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 s、30 s和60 s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血乳酸.结果: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男子优秀组运动员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代谢能力较差.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不同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男、女优秀组分别明显高于普通组;结合中国跤运动员10 s、30 s和60 s无氧功相关指标,测定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变化,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3.
优秀男子花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准确测定与评价个体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为其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以叶冲等4名优秀花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分别进行15s和30s最大用力持续运动的测试。测定最大功率(Pmax)、平均功率(AP)、功率下降速率(PD)、最大圈数(Cmax)、达到最大功率的时间(Pmax-time)、达到最大圈数的时间(Cmax-time)、心率(HR)、血乳酸(BLa)等指标。结论:男子花剑运动员需要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迅速调动无氧糖酵解代谢供能的能力;而应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根据需要设计不同测试方式测定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可清楚诊断和分析花剑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糖酵解代谢能力,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和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37名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分别对其进行10s、30s、6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为合理制定发展专项所需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服务。研究显示,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项目特征,即具有较强的磷酸原、糖酵解代谢能力和较强的最大做功能力;性别差异明显;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差异明显,男子之间的差异程度大于女子运动员。提示,武术散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与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备战十三运会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冬训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探讨和评价冬训引起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寻科学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冬训前后,对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功、体成分进行监测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冬训前后自行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几乎没有变化;(2)女子运动员最大无氧功、30s平均无氧功和体成分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而30s平均无氧功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1)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但对无氧训练后乳酸的消除起到积极的作用;(2)无氧代谢供能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峰值功率和30s平均功率评价运动员冬训训练效果是科学的;(3)体脂百分比下降,而瘦体重增加,对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散打和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对其进行3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与套路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异同,为研究散打与套路运动员在无氧代谢方面的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26名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RK 894E无氧功率自行车分别进行10s、30s、60s无氧功率测试,并对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和安静状态、运动中、运动后心率进行测定分析。旨在研究100m、200m、400m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为合理制定发展专项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计划、科学进行运动监控提供服务。研究结果显示:100m、200m、400m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显著的项目特征;100m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最强,200m和400m运动员次之;400m运动员的糖酵乳酸能供能能力强于200m运动员,200m运动员强于100m运动员;100m、200m、400m运动员各自在接近于自己项目所需时间的10s、30s、60s无氧功率测试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法,用894E奋力蹬车10s、30s、60s以及在839E上用递增负荷的方法对国家速滑队运动员的无氧功、无氧阈功率、运动后3min、6min、9min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s、30s、60s无氧功试验以及运动后血乳酸的测试能较好评价速滑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也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和无氧能力;无氧阈功率能较好地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可用于对训练效果的评定和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在评价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时,应优先考虑其无氧功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9.
无氧代谢能力是指人体的肌肉组织在运动训练中通过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三磷酸腺苷的极限能力,它代表着肌肉组织在无氧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因此无氧代谢能力对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糖酵解供能速率要比糖有氧氧化速率要高的多,30s的无氧功测试大强度运动中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通过30s Wingate试验测试可以迅速、全面、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文章以我国32名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30s Wingate无氧功率中最大功率(PP)、平均功率(AP)、最小功率(MP)、疲劳指数(FI)、30s各时间段输出功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水平越高,ATP-CP系统供能能力越强;在评价时以30s Wingate功率自行车的PP和AP的相对值评价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不同专项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两个阶段不同侧重的专项训练前后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功和专项成绩的变化,探讨不同专项训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评价训练效果提供依据。在冬训期间,对运动员的15s、30s无氧功和场地专项成绩测试结果显示,专项力量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但8周训练时间过长,造成了专项频率水平的降低,影响了成绩。专项频率训练虽然使无氧能力小幅下降,但对运动员骑行频率的改善从整体上提高了短距离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中,应合理安排各种专项训练手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张莉  林丽雅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64-1070
目的:对赛前专项训练进行监控,为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22名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的监控,阶段训练后评价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结果:1)3种教赛负荷强度不同。2)全场抢7分训练课的全场平均心率为155.1b/min。3)攻防转换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56.9b/min。4)300m×4间歇跑的乳酸峰值达13.7716.26mmol/L。5)专项综合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20.3b/min。6)阶段训练后,队员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显著提高。结论:1)教赛3达到比赛强度。2)全场抢7分能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3)攻防转换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攻防转换速度有较好的作用。4)300m×4间歇跑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的作用。5)专项综合训练课不利于运动员发展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6)赛前大强度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解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结果发现:1.递增负荷运动中,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乳酸强度曲线拐点较低,但斜率较大,表现出无氧供能系统动员速度快的特点。2.不同距离主项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需求存在差异。3.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目的是优秀自行车女选手训练过程的几个主要生理指标的评定与监控作用。结果表明:选用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血液激素、血乳酸、血红蛋白、心率等生理指标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机能综合评定是可行的,运用于训练监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蔡广  许汪宇  刘慧琴  葛珺 《体育科研》2017,(2):70-73,77
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不同项目足弓形态特点及在跳深实验中足弓形态与支撑时间关系,以期为足弓形态应用于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其中男子短跑运动员34名,女子短跑运动员19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21名,女子中长跑10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足弓形态、跳深实验测试,然后分组研究足弓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结果:男女均表现出足弓低的组支撑时间快于足弓高的组支撑时间;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男女优秀组的足弓均出现低于一般组的趋势;短跑男子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足弓基本都低于中长跑优秀组和一般组的趋势。结论:足弓高低是影响短跑或中长跑运动员支撑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在运动员选材中或对教练员训练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 min递增法、1 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am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