、沟通协商、及时有效等六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日益成为高中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实践领域尚存在内涵认识不一、重结果轻过程、等级评价过程与结果问题突出、评价工作集中突击、评价结果未能在高校中有效使用等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应是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更加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为评价重心;它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特长,注重发挥成长记录、自我描述以及评语等定性方法的作用;它强调评价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6.
赵巍 《中小学电教》2010,(4):123-123
<正>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在评价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时间要持久,评价内容要全面。只有开展全面、持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关键在于确定评价内容及原则。培英中学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不断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实施以来,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教书思想的转变和育人观念的发展及学生管理手段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评价方案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客观性问题,造成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不广,与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针对现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评价内容、评价方案及评价机制,以促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操作方便及评价结果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9.
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课程改革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青海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我们设计了《学生基本素质评价内容细目表》,  相似文献   

10.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高考传统理念、学校课程体系、教学任务繁重和学生无话可说及真实性存疑等问题的限制,综合素质评价易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应以“全人教育”为理论依据,构建“全人课程”,丰富学生体验,将“育分”与“育人”有机融合,切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当前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实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或措施,统一评价内容,兼顾学生的特殊情形;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调整不同评价的权重;适当细化评价结果,创新对评价结果的管理;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综合发展评价的作用,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要步骤,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辽宁省各主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在各地全面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存在评价指标不完善、相关培训不到位、诚信问题严重、评价结果的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怎样解决,将直接决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与效果,并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灯塔。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存在评价主体单一、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和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笔者针对现有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是学校评价的两种主要形式,但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单独完成促进学校的效能发展与改革的作用。建立一种融合内外部评价的优点,强调学校成员的自发、自主,与外部评价专家的合作协助,内外互动:一—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发展性学校评价就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校评价发展的新趋势。但要形成内外互动、合作共促的良好氛围,还需要双方先就评价的概念、方法与过程等方面的理解达成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港口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港口的综合评价却缺乏有效的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量化的数据.此研究为港口的建设及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借鉴学生个性化学习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环境支持、学习特征、教学支持、学习任务等4个个性化学习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7名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感知情况进行模糊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个性化学习的现状比较满意,认为当前的学习环境、学习特征、教学支持、学习任务基本能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女生的个性化学习感知程度差异较大,相对男生来说对自身学习的感知不够稳定。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效果,学校和教师有必要配备亟须的学习设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开拓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组织与选择方式;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父母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同时提高自身对学习任务的筛选、设计与推荐能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是希望中小学通过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学生已经具备的个性特点,并提供适切的学校教育,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各学校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评价方案,才能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对实践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了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指标关注度的差异;同时,通过家庭文化资本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家庭文化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政治面貌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都有显著影响,并指出实践学校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可为之处。文章从实践应用研究的视角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建立合理可行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综合体系。从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素质、双师素质等八个方面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模型自底向上逐层完成评价数据处理。完整地获取评价对象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高度认可。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简便、可行,评价信息全面、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0.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难点内容,其难以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应然性与实然性存在冲突,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综合“参考”评价无法形成有机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关键策略在于建立必要的转化机制,即构建省级综合评价系统。省级综合评价系统应包括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评价的方法与流程、监督与奖惩协作机制、全面与个性协同机制,以有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