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把这一现象的责任归咎于学校体育课程或体育课程改革,实在有点冤枉我们,因为体能下降是由课业负担过重、营养状况不良、锻炼时间不足、生活方式改变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如果说学校体育课程与这一现象毫无干系,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人信服的。因为无论是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体育课程标准,都明确把“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及“增强体能”等作为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或者首要目标。那么,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能的首要目标完成得不理想呢?认真分析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反思由于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泛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或许会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或许会帮助我们找到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课标下的运动技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课标下运动技术教学的地位新课程性质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就是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在领域目标中提出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应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与完整,不强求技术动作细化和统一化。以上说明新课程不是不要运动技术,而是给运动技术的传授以更大的空间和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首先,运动技术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体能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文献资料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验法,探索体育课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程对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效应。不同的课程形式、教材内容和组织教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学校层面上要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形式,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教材、教法、组织的选用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在发展体能,掌握体育技能的身体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学生体能、技能这一体育教学特点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点击课改:研讨热点话题实践课标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质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发展体能,培养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与体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课程性质中指出:"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全面考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与强度,科学渗透体能练习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基本部分之前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它能够有效促进学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课程目标——评贾齐与解飞厚的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目标规定及对体育概念的历史考察,指出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有修养、有能力、健康明朗、积极向上的人。体育的目标应该具体到"运动技能学习、社会行动学习、认知和反思学习及情意学习"等方面的目标。体育课程建设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利用体育课程历史上出现的身体观和育人观的成果,将育人观和运动观相结合,使我国的体育课程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从改革前单纯的竞技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到改革初的注重学生“情意”能力的培养或称之为体育课堂应“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直至现在专家老师们一致推崇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注重向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体育课堂也终于“回归”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期间走过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曲折”的道路,一线教师除了少量获得课程组专家的专业引领外,最多的还是通过观摩同行们的展示、表演课来探究课改的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11.
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快乐体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既增加其娱乐性和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
本文首先从体育概念的语源、本义,说明体育不是斯泡特(sport),而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引三个国际文件为据。接着分别论述了体育的属性、对象、目的或目标、手段、体育课、体育教师和体育的形成史。最后,论述了我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谈"快乐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今天,“快乐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两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快乐体育和挫折教育的关系及如何实施快乐体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来阐述两者的重要特征及应用,目的是使它们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不同功能,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溢彰。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体育现状出发 ,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进行分析 ,认为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难以实现终身体育 ,只有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的优势 ,课外体育与课堂教学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 ,才能确保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体育"就是"身体教育"--谈"身体教育"术语和概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5,26(5):8-12
本文从法语、英语、俄语、德语、日语和中文的史料,探寻"身体教育"术语的符号表现形式和概念的演变.求证中文"体育"概念应有的含义及科学规范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体育的本质和功能,在明确本质与本质属性不同的基础上指出体育的功能是体育本质的现实反映,进而使人们在探求体育本质与功能的过程中真真切切地体悟到体育不仅是健康的延伸,更是文化与品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思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顾雪兰 《体育学刊》2003,10(4):98-100
学校体育资源是我国最丰富的体育资源,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所面对的社会基础、战略地位以及现状的分析,对我国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的、娴熟的、敏捷的优美动作,以及坚毅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讲究讲解语言美和动作示范美,力求教态美,注意教学方法美和场地器材布置美。  相似文献   

19.
体育的本质和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杰  刘卓 《体育学刊》2002,9(4):5-7
探讨了体育的本质和功能,提出了体育的属性。体育是一种强健身体的教育,它的独特功能就是育体。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体育价值观为主线,对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的关系作了辨证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建设提供新的切入点,为新时期我国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