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民文学》的岁末作别,有奉君橄榄之美。如11期曹征路的《真相》(中篇)、须一瓜《西风的话》(中篇)、12期滕肖澜的《你来我往》(中篇)虽难言惊艳,可禁咀耐嚼,让人回味生津。  相似文献   

2.
相比前两月的平淡,7、8月出于0的《山花》、《作家杂志》明显热闹了许多,也好看了许多。 两期《山花》的两个头条都是中篇小说,都有可观之处。  相似文献   

3.
看《花城》     
相比前两期《花城》,本期容纳的小说不多,但整体质量有所起色,虽然可推荐的精品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4.
看《大家》     
作为“十年刊庆特大号”,《大家》第五期在厚度和容量上给人以丰盛之感,不仅有各路名家的贺词,还有各色小说的捧场,其热闹着实让人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5.
7、8月份最令人期待的是第7期《萌芽》。为纪念《萌芽》创刊50周年,杂志社与“80后”代表作联袂操办“盛宴”。总体上看,各显神通,但鲜有惊喜之作。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 《忆秦娥》,《春风》2002年9期 《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青春》2003年7期 《逃跑的鞋子》,《雨花》2003年8期 《春暖花开》,《春风》2004年1期 《花街》,《当代》2004年2期  相似文献   

7.
读了《山东教育》2006年第9期《也谈〈枫桥夜泊〉》一文,对于王惠老师的观点,颇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看《十月》     
和《奸细》(罗伟章,(《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一样,本期《十月》的“第一阅读”《潜伏期》(罗伟章,中篇)依然取材于中学教育领域。如果说《奸细》主要通过人物近乎悖反的言行向读者呈现了存在于某些高考毕业班的“掐尖儿”现象,从而间接揭示了应试制度给师生们带来的人性戕害,  相似文献   

9.
王芸在2007年发表了三篇小说,《中篇小说选刊》第一期《黑色的蚯蚓》,第二期《虞兮虞兮》,《中国作家》第三期《T字路口》。纵观这几篇小说,我们发现,王芸非常善于表现女性,尤其是芸芸众生之中那些平凡的女性。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说:“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子代表四季循环、土地、  相似文献   

10.
说“负翁”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商业文化》2005年1期)、  相似文献   

11.
读罢《读》2004年第八期自台湾《联合报》的《十六号同学》,掩卷沉思了良久。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大《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8期(上)目录,上海电大《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目录,黑龙江电大《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第3期目录,浙江电大《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第4期目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春秋学从董促舒“公羊学”盛行后便陷入了误区。本文探索两千年来形成的误区,正期本,溯其源,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首次弄清了民国初年《蒙文白话报》及其后身《蒙文报》的历史沿革,刊期总数,发作范围等的基础上,笔者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讹,通过对报纸内容的分析,认为该刊在灌输共和理念,笼络和威慑蒙古上层,巩固民国的统治方面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读了《山东教育》2007年3月第8期南风华老师的文章《严而有道》有感,也想说说“严而有道”。  相似文献   

16.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学”写作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邵燕君[编按]  相似文献   

17.
从恢复《诗经》真相、反《诗序》运动、新解兴起、古史辨派、现代语言学发轫五个方面,对现代诗经学创始期的崭新面貌,及其在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模式上的重大变化作出概述,并作简略的结语。  相似文献   

18.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储朝晖博士的《省思中国大学精神》一文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收录,该文同时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之前,《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发表的乔登云研究员的《赵都邯郸故城考古发现与研究》被《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摘编论点。  相似文献   

19.
11、12期的青春文学作品大多呈现出压力之下的艰难寻找。无论是光怪陆离的实验策略,还是稳扎稳打的叙述突围,都传达出作者内心的飘忽与惫懒。[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号令三军不准踏踩青苗,违令斩,谁料自己的马受惊跑进麦田里,为了严肃军纪,他把自己胡须割去,算是以须代头,以明军令。”这段字山自2005年第1期《散选刊》(见该刊第29页),这里所说的割去胡须却是割错了。查《三国演义》七回写曹操率兵征讨张绣,时值夏四月,麦子将熟。行军路上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并皆斩首”。命令刚下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