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加强中国高端体育智库建设是助力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探究中国高端体育智库建设助力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价值、维度及策略。研究认为,中国高端体育智库建设在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能力、树立中国负责任的体育大国形象、推动中国体育思想与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中国高端体育智库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互动、人才互派、成果互享、智媒互联四个维度助力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提出以下策略:加强聚焦国际视野的体育交流合作,提升话语引导力;扩大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规模,强化话语渗透力;提升智库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增强话语创造力;注重国际化传播矩阵建设,增强话语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时代语境,以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时代重任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通过追溯梳理话语、话语权以及话语体系等相关理论的历史渊源,探讨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时代特征与理论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话语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体育强国为战略布局,推动体育话语高质量发展;以全民健康托举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顶层设计,构建国内国际话语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代特征包括:一是从对立失语走向共同交融;二是体育传播提升话语传播;三是学科与学术体系支撑话语体系;四是国际互动展现话语需求。构建的理论维度是以话语地位解释道路自信,话语内容解答理论自信,话语制度建立制度自信,话语认同凸显文化自信的四重理论维度阐释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打造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中国体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4.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国际形象及话语权具有柔性建构功能。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国际体育传播能力建设,基于新时代新闻舆论观视角,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国际体育话语传播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总结话语传播过程的特性,分析国际体育话语传播体系的核心要素。研究认为:话语传播过程具有主体性、传播性、引导性和影响性四个特性,并以此得出构建具有公信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特性的国际体育话语传播体系,进一步提出构建策略:加强思想性与理论性话语建设提升话语公信力;创新多维表达方式提升话语传播力;以制度性话语为保障提升话语引导力;加强体育硬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5.
立足新时代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通过追溯梳理话语、话语权以及话语霸权等相关理论的历史渊源,探寻新时代我国体育话语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在理论逻辑上,构建适当的体育话语文本是基础,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造话语共识是过程,而将话语共识演化为体育规则是构建体育话语权的最终目的。在实践路径上,一是要夯实体育话语基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文本;二是重视国际体育传播能力建设,营造体育话语共识;三是参与建立体育规则,着力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是国际体育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及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回顾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结合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分别从话语内容、表达形式、概念使用与路径选择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现存困境,构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构建经历了起步阶段、转型阶段与突破阶段。主要问题包括:(1)话语内容:学术视野与视角存在局限性;(2)表达形式: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相脱离;(3)概念使用:概念与理论创新性不强;4)路径选择:学术研究成果与话语传播不畅。建议:(1)话语内容:拓宽体育学术视野,树立话语先机意识;(2)表达形式:正确处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系;(3)概念使用:注重核心概念提炼与理论的持续创新;(4)路径选择:学术界与媒体协作推广学术话语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提供了共情可能。并以国际认同的建构为导向,构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的共情传播模式,认为承载不同价值观、不同主题的中国体育故事,在相应的跨文化传播场域,能够经由共情传播建构国际认同。基于这一模式提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的路径:提炼中国体育故事与世界的共情元素,消解认知偏差;从平民视角和他者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强化情感认同;强化中国体育交流故事传播中的聚合效应,以共识促认同。  相似文献   

8.
大型体育赛事通过新闻发布会进行新闻宣传,是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和建构过程,具有推广体育文化、宣传体育理念、提升举办国形象、增强体育话语权的现实作用。本研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39场新闻发布会的文字实录为语料来源,从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分析提炼话语特征。话语特征表现为政府、组织和媒体作为新闻发布主体协同发声,奥运、城市和赛事等新闻发布主题多元直观,话语句式、词汇使用建构意义,克服语境差异积极建构新闻话语。以举办国为视角,提出大型体育赛事新闻发布会通过构建多元主题回归体育赛事话语叙事本源、通过呈现大众情感消除语境差异和讲述赛事故事、通过展示国家形象增强体育国际话语权等话语建构策略,旨在积极正向地进行赛事新闻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厘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内涵,阐释传播能力建设价值与困境,并提出建设策略。价值: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国家形象塑造,提升国家形象亲和力。困境:传播主体协同不足,传播内容生产不优,传播渠道建设质量不高,受众分析不足,传播影响力不强。策略:以协同为基点构建传播共同体;以完善叙事体系为突破优化传播内容;以媒介资源整合为动力加强传播渠道建设;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化受众分析;以提升“内力”为根本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871-874
以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话语权为最终目标,以探寻体育话语、体育话语权、体育话语体系的理论关系和实践互动为逻辑主线,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发现话语概念及功能不断泛化,权力成为话语新的重要实践导向;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共生互益,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学科体系创新开辟了新领域;体育话语权有对外争取体育权力、对内保证体育权利两个主要实践面向;体育话语体系既是一种关于体育的内容体系,也是一种关于体育的表达体系,为体育话语权提供了理论滋养。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建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目的是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在界定理论建构涵义基础上,以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按照现象观察→经验概括→理论建构的思路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3届奥运会均遭遇不公待遇,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体育中地位不高权力不大,认为决定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体育中地位和权力(因变量)的因素应包括国际体育组织任职(自变量)、体育国际传播力(自变量)、体育话语体系(自变量)、体育外交能力(自变量);据此抽象出其共性,即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组成要素;据此确定的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影响力,被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话语权;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命题,即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建构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呈正相关。最后对建构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存在的局限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符号化优势、积极打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符号化消费情境、强化主播与消费者的具身符号化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以体育为平台,执法为手段,话语权为核心,参与全球体育法治进程。国际体育执法话语权是法治中国话语体系与全球体育法治的重要连接点,中国在国际赛场屡次遭遇不公,根本原因是话语权缺失。提高国际体育执法话语权,必须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厘清国际体育执法话语权概念;其次,利用实证分析法阐明国际体育话语权现状及中国体育执法话语权面临的困境;最后,重点进行提高国际体育执法话语权的对策研究:从增加国际体育组织中国领导人数、鼓励公共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培养国际裁判三个层面创新体育人才培养制度;从执法管理、执法实施、执法裁判、执法监督四个方面提高国际体育组织中的执法话语权;从体育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三个角度提高体育不当行为中的执法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提升国际体育仲裁话语权是增强我国国际体育治理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我国国际体育仲裁话语权,一是要着力提升我国当事人、仲裁员的参与度;二是要加强国际体育仲裁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下大力气培育“超级仲裁员”;三是要以建设好CAS上海仲裁中心为抓手,加强与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联系;四是在涉及体育案件的媒体传播中,要坚持以客观性、法治性为原则,少一些“阴谋论”的假想,树立中国良好法治形象。最后是以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建立为契机,通过研究体育仲裁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我国体育仲裁与国际体育仲裁的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增加了逆全球化趋势,疫情防控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成为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是提升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基于此,结合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从国际关系、国际舆论、国内发展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国际传播战略和国际传播实践策略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战略规划和策略实施的具体路径,以期提高体育国际传播效果,增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比较法,提出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内在品性、传播渠道、主观评价是塑造国家形象的4个基本要素。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性,指向国家形象的"自塑",媒介传播和主体评价,指向国家形象的"他塑"。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在: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建设者和维护者。从加强体育软实力、淡化意识形态、区分内宣外宣、打造成功的冬奥会开闭幕式、营造"汉语热"和节日氛围、重视他塑、推出旅游精品路线、讲好中国故事、丰富话语体系、多渠道传播中国友善形象等方面给出了北京冬奥会期间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亟需符合时代的话语体系进行解答。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思路进行了研究与阐释。研究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思路需要从话语解释、话语引领与话语破解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包括在构建“中国人的体育观”的话语体系中坚定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在凝聚“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话语共识中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警惕“话语陷阱”平衡国家利益与体育责任中,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中国体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人民主体性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话语时代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对西方体育话语霸权的批判与中国特色体育话语自主建设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体育强国建设的长远性战略与阶段性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