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才能具有生命力.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探寻德育生活化的一些途径.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有心之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做有爱之人;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做有德之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有用之人.  相似文献   

2.
秦选强 《班主任》2005,(6):10-12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这是人本理念下的小学德育改革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德育在于培养人的德性,而德性本身就是来自于社会生活规范,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规范,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摔打,经受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所以,德育应该把人引向人的生活世界,引导人去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生活的建构过程中获得德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变"书本德育"为"生活德育";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并指导学生科学生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创新使用教材,延伸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相似文献   

6.
<正>百德孝为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家有一老,就是一宝"德育践行活动以鲁洁教授的"生活德育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对学生生活的回归中实现引导学生"孝亲敬长"这一德育目标。一、课内课外皆生活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生活中践行道德,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我们坚持从小处着手,从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约束与养成  相似文献   

7.
生活德育是针对传统德育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它强调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培养德性。生活德育范式的建构,从理论维度讲,生活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弊端,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征;在其实践路径上,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在德育内容上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德育方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与西方先进德育理论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德育理论。在德育过程中,陶行知紧紧围绕生活这一中心,立足实践,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道德观念,提高人的道德行为能力。在新时期下,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仅是生活德育模式构建的需要,也是中国德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活德育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人性教育,是通过维护生存并超越生存的一种自主性教育。生产劳动不仅是维护生存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实现超越生存的根本方式。因而它是对接人与现实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人成其为人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回归德育的基础性地位,并搭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社会平台,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反思自我,并在这一历程中接受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10.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针对生活德育,在德育内容、方式以及价值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将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丰富化,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德育生活化寻求以生活为中心,引领生活,关爱生命,主张德育应该坚持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回归到生活的价值取向,制定回归生活的德育目标、确定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营造走进生活的德育方式,从而提升德育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3.
人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是生活的主体、生活的核心,生活是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在生活中劳动着、创造着、追求着,必须遵守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德育生活化就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使人在学会适应生活中实现超越,把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蕴涵丰富道德资源的生活,通过生活引导人走向更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思想品德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拓宽课堂外延,过好课程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原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内容,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德育存在的基本问题是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灌输道德知识,脱离人的实际生活,其结果培养出许多"道德专家",而不是有道德的人.德育回归生活的意义在于关注人本身,造就有德性的公民.从人性的角度,探究德育回归生活价值,在当前德育的研究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旨在审视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其人性理念,实现德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其内化成学生的优良品德.从而实现将地理学科德育转化为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三阶段六步骤"教学模式是将"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实践"三个阶段和"设定主题、搜集资料、分享交流、形成报告、总结提升、实践升华"六个步骤紧密结合的过程,以此来真正的做到将德育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过程与德育课堂相结合、知识分享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搭建德育提升的平台,真正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秦选强 《湖北教育》2004,(23):20-21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