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扶贫工作实现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背景下,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成为制约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深度解析教育在其中的阻断作用可为新时期扶贫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微观数据,首先采用代际收入转移矩阵考察我国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其次运用Probit模型检验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影响,最后对教育的阻断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有接近五分之二的相对贫困由父代传递给子代。(2)不同受教育程度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才可以促进子代摆脱相对贫困,高等教育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3)在地区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最大,东北部和中部次之,东部最小。高中教育仅对西部地区子代摆脱相对贫困作用显著。在城乡异质性方面,高等教育对农村子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高于城镇,高中教育促进农村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效果不显著。因此,在相对贫困治理中,要高度重视教育在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的“靶向扶贫”功能。  相似文献   

2.
教育贫困存在代际传递,需要教育精准扶贫加以阻断.在分析教育贫困代际传递概念、教育贫困代际传递机制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阻断教育贫困传递的“四力模型”和激活方法,进而提出了包括教育扶贫精准识别、教育扶贫精准帮扶和教育扶贫精准管理等在内的教育精准扶贫这一阻断教育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代际传递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教育不公平会强化贫困代际传递。在我国,由于精英教育和教育产业化的目标取向,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和贫困代际延续。要消除或弱化贫困代际传递,最直接有效的策略是完善国家对公民的教育保障政策,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是20世纪以来教育扶贫领域研究热点话题.贫困代际传递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贫困代际传递的认知神经机制、贫困的稀缺理论、贫困自我加剧传导机制、贫困代际传递的归因理论以及年龄———能力机制.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强认知干预,把握贫困人口的心理特征,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增加积极心理资本建设,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与贫困阶层代际传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许多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折射出教育类型与贫困的双向互动关系,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贫困阶层固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是社会弱势群体救助补偿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淡化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进器,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教育扶贫角度看,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之一,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深度贫困地区反贫困行动中最难攻克的问题。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表明,父母的教育贫困会导致父母文化资本匮乏,影响子代在家庭、学校和课外3大场域中后续文化资本的获取,这是劣势教育贫困循环的直接、间接和补充三重成因。有效阻断教育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客观认识父辈教育贫困这一直接源头,以国家政府为根本动力,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父母教育的发展,联动多方保障教育能够有效阻贫、反贫。  相似文献   

7.
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家庭贫困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4省区609户农村家庭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子女教育有加深父代家庭贫困状况的迹象,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摆脱贫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传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贫困;家庭贫困代际变动的断裂点为15年(大专教育)。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开展的扶贫工作,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扶贫工作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而农村金融发展是否积极影响贫困代际传递以及如何影响贫困代际传递,均还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选取收入、教育和医疗三个维度作为农村金融发展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中介变量,运用Soble中介效应检验法来探讨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关系以及传导途径,继而找寻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和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政府通过农村金融发展全面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提出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收入、教育和医疗三大中介变量而有效地缓解贫困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9.
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可靠路径,也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共生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重内生逻辑发挥作用。目前,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面临共生单元发展不完备、共生关系尚待改善、共生环境不友好三方面的困境,而优化共生单元、改善共生关系、培育共生环境是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策略清晰描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人们脱离贫困代际传递时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解释治理贫困代际传递长效性问题,可将该策略研究由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转向认知资本理论,并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的三个逻辑困境: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低认知意识驱动导致的价值困境,贫困群体教育水平与认知能力"脱嵌"所致的实践困境,教育策略难以形成可持续政策的结果困境。政府官员要真正通过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必须基于认知资本理论,引导价值回归,提升教育脱贫政策输入过程的认知意识;重塑实践路径,促进贫困群体教育策略与认知能力的精准对接;重新进行结果评估,实现贫困群体教育认知资本策略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高中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种种因素,这种作用没有被全面地发挥。希望相关部门提出有效的策略,让高中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穷人的日子不好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遇到天灾人祸,雪上加霜,会更加艰难。贫穷让人感到没有面子没有尊严,让人失去参与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平等机会,甚至让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成为空想。更为可怕的是,贫困往往会代际传递。社会与贫困做斗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有两个:一个是税收,政府通过向富人征税(尤其是通过累进税和遗产税)、向穷人进行税收再分配(主要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救济等),缩小贫富差距;一个是教育,政府提供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为所有孩子尤其是穷孩子提供能提升其日后生存与发展竞争力的教育机会,为穷孩子将来的就业、晋升夯实能力基础,不让穷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动物与人的区别以及认知层级的高低,人类的认知从低到高可分为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五个层级,这与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层级契合。因此,可将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应用于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其逻辑假设是:教育主要通过提升贫困群体的神经认知水平、心理认知水平、语言认知水平、思维认知水平与文化认知水平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逻辑假设,是因为五层级认知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从初级到高级的心智与能力,与教育的五个主要阶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基本契合。由此,阻断贫困的教育,主要在于受教对象认知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厘清现有教育扶贫政策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政策问题、政策方案、政策体系与政策工具,以便有针对性地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能够接受不同阶段的教育,满足教育对贫困代际传递不同阻断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收入代际转移衡量的是个人收入在多大程度上由其父辈的收入决定,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本文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计算了教育、健康投资和职业对代际收入相关性的贡献率。比较一致的结果是:职业的贡献率最高,教育次之,健康再次之。进一步的组群分析表明:三条可观测传递路径对低收入家庭的解释力度更强,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强,父子收入相关性的分析更具典型性。其政策含义是劳动力市场的公平进入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利于促进代际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念利用全新的视角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可以从原则、任务和途径等三个方面来阐释.从原则方面来看,习近平认为,既要坚持教育优先支点地位,也要坚持教育的协调、公平发展;从任务方面来看,要同时做好基础教育、乡村教育与职业教育;从途径方面来看,要实施让贫困地区人口接受良好教育、开展多样性教育、推进教育精准脱贫等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战略转折期,贫困代际传递是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涉及群体广泛、短时间内难以转变等诸多挑战.习近平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世界减贫事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发展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女性教育,更是意义深远。基于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的数据,研究乡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是影响个人收入最重要的变量;收入随着学历的提升而上升;教育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提高受教育程度,是乡村女性积累人力资本、突破贫困文化束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之根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于二战结束后逐步迈入“丰裕社会”,其在“美国梦”与相对贫困悖论、农村相对贫困陷阱愈益加深以及继续教育是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砥柱中流等动因驱动下,将继续教育作为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工具。历经起步、过渡与稳进三个阶段,美国继续教育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主体定位由“政府划桨”转变为“多方共驱”,客体边界由“失业者”扩延至“工作贫民”,媒介向度由“技能培训”拓展到“公民教育”。从上述“美国何为”的行动经验中可以洞悉“中国何往”的未来路向,包括深入发掘继续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共振效应”,多途优化农村相对贫困劳动力的可行能力集以及靶向推动继续教育媒介的“公民性”转身,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继续教育在阻断“丰裕社会”的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理论落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是农村普遍存在着贫困代际传递。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要完善职业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与评估工作,旨在通过人力资本投入的提高、教育环境的改善、教育行为的改进等,提升社会中个人自身素质、生存能力,并提高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向上流动和社会层次的跃升。文章提出教育政策应具有个体主义、结构主义和关系主义三种取向,并提出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从人力资本投入、社会关系重建等方面提高贫困群体的学习意愿、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主流社会对于贫困群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让女性接受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女性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基于扎根理论,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为辅助工具,对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编的《“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案例选编》和“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专栏所提供的24位农村女性的相关脱贫事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可将继续教育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概括为: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农村女性脱贫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思想文化教育转变农村女性脱贫观念以及家庭亲子教育提升农村女性养育水平。为通过继续教育切实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注重诊断农村女性教育需求,填补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把握精神扶贫教育内核,促进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农村女性社会网络,扩展家庭场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