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称之为"王蒙式"的语言.本文主要从四字格的运用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对"王蒙式"的语言以简要的论证,从而更加了解王蒙.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入重"人文"虚"语言"、重"拓展"舍"文本"、重"手段"轻"效率"等误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即关注语言的发展,浸润在语言的芳泽里.因此,有效整合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形成语感,在比较中品味内容与形式,在讨论中明析语像与情意;在仿写、批注中迁移语言,在想象补白中生成语言,在总结、改编中创造语言,在转述、辩论中内化语言,在交流评议中发展语言.并希望阅读教学的语言与精神能同构共生,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一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一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一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接受美学视域下,阐述了语言艺术化的两个维度:语言"空白"和语言"陌生化",解析了它们在翻译中的意义.认为两个维度都能产生召唤性,让读者参与审美过程.通过翻译过程对语言"空白"的分析发现,译语文本会不可避免地对原文"空白"处进行填充,但我们仍须努力避免这种现象.而语言"陌生化"意识要贯穿在具有艺术向度的语言翻译之中,是因为并不是任何语言的陌生化,即采取"异化"能产生召唤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的"语言资源"热逐渐形成,但有待进一步升温,而过去将语言视为问题的认识正在淡化.其实语言有两重性,既是社会资源,又是麻烦问题,二者总是相伴出现相互转化的,从而促进语言的演变与发展.论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具体论述了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的关系和语言资源的形成、分类及其性质转化以及语言问题的构成、表现、转化及其与语言安全的关系.论文还对"语言问题"与"语言安全"作了描述与界定.  相似文献   

6.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和工作语言,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坚持认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是教师的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由教师牵动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英语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学语言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分为讲授语言和板书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这两种语言是共同存在的,互为补充.那么英语教师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中如何运用教学语言,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情趣,引人入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万物皆有语言.语言能够描述事物的本质,所以科学家有"大自然的语言"之说.但语言嫡属人类,因为人类有思想,发诸语言. 将思想诉诸语言,就是表达.所以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之说.古代"乐府"存在的意义大概在于统治者想通过对民间诗歌的采集,以此收集老百姓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或者说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口头说的是语,写下的是文.就是说"语"是口头语言, "文"是书面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而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这里的语言内化是指人们凭借外部语言吸收知识,经由内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然后再凭借外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以达到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丰富知识,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语言本性的探讨始终是在"语言与存在相互归属"这一洞察的指引下发生的.对语言之本性的考察首先需要清理出一条通向语言自身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追问语言之本性.正是在"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的思想道路上,海德格尔揭示出了语言的本质即是本质之语言,存在与语言在本有之真理中相互归属,从而真正走向语言之途.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1.
简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简单的教,丰厚的学";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在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上,要做到"精练有声语言、多用体态语言、用好心灵语言",以达至润物无声的高质育人效果.有声语言主要包括声音,体态语言包括"衣着、装扮、站姿、走位、板书、手势、表情、眼神"等,心灵语言包括"精神、人格、修养"等.教师教学语言的修炼需持之以恒地进行"内化于心、融化于情、强化于炼、外化于行"的训练,方可从技术走向艺术,从教学走向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语言发生发展的关键期.本文主要从社会建构主义中就"对话"与"语言"的重新定位,来分析研究幼儿语言的获得.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教学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地运用健美操教学中的"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音乐语言"对优化课堂心理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增进师生感情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及专家访谈法,阐述了健美操教学中的"语言"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语言学家H.D.Brown认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而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就过分强调了语言形式的习得而忽视交际功能培养,同时与提高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密切相关的校园外语活动又因缺乏外语专家指导显得无序和无层次.因此,作者在文中以交际能力理论、二语习得的"输入"和"输出"理论以及"语境"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大学校园中非课堂环境下外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视语言为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还是"分类命名集",是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分水岭.然而.现代语言学却从未思考过更无法回答语言何以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的问题;反之,语言何以是"分类命名集"的问题,却通过自古希腊以来的"词源"语源观预设得到了回答.由此暴露出现代语言学所不曾料想的两个互相联系问题:一是现代语言学实际持有必然导致"分类命名集"语言观的"词源"语源观;二是20世纪的语言学实际仍然为"分类命名集"语言观所支配.索绪尔的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之所以未能在20世纪真正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不曾意识到语源观是一般语言观的基石.如果不能提出为价值系统语言观奠基的崭新的语源观,当代语言学就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之间表现于"专注形式"和"忽视形式"的本质区别,任务途径原理的核心原则--"区别于专注形式的专注形式"可以全面地深层次阐释这一本质区别.交际能力理论以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决定交际语言教学的内容,而认知学习理论以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决定任务型语言学习的过程.前者的课堂活动是"规则型"的,追求语言运用实际状况的真实,其内容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运用规则就是其教学目的;后者的课堂活动是"非规则型"的,顺应语言习得普遍路径顺序的自然,其内容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意义不是其学习目的而只是促使学习发生的手段.任务型语言学习课堂活动的目的是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 "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长期以来以"语言工具论"统摄一般语言理论,背离了语言的人文本质,亟待改革.改革的途径一是把透明无色的语言符号观转换为人文阐释的语言符号观,二是关注语言各要素在各民族语言系统中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入手,分析奥斯汀言语行为二分说的内涵,指出这一理论首次区分了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的概念;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和"世界"的认识;完善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奥斯汀对"恰当性条件"的探索揭示了逻辑实证主义意义真值论的谬误,对法律行为与伦理规范行为的解释与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工具.但奥斯汀二分说将语言的"意义"或"功能"仅仅取决于"抽象"的语言关系,忽略了语言的约定和使用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