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大学最高层面的发展精髓,大学章程是彰显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治理则是大学精神与大学章程的具体化。三者一以贯之,又互为促进,共同推动大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研究、传承、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机构。已有的对大学的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的本体和功能的研究,新修辞学理论能从新的角度揭示大学的本质。新修辞学理论既注重本体研究,又注重交际效果研究。大学修辞是大学主体以符号为媒介,实现大学目标的行为和现象。大学修辞是大学主体、社会、媒介之间互动的产物。大学修辞是大学主体做好大学事情、讲好大学故事。大学修辞不仅要关注大学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同时关注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大学修辞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国际传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是修辞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想和理念漫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还是起推动作用,取决于大学反应力。大学反应力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有正反之分、大小之别,归根结底是要支撑和引领社会发展。大学办学思想是大学反应力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是大学反应力的集中体现。提高大学反应力是实现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重新构建我国大学理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构建现代大学理念是我国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追溯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历史,总结现代大学理念的演进规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及大学理念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构建现代大学理念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它反映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引领大学的发展方向。大学理念需要提炼升华,而提炼升华大学理念应考虑民族文化的影响、大学校长的作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大学之间的经验借鉴与模式移植、社会发展对大学的期许等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废墟中的大学》作者雷斯丁提出了自己对现代大学的理解,他认为现代的大学已在废墟之上,大学最终经如何发展,他提倡在原有的废墟之上将大学发展为一个新的"各抒己见的共同体"。而在《大学之用》中作者克尔认为应当发展一种巨型的多元的大学才是现代大学的发展方向,那么大学究竟该如何发展?在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以及纽曼的自由教育之后我们又该提倡一种什么样的大学理念,是朝着美国所源起的争创"一流"的大学理念,还是我们有我们自己更好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大学规则是大学发展的准则,同时也是价值选择和理念追求,当然也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基本范式。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论,根据大学规则特性,从大学规则到大学文化要经发端、传播、认同与实践阶段,最终凝固为大学文化而指引大学发展。在大学文化的养成过程中,其核心的规则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是大学文化建设及大学文化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我国大学健康发展及举世瞩目的长足进步是大学文化及其思想不断引领的结果。随着对大学文化之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化及由此演进而成的大学文化思想的不断成熟,大学文化及其思想已然发展成为指导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理性自觉。研究发现,经由40余载的发展历史积淀,我国的大学文化完成了自“校园文化”之兴起、经“人文素质教育”之高潮、沉淀于“大学文化”之成熟的过程,历经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及注重大学文化整体建设的三大发展阶段。作为引导大学文化发展及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大学文化思想包括大学文化育人思想、大学文化治校思想和大学文化强国思想三个层面。大学文化思想的成熟与升华,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理念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规定,它决定着大学的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规范着大学精神、大学文化;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也集中反映着对大学的本质、功能与办学规律的理解和价值追求,体现大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三者紧密相联,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大学"这一社会存在所应有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应展现出的基本品格,并内在地规定了大学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制度: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制度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这是中世纪大学模式确立以来各国大学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 ,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完全确立。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中国大学提出的挑战 ,就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大学的发展轨迹,透视大学的内涵与功能的变迁;从大学的功能揭示大学的本质特征与运行逻辑;从大学的本质特征探究大学的魅力与问题,进而描绘出"大学是什么"的轮廓,为我们理性地认识大学、理解大学、办好大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与大学的学科建设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一些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这种互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受到依托大学的学科水平、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和学科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大学科技园推动着大学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发展条件、人才培养等学科要素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杨素萍 《高教论坛》2020,(3):122-124
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是构成大学组织的基本要素,二者演进推动着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的理念与制度》一书通过对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系统性考查,揭示了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图式,并在理论研究的框架之下,通过对香港科技大学的理念与制度展开学理与逻辑分析,厘清了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实然性关系,并实施了验证。该研究为我国大学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丰富了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的倡导者和拥护者,是大学与时俱进的指导者。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千百年来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现代大学校长及其倡导的大学精神在其特殊的历史阶段对大学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大学校长积极创建的大学精神在促进大学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为教育学者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8.
地方大学地方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大学的地方性反映地方大学办学的本质特征,要办好地方大学必须认识和把握地方大学的地方性。地方大学的地方性包含地方大学在主管上的地属性、在发展上的区域适应性和在功能上的区域倾向性。当前,我国地方大学存在向部属大学看齐的苗头,对地方大学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和坚持地方大学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与"心脏",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的快车道,在大学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重建大学精神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耿海洋 《文教资料》2014,(17):72-73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理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适应并逐步引领的,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引领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等大学理念。文章通过对西方大学理念历史发展阶段的回顾,从大学功能角度探讨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演变,对于建构我国新时期大学理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