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综合归纳等方法,探讨了奥运遗产的内涵及其历程、特点,对奥运遗产的内在核心和发展规律进行理性的思考.研究认为奥运遗产观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方向和坐标;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是奥运遗产观的基础和动力;奥运遗产观和奥林匹克运动在相互促进中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奥会和奥运会的东道城市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奥运赛事的承办为其创造"遗产".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分析,结合专家访谈,阐释"奥运遗产"概念的内涵,并从体育参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青奥会和奥运会遗产的异同并讨论其原因.虽然青奥会与奥运会同属奥林匹克运动体系并一脉相承致使二者在奥运遗产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办赛理念和影响范围的迥异仍然可以体现在奥运遗产中.2007年后,青奥会和奥运会能够实现并存的原因在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重心.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考验是青奥会和奥运会的共同议题,如果奥运会要以世界性大型赛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来度量"奥运遗产",青奥会就有必要从全球青少年通过体育所搭建的平台实现沟通与理解的角度来框架"奥运遗产"的范畴.区分与辨别所促进对于"奥运遗产"的理解并不是主要目的,面对2022年冬奥会的挑战,通过前期计划和组织影响"奥运遗产"的产生和作用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遗产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有关研究关注的热点。基于国际奥委会正式文件和现有研究文献,尝试理清奥运遗产从有形到无形再到多类型、多维度的研究进程,从遗产概念界定、遗产效果测度、遗产交付管理3个层次探究可持续发展议题下的奥运遗产研究趋势,结合研究进展和趋势提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交付、研究的启示与借鉴,即:融合愿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遗产和奥运遗产交付经验;加强研究,科学评估北京冬奥会多领域、多方面遗产效果;聚焦中国变量,贡献超脱中国场景的奥运遗产研究方法论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厚的奥运遗产。基于对奥运遗产框架中的精神遗产概念,对北京冬奥会办奥实践进行具体考察,提出: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和合共生,是北京冬奥会赋予历史、当下和未来的精神遗产,并从3个方面来论述和阐释。1)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中国梦辉映世界梦,见证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2)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为奥林匹克新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提供中国注解,北京冬奥会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实践。3)北京冬奥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双向互动、交织融合,冬奥办奥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北京成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梳理自1956—2016年历届(包括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申办、承诺、总结报告等书面资料,对遗产(Legacy)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现:1)奥运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转向在于从原来的奥运建筑、奥运藏品等有形遗产扩展到能影响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与文化范畴。2)发现奥运遗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如奥运遗产的建设与保护所必需的财政资源难以保证,甚至会导致主办国家的财政赤字、场馆建设的面临非法用地所带来的压力及给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奥运会结束后遗产资源无法通过再利用或再循环来增加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无法发挥更大的效益等。3)为了发挥奥运遗产的正效应,遏制负效应的出现,对奥运遗产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是解决此类问题发生的重要途径。通过追溯“奥运遗产”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生的变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摘要: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以其卓有成效的奥运遗产管理工作,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温哥华冬奥会遗产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温哥华冬奥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创造”遗产的构想,并首次建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从而保证了奥运遗产工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温哥华冬奥会还制定了分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点遗产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了奥运遗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管理和利用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遗产成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重点领域。2015年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办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奥运遗产研究概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奥运遗产概念内涵及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冬奥会遗产研究有待深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中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建议;探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向其他冬奥会举办地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理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作用与价值;扩大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研究对象,扩充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丰富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研究内容。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遗产的学术研究的政治意义在于:彰显中国竞技体育实力,坚定"四个自信";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助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建设,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会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分析和前瞻。认为公众参与不仅是对“共享办奥运”理念的贯彻,也是《申办报告》的庄严承诺和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众参与有利于奥运会成功举办,有利于东道城市和国家持久利益最大化。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是公众参与计划的组织核心,其公众参与计划应以北京和张家口为中心,辐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列活动。一般包括奥林匹克文化与教育、大众冰雪运动参与计划、可持续性与奥运遗产规划、北京冬奥会赛事品牌推广、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冬奥会火炬传递、票务与冬奥会观众等。北京和张家口将通过冬奥赛事创造为公众所共享的价值和遗产。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关乎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进程,更影响着举办城市、地区长期健康发展。以国际奥委会出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奥运遗产战略为背景,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集中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独特价值,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的发展指标相互融合,其标杆效应将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代内公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直接受益方是举办城市、地区以及国家,北京冬奥会遗产将通过前期规划、中期发展、后期传承的路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冬奥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有形遗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无形遗产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依托活动、运用科技、建立专门机构和创建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从而到达代内和代际共享奥运遗产的目标。从遗产的规划设计到遗产效应的长期发挥,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性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扩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辐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的起点、终点及过程的解析,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后认为:1)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基点为顺应各类奥运遗产相关文件的引导、鉴纳往届奥运遗产治理经验、汇集北京办奥既有资源、采纳其他学科适宜理论方法;2)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过程为静态结构(主体、客体、实现方式)与动态过程(申办阶段、筹办阶段、赛后阶段)相互嵌合;3)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要旨是识别遗产、评估遗产、促进遗产、传承遗产。基于以上认为,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实现传承路径的阐释,要加强总结与归纳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工作的主要规律,体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传承的“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在概述国内外有关奥运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和加强北京奥运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建议.研究认为:要加强2008年奥运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宣传、研究,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建立科学的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认证评估体系,系统组织实施《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认证与评估工程》;做好相关文献资料、实物的收集、整理、保存等工作;制定《奥运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和保护管理办法》等,确保北京奥运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奥运会遗产的价值界定,从有形遗产价值和无形遗产价值两个层面阐述了其价值内涵,以及如何开发、利用其价值的策略研究。北京奥运会将为北京、中国和世界留下一份独特的遗产,它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而且对北京、对中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雅典奥运经济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4年雅典奥运经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典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效益是亏损的。这与奥运大型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多,安保费用增加以及国际奥委会将主办城市获得的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的比例从60%减到49%等因素有关。其中奥运体育场馆建设和安保费用是决定奥运会直接盈利与亏损的关键。为此,我国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节俭办奥运”的方针,从风险最大的体育场馆做起,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全方面审视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冬奥遗产”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初创期(1924—1945年)进行探讨。通过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力图为完善“奥运遗产”理论体系,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探索。“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为举办国或地区、举办城市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或加速产生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冬奥遗产”初创期既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遗产”,也在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亮点体现在:第1届冬奥会的诞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具有特殊作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发展难点在于:国际奥委会、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既存在来自冬奥会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冬季运动普及程度、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程度),也存在来自冬奥会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经济、政治时局、战争、节候、科技)。结果表明: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大家庭”虽然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和模糊的,但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冬奥遗产”初创期是“冬奥遗产”发展的第一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要求奥林匹克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应该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为了调查关于该要求的执行情况,以及探究在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规划和其他问题的有关研究。留下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一份持久的教育遗产,分别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检查: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始;中国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原因;奥林匹克教育对中国人教育观念的影响;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特性;北京奥林匹克教育为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治理背景下,现代奥运会已发展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社会活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国际奥委会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体现了奥运城市塑造的几个特点:规划的长期性、持续发展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梳理1896-2020年奥运城市的发展历程发现,由奥运会衍生出的奥运产业、城市建设规划和“奥运遗产”能够驱动奥运会举办地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借鉴往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之际从4个维度将北京塑造为奥运城市,即贯彻中国新发展理念,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奥运会改革措施塑造奥运城市,促进北京城市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中国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完善中国冰雪运动产业链,传承北京作为奥运城市的“冰雪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的哲学思考与孔子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孔子思想与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相互融合。而奥运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中华民族具有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精神。自我认知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强调民族自省与自信的统一,对于弘扬和继承北京奥运族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国际奥委会“领导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奥林匹克治理”模式的转变,剖析国际体育管理领域由管理向治理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国际体育治理的基本特点。研究者从简析治理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该理论在体育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入手,以体育治理理论为理论架构,以国际奥委会文件和档案、国际与国内奥林匹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奥林匹克治理体系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奥林匹匹克运动以及奥林匹克事务管理实务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国际奥林匹克治理发展与操作模式中的3条主线——协调多元主体与多重利益、强调“善治”原则、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治理方式。并对国际体育治理体系中的权力关系、国际体育治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体育善治的普遍性进行了探讨,从学术批判的角度为全面深刻认识国际奥委会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