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建立之设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检索系统是地方文献数据库的重要内容, 检索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整体质量。根据地方文献本身及其用户群的特点, 本着方便读者、有效利用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原则, 笔者提出了建立“学科分类检索子系统”、“地名归类检索子系统”、“著述形式检索子系统”等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民国文献在历史分期上十分清晰,但其归类分歧很大。从逻辑上看,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用文言抑或白话;装帧方式为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样式。通过对晚清至1949年平装本、线装本、稿本、抄本、平装本装帧样式的外文、域外民国汉籍的5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其不同属性,认为民国文献的主要界定依据是:①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38年(1912年-1949年);②印刷方式为雕版或活版印刷,表达方式(即语言)是文言或白话,装帧方式系传统线装或“西装”、“洋装”等平装本样式。  相似文献   

3.
论述自然科学地方文献是地区建设的核心基础资料,是地方文献的重要一翼,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其关注严重缺失。在总结前人关于“自然科学”和“地方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概念,指出自然科学地方文献是记录有某一地域自然科学知识的一切载体,并从特征、范围等方面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进一步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了解和掌握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内涵的历史变迁和主要特征,以期对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有所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内涵的演进和职业能力观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结论] 在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所包含的要素中,知识、技能、品性被认为是最核心的3个内容。在此基础上,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内涵逐渐延伸与变形,形成了基于实践含义的“能力课程论”、基于社会含义的“社会能力论”、基于表层含义的“行为能力论”、基于现实含义的“标准能力论”、基于实质含义的“学习潜能论”等一系列能力理论体系。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观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社会建构性、文化敏锐性、读者中心性和动态发展性,而研究者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是导致中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观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信息计量学的基础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计量学的基础是指发生学意义上的逻辑起点。一是“他律性”基础,即决定其研究内容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社会劳动的信息化与知识化的要求;二是“自律性”基础,即决定其学科形式的内在规律,主要是相关学科成果形式与“科学共同体”知识结构的规定性。信息计量学是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特别是科学与交流的社会化与信息化,以及信息资源电子化与网络化的要求。它是情报定量化研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42-145
“互著”与“别裁”是我国古典文献著录中的两种辅助著录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长期以来,关于互著、别裁到底起源于何时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息。通过对《直斋书录解题》中采用的“互著”与“别裁”实例的举证,证明“互著”与“别裁”起源于南宋末年陈振孙编著的《直斋书录解题》,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元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或明高儒编制的《百川书志》。同时,《直斋书录解题》也是我国古代书目中最早同时采用“互著”与“别裁”方法的书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将全过程管理的理论方法融入文献情报项目评价研究之中,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文献情报项目评价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为图书情报学领域其他项目的评价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模型和实践经验。[方法/过程] 梳理全过程管理理念下的文献情报项目评价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特征,从4个维度构建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的文献情报项目评价体系,并以群组平台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建立一套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的群组平台项目评价体系用以实施项目评价工作。[结果/结论] 从“结构维度”“指标维度”“时间维度”和“策略维度”4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文献情报项目评价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特征,设计了一套涵盖“前期基础”“团队建设”“建设路线”“内容建设”“成效建设”“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7项属性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项目评价管理全过程中的“项目计划评价”“项目申报评价”“项目实施评价”“项目验收评价”和“项目后建设评价”5个时间阶段形成针对不同时期的项目评价动态指标方案,同时制定了多项实施策略提升项目评价的管理实施效果。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的群组平台项目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效支撑群组平台项目评价工作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制度化开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龙头单位,在全院支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自2001年初,“中心”加快改革步伐,抢抓“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机遇,利用新馆建设的有利条件,面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求,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全面规划了“以进入创新的标准进入新馆”的“双进”战  相似文献   

9.
近五年信息检索论文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信息检索”和“情报检索”为关键字,借助中国期刊网,对1999年到200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关于信息检索(情报检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五年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关于信息检索(情报检索)论文的数量、相关作者、主要发文单位、主要内容与 “核心”期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检索(情报检索)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熊伟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5):41-44,55
从范式的角度看,图书馆学近200年的历史主要是“客体-中介”综合范式形成与转换的历史。目前图书馆学范式全面转换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可能形成的新范式是“本体-客体-中介-主体”综合范式。  相似文献   

11.
以基于Web2.0的社会网络用户“社会联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仿生学”意义上群体行为的社会特征,并呈逻辑关联地分析从“人机交互”到“人信息交互”、“社会交互”发展历程中的动力因素及本质特征,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生成模式的“自组织”现象及其弊端,指出从语义关联角度集成社会网络资源的“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以基于“社会提示”的社会导航及Bradford分布对社会网络的信息资源所产生的过度离散现象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多元语境中对信息公平内涵的阐释,指出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合理地分配信息利益和责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并提出践行信息公平的基本原则,即“人是目的”、“正义之平等”以及“利益平衡”原则,进而建构信息公平本体论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13.
“公共知识中心”说诘难-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一说值得商榷:“公共知识”有很多含义,此处“公共知识”定位不明确;知识必须通过信息化处理后才能存储与流通,而文献是知识信息化的方式,图书馆资源是文献信息,说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并不恰当; 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没有凸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指出图书馆是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双向互动的中心,这一定位说明了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即本质,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具有"资政、教化、存史"之功能,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历代编纂和保存下来的地方志,记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历史足迹,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世修志,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是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蓬勃兴起的.我省新编地方志工作,自1983年底成立省地方志编委会并开展工作以来,已经走过十四年不平凡的历程.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出版各级各类志书一千余种,约六亿多字.地市县志书近90种,这两级志书编修任务已经完成90%,位居全国前列.由98个分册组成的《江西省志》丛书已出版近30个分册,加上正在出版印刷之中和已经定稿即将付印出版的,约40余个分册.在努力完成编修省、地(市)、县三级志书这一主体工程的同时,还编纂出版了各类部门志、厂矿志、山水志、乡镇志及地方综合年鉴达800余种,这是我省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梳理已有目录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讨论了文献流和目录学的关系、目录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就所谓“目录说”、“矛盾说”和“关系说”作了评议,认为目录学是研究文献流的整序、测度和导向的科学,但作为一门科学,应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对目录学定义的表述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的发展历史、现状、所起的作用以及发展方向。并对近年来建立的“中国菌种目录数据库”、“细菌名称数据库”、“微生物性状库”、“中国经济真菌多媒体数据库”、“细菌鉴定数据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四大数据库网站IA评价研究(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分类体系提供了一种对网站信息进行全局浏览的顶层框架,其目标是将网站内容分解成不同的范畴,以方便用户理解认识,由此进入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与导航不同的是分类更多的是对网站的内容对象(如文献)进行层次划分,而不对网站的其他内容(如“关于我们”,“服务内容”等栏目)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与探讨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现状与特征,提出研究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需求及服务的新视角,同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设置、支撑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收集美国图书馆协会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未成年人服务岗位招聘信息,进而使用内容分析法深入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岗位描述及任职资格。[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在未成年人服务岗位设置上,美国公共图书馆更偏向于以“面向服务对象设岗”为主,以“聚焦服务内容设岗”为辅;在职业能力上,对于“策划、实施活动的能力”以及“外联与宣传”的能力需求更大;“针对读者群体”与“适应时代需求”则是其知识和技能需求的主要表现;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通常将“工作经验”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同时注重学历与经验的等效组合。最后,文章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针对性”设置、“标准化”支撑和“专业化”发展三方面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岗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中国图书馆学是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自觉主体。从发展轮廓、发展路径、发展方式、研究范式、方法论、理论基础等6个方面论述该学科进展的基本特点,指出它存在着“乱”、“浮”、“实”、“粗”等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述甘肃、黑龙江、湖北、江苏4个省份的农家书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西北、东北、中部、沿海各大区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投入状况;指出农家书屋建设中“有屋没书”、“有书没人”的两种现象不可忽视;应广泛开展图书情报界志愿者“与实践对接”活动,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服务与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农家书屋的地区发展差异性对比,对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省情的多种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