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皮划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特点与评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昊  周琦年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4):12-15,32
文章阐述了皮划艇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能量代谢的特点,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力量素质、机能评定等方面的评价方法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有关指标水平,对皮划艇运动员的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功仪在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中常用的几个指标,以及测功仪对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的依据,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测功仪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测功仪在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有氧能力是皮划艇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作为高强度、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项目,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皮划艇项目特征及供能特点,分析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过程中多种评价方法(3 000 m耐力跑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高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测试和无氧阈测试等)。在诸多有氧能力评价方法中无氧阈测试有着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历史,其中以4 mmol/L乳酸阈(AT4)与个体乳酸阈(IAT)应用最为广泛,而心率无氧阈或可成为皮划艇项目无氧阈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酸阈在皮划艇项目有氧能力监控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以13名国家皮划艇队1000m组男子皮艇(7人)和划艇运动员(6人)为研究对象,在皮划艇航道水面上分别完成4级递增负荷的1000m划船测试,记录成绩、心率、乳酸、风速和水温,以4mmol/L乳酸对应的船速(m/s)为乳酸阈速度,同时测试晨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和血尿素,以上述方法对国家皮划艇队伦敦奥运年训练周期进行了6次系统监控。结果:乳酸阈速度与皮划艇专项成绩密切相关(男子皮艇r=-0.889,P=0.018;男子划艇r=-0.951,P=0.004),在对不同测试日风速、水温进行校正及机能状态的比较后,发现不同训练周期,皮划艇运动员乳酸阈速度呈现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训练敏感性。结论:乳酸阈速度适于监控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变化,但需要对测试条件和实验对象的机能状态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验法和专家咨询法对辽宁省皮划艇队12名运动员进行了水上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认为辽宁省皮划艇运动员基础有氧耐力和专项耐力水平不高,提出了改进不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训练方式来有效提高皮划艇运动员有氧供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田中  崔书强 《体育科研》2013,(5):64-66,7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8名男子皮艇、7名女子皮艇和6名划艇运动员。利用皮划艇测功仪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利用4级1 000 m递增强度划船测试乳酸阈(4 mmol/l对应的船速)。结果:伦敦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的绝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25±0.22)l/min、(3.58±0.22)l/min、(4.85±0.13)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7.28±3.8 1)ml/(kg·min-1)、(50.92±3.78)ml/(kg·min-1)、(54.72±5.3)1ml/(kg·min-1),,经过3个月训练后男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女子皮艇运动员明显提高;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乳酸阈船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都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92%、3.77%和14.37%。结论:我国伦敦周期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高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和最大摄氧量比较,乳酸阈表现出更好的训练可塑性,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在高原训练前后进行爆发力、有氧能力测试,探讨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中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最大摄氧量组均有所增加,但对照组最大摄氧量增加的幅度更高;实验组卧推成绩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且有显著性差异。认为:服用营养品增强肌肉最大力量,但削弱了有氧能力发展的幅度;力量素质的发展会影响耐力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9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卧推与卧拉的最大力量(1RM)及力量耐力(40% 1RM,120 s)、静水300 m直线速度、静水8 km长划等指标进行测试,采用SPSS25.0对测试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并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关体能指标进行比较,诊断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问题,并提出相应训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有氧能力、专项力量、基础速度与专项速度不同程度落后于国际优秀选手。为提升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水平,建议采用水上与陆上相结合的有氧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全年有氧训练比例,科学安排有氧训练的负荷量与强度;采用陆上基础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上肢爆发力、力量耐力与躯干稳定性力量,采用水上专项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划桨的峰值桨力与功率;既要重视运动员静水划船的基础速度,也要强化其高强度、高速度的激流专项竞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我国皮划艇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水上专项训练采取的间歇训练的比例高达70%,这反映了我国优秀皮划艇选手在专项有氧训练上的不足。从九运会皮划艇12个比赛项目的前后成绩的比较看,我们大部分项目的后程速度都显著下降,反映了目前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以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对30~40岁妇女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兰州市5区参加健身操运动一年以上的148例30—40岁妇女有氧工作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妇女的肺活量(VC)、1 S肺活量(1 STVC)和个体无氧阈(ILAT)、血红蛋白(Hb);有氧健身操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和血液的载氧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于篮球运动员有氧训练方法尚无统一观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有氧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与总结,结合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以探讨符合篮球运动员需求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使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当前划船运动的项目属性,以及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特征的若干观点,阐述了对划船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新的认识,提出了培养划船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和糖酵解代谢能力的几种训练方法,为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参加第十一运会比赛的举重、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慢速减重的方式下,对运动员赛前减体重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并探求这种减体重方式下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采用慢速减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增加脂肪的消耗,减少去脂体重的丢失;不会明显削弱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成就动机理论对健美操课教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家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表明:(1)高原训练不能提高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反而使速度能力降低,但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2)高原训练可使人体Hb、RBC明显升高,可有效地改善人体的造血功能和氧的运输能力;(3)初次上高原训练时,人体T、C均明显下降,机体消耗增大,并发生应激反应;再次上高原训练时,人体T无明显变化,C明显降低,从而使T/C值明显升高;(4)改变高原训练的强度并不能改变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短道速滑训练分为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两种模式,冰陆交界区是由陆地训练向冰上训练过渡的训练阶段,起到将陆地训练成果转化到冰上训练的作用。针对5名优秀短道速滑冰运动员进行了六个训练时期,为时10个月的有氧训练生理生化指标追踪测试,研究其在指定时期内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运动员冰陆交界区的有氧代谢能力低于陆地训练期有氧能力的最高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冰上训练的深入,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并超过陆地训练最高水平,达到年度最高峰值,也就是有氧能力达到本年度水平最高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高冰陆交界区有氧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更加明确健身气功习练的有氧锻练特征,我们对五禽戏和八段锦在人体有氧训练的作用和效果上进行了实验研究。文章对实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结果做了说明与陈述,以期为健身气功习练动态过程的进一步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有氧代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血常规、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等指标进行测试,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能机理。结果:本实验所采用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模式虽不能明显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但可显著提高红细胞2,3-DPG的水平,表明了间歇性低氧训练可增加血液向组织释放氧气的能力,从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