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先,阐述"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概念,简要说明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起源、内涵、关键技术等.然后,对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对比分析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分别总结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体系框架,指出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索引分别是工业大数据和能源大数据,基于此对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共同关注通信、控制、数据分析等技术,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工业软件的支持,而能源互联网发展则需要攻克先进储能、智能输电等技术.最后,从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新技术驱动能源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三方面讨论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仍缺少依靠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能源互联网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其研究热点和趋势的成果。以中国知网2010—2022年间能源互联网领域的2 029篇文献为数据来源,构建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相关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互联网研究可以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繁荣期;已初步形成大型合作网络,其中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华北电力大学是领域内知识交流的主要推动者;“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储能”“新能源”“清洁能源”是出现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边缘计算”和“区块链”是当前突现词;能源互联网概念及发展路径、新能源消纳、商业模式构建、信息技术融合架构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能源互联网则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环境污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选取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超效率DEA-SBM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环境规制、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对互联网发展、环境规制以及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呈现东部最高、西部最低的发展格局;互联网发展和环境规制能够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二者的交互效应与能源效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高强度环境规制可能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4.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迫切需要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懂工业和制造的高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工业互联网的互联、融合、共享、智能的特点相符。该文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的人才需求和模式,阐述“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现状,构建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岗课赛证”融合模式,提出了实施路径。该模式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实施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与大数据技术融合起来,使得煤炭企业的管理运作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聚合效应,共同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文中首先根据机制设计理论,研究"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路径。从煤炭企业、煤炭产业链(煤炭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政府等多种相关参与者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供给侧方案。其次,通过典型案例的调研与跟踪,分析煤炭企业、煤炭产业链与政府在大数据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验证发展路径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最后,从煤炭企业、煤炭产业链、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大数据技术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煤炭安全生产的融合是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关键所在,有助于构建企业的综合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工业互联网"概念于2012年11月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工业互联网》白皮书中对其进行了明确说明。作为全球化网络,开放性是工业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其属于应用结构的一种,由制造业整合信息技术而建,通过将实体经济结合起来,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达到智能交互的目的,确保制造业能够和互联网之间实现全面的结合,推动工业进一步升级。联合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联网化等多种技术手段刺激生产力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所在。对工业互联网的含义进行了概述,并就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展开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业融合起来,构建高度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体系,才能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大数据等技术的物流应用趋势。除此之外,创新性的构建了制造业、冷链和电商三大物流网络体系,阐释了如何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加强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最后,笔者对推进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热点,文中在创新的视角下,研究“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机理,分析“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效果,采用了熵权-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数据,对“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总体融合程度较好,“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融合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的省份关联性更强。从时间维度上看“互联网+”的创新提升效果有增强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创新转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较高,创新投入和创新支撑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互联网+”主要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和转化提升其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际环境、重要平台和发展新态势,重点探讨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和应用,分析了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前景、机遇和潜在优势。最后,结合工业互联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广龙 《科技风》2023,(33):56-59
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生态”工程,当教育遇上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的互联网新技术,教育将面临新的发展问题。本文围绕教育与互联网新技术,从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商榷出发,探讨了“教育+互联网”的变革动因、生态变量以及发展机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驱动下,产业将以智能技术系统、物联网及服务为基础形成产业互联网。首先研究"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包括"互联网+"驱动的智能产业元创新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此后,讨论"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机理,包括"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并不稳定,需要平台规制体系对其进行内部制度建设管理和外部市场监督管理;最后,分别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革新期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方向,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路径充满复杂性与挑战性,现有文献尚未作出有效回答。通过兴盛优选案例研究发现: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经历了开发探索、聚焦验证和复制扩张的3个阶段,分别面临认知瓶颈、资源瓶颈与能力瓶颈,企业相继采取学习型创业共创、整合型创业共创与赋能型创业共创,先后实现了业务在线化、运营平台化和决策数智化。本文提炼出“瓶颈识别—创业共创—平台构建”的路径模型,揭开了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过程“黑箱”,拓展了创业共创理论的应用边界,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晶晶 《现代情报》2016,36(11):99-102
互联网+引领着创新2.0的新时代,深刻地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也标志着图书馆进入到了关键转型期。文章深刻剖析了互联网+改变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典型特征,阐述了互联网+带给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源泉与动力。大数据和用户参与是互联网+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核心要素。探讨了互联网+使互联网技术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多类型图书馆的协同合作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有力支撑,供应商也驱动着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互联网+势必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促使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技术使用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平等自由享受与个性化需求满足的和谐,平衡用户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的矛盾。互联网+势必会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勇  李君  张旭  刘欣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9):174-182
为科学指导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路径和方法,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生态健康发展,提出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开展创新发展模式的通用性方法论。从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实施准备、平台实施、平台应用五个步骤,给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步骤,并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采集平台应用评价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我国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现状,为企业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痛点和关键问题,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活动并构建相关创新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学视角探索网络文化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生态结构与现代化治理是一个新思路。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五大城市59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存在,并解构为内生态主体与外生态环境两部分;发现网民在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偏弱,而且与其他内生态主体及外生态环境是疏离的,缺乏有效互动;技术因素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影响力相对最低,反映出目前影响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滞并不在技术环节;政府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高,表明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仍处于政府主导的生态系统。在"大云平移"时代,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治理需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多元主体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雅洁  马树强 《科研管理》2021,42(12):125-134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何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基于2008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全要素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显著提升作用、创新开放广度具有全部中介效应、创新开放深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互联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提升中西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并且,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现阶段"互联网+文化贸易"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得出,互联网对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总体呈现促进作用,但对文化产业中某些行业不具有影响或具有负影响作用。根据结果,提出进一步促进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通过链接实体经济,能够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力图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的协同集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寻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否对产业协同集聚和结构升级产生异质性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协同集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集聚起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协同集聚的中介作用仅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上海市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化指数与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得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彼此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虽然上海市在"两化融合"中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推动作用,但是"互联网+"发展水平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上海市的信息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还未深入工业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升级中。  相似文献   

20.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和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解决汽车社会问题、支撑汽车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中国车联网的产业化普及存在一系列问题。全面阐释中国发展车联网产业的战略意义,综合分析国内外车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不同维度对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政策、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