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教材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面临转化困境,课程教材改革中教科书话语权尚须提升。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系统构建;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话语优势;提升话语能力,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日常法治话语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而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相关讨论中,日常法治话语却遭到忽略。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与法治的外来性、法治话语的"自上而下"的建构性及日常法治话语载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直接导致"法治认同"判断分歧严重,同时消弱了"自下而上"的法治发展动能。借助已有的话语素材和共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与权利话语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当下中国日常法治话语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进程中,需要从法治概念系统完善、法治热点事件参与两个层面"回应"日常法治话语。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百年革命精神之源的最新表述,是具有鲜明政治底色和丰富价值内涵的话语表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性、价值取向和价值旨归。伟大建党精神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其内涵凝练精准、结构严密,具有强大的话语表达力和凝聚力。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解释功能、认同功能、凝聚功能和对话功能,对构建完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中国世界话语权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全面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话语内涵与话语功能,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53):138-139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提高话语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决定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影响力和主导力。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不断挤压、混乱多元的话语格局、互联网技术的冲击等诸多挑战。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马克思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赢得话语发展空间、夯实话语基础、增强话语自信、探求有效话语方式、掌握现代网络话语载体方面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论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从中国法学发展和法治建设实际出发,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话语是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且独特的言语符号系统与价值意涵表征。基于话语权力视角的构建与分析,可以认为:高等教育话语权是高等教育话语所展现出的理论话语主导权、学科话语表达权、工作话语支配权,高等教育话语与高等教育话语权是一体同构的互动关系。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却陷入了高等教育理论话语主导权的"本质性弱势"、高等教育学术话语表达权的"边缘性失语"、高等教育工作话语支配权的"机械性排他"的困境。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水平,应通过"塑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基础、增进学术话语的学术性认同、消解工作话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立"三位一体式的策略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智能时代,教育实践形态的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时代机遇,与之相伴的还有各种潜在的挑战。具体而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新了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条件,丰富了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来源,优化了话语体系的承载和传播方式。但同时,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中国特色被弱化、学科特质被疏略、内在连续性被消解等挑战。未来须进一步更新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观,坚守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科立场,在深层结构上推进话语的数字化,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特质、时代特性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学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正面临多样化挑战,西方意识形态冲击、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带来多元话语格局。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优化中国特色话语内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工作者应尽之责,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大国应为之举。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其发展水平俨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导思想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原则在于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必然要求在于要具有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声音"不能得到有效传达,尤其是在国际法治话语权中,中国的法治话语一直未能取得应有的话语主动权,无法为维护我国国际经济秩序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在国际交往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将中国法治话语权的提升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从法治思维的创新、法治话语的创新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要拓展理论视野,增强话语体系生命力;构建理论体系,增强话语体系自信与互信;立足中国现实,把握构建话语体系主动权;放眼全球,扩大构建话语体系国际影响;优化传播途径,实现话语体系有效转换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定话语表达载体。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并随着历史场域的变换不断推进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化与发展,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教育对外开放持续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呼唤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在话语质量、传播效果、国际话语权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应系统反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主线和基本面,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增强话语自信、提高话语质量和拓展话语传播方式为着力点突围破局,开拓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包容并蓄为基石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价值、中国立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地位,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入手,深入分析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内涵意蕴,探索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原则,提出符合当代发展的中国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体现着研究者对教科书问题的理论自觉,承载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是获取教材建设话语权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研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经历了教科书解读话语的形成、教科书研究话语的深化、教科书学的话语建构等阶段,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传播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当代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打造特色鲜明的教科书研究共同体,形成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难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制度体系不完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等教育的"四个自信"不足。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对策是提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说服力、公信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话语体系是教育学学科范式具有价值性和权力性的系统化诠释和表达,中国文化传统是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之根,也是分析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思维与智慧之源,在“教育共同体”背景下更是中国教育学争夺世界话语权的价值基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气息的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存在三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生路径:实践-文化传统型、理论-文化传统型和文化传统-理论型。三种路径在运作过程中都关涉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不同路径中三者的地位及其结构关系会因创生主体的需要、视野和境界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担当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使命中,三种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强调,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出发,研究探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既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繁荣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科学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质量、增强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为此,本刊开设专栏,重点刊发“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