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引起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其实质是用物质替代补偿精神利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即行为人主观有过错,实施了侵权行为且造成了损害事实和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精神损害赔偿应贯彻抚慰为主,补偿为辅,法官自由酌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建筑侵害相邻建筑的采光权是一类特殊的采光权侵害类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受害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通过完善行政许可法,引入行政许可中保留第三人利益原则,规范行政机关信息公开行为,保障相邻建筑权利人对周围环境变化的知情自由和知情权利,可将行政许可建筑侵权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变事后诉讼为事先预防,有效实现对采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媒体侵权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受众的公共利益,而现行的诉讼制度不利于有效地保护这些公众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由检察院作为原告,对群体性媒体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经费由检察院支付。在损害事实的认定上,可以分为经济利益的损害和精神利益的损害。可以告知受害人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登记,然后根据登记人数和损害程度,凭借有效证据补偿受损权益。  相似文献   

4.
由于民事侵权行为导致的人身权损害即包括财产损害,也包括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是民法发展的趋势,但这种责任方式具有它的局限性和辅助性。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包括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考虑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法在理论和立法上只偏重物质损害赔偿,忽视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事实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违法行为对公民的侵害不仅是物质损害,而且还会产生对人身权利之精神损害。这种精神损害的后果较之于一般性主体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严重得多,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对具有权利能力的心理生理健全的自然人受侵害而产生的精神损害的认定比较简单。然而,请求精神损害之救济的主体并非总是具有感知能力或权利能力,如法人、未成年人甚至死者等。法律是否应支持这类主体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这在实践中引起了极大争议。故本文从受害人是否必须具有权利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侵权行为人或相关主体承担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条件。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以后,学校只有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应承担责任,这些条件就是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损害事实损害作为一种事实状态,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某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损害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死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格权遭受侵害、精神损害。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损害事实主要是指学生的人身伤害和死亡、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格权遭受侵害、精神损害。1.学生…  相似文献   

8.
徐凌云 《教书育人》2001,(23):37-38
侵权,即当事人一方非法侵害他方的财产或人身权利的行为。教学侵权则指依法履行教育教学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在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中,因其过错侵害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对受教育者损害的行为。教学侵权的归责要件有四:第一,侵权行为的主体即行为人是依法享有教育教学权的教师。第二,侵权行为发生在课堂教学或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中。第三,行为人有过错,其行为侵犯了教育法律规定的受教育者的权利和违反了教育法律规定的教育者的义务。第四,教学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中小学常见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2,(5):51-57
无人机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场景主要包括个人使用者、商事主体和政府部门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三种场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及对其所造成的损失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做出了规定。无人机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侵权责任的成立应包括侵害行为、造成了损害、其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无人机个人信息处理者存在过错这四个要件。无人机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后,不论是精神损害还是财产损害,受害人自身遭受的损失或者个人资料处理者所得到的实际收益均可作为索赔要求的基础。如果无法确定的,法院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0.
随着呼格案、念斌案等冤假错案的纠正,国家赔偿问题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再次引起热议。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应当仅限于自然人的人格利益减损,并以抚慰性及补偿性为主要目的;申请主体范围限于被害人及其权利继承人,适用情形限于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受侵害;其认定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限定的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是精神损害后果认定的基本原则,并以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遭受具体损害程度为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方违法侵害他方合法权益(主要是人格权益),造成他方精神损害后果严重,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文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阐释了侵权行为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主体,赔偿的客体范围及其在立法和实践上的突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与赔偿数额的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限于自然人。客体范围原则上限于人身权益.同时包括与精神利益有关的特定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以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赔偿数额由法官根据解释确定的几方面因素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2.
侵权是当事人一方非法侵害他方的财产或者人身权利的行为。侵权行为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一般侵权与职务侵权两类。教学侵权是职务侵权的一种。所谓教学侵权 ,是指依法履行教育教学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在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中 ,因其过错侵害了侵权法所保护的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并造成了对受教育者损害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 :第一 ,侵权行为的主体是依法享有教育教学权的教师 ;第二 ,侵权行为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即课堂教学或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活动中 ;第三 ,行为人违反了执行职务时应当注意的义务 ;第四 ,职务行为侵犯了受教…  相似文献   

13.
贞操权是指公民保持其性纯洁良好品行 ,享有所体现的人格利益的人格权。贞操权为公民的绝对权 ,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之义务。贞操权立法保护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侵害贞操权属严重的侵权行为 ,必须依法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情节严重的 ,还必须依刑法之规定惩处。贞操权利人当贞操受到侵害时 ,享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反抗权  相似文献   

14.
侵权损害的赔偿,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法中,就有关于侵权行为要赔偿一定金额的规定。这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这项制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侵权损害?它指的是行为人由于自己的不法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的损害,加害人应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主要法律特征是:它是一种法律制裁,是民法向侵权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即加害人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以填补受害人的损失。这种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即现有财产的减少)和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等造成的非财产上的精神损害。本文仅就精神损害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共同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共同侵权行为是现代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权益侵害现象 ,其民事责任在构成要件、因果关系、归责原则上都与传统的共同侵权有很大区别。为最大程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 ,必须对环境共同侵权民事责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然存在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的自然存在的保护应该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应承认精神权的独立性.精神损害是以精神权为侵害客体的民事侵权的必然法律后果,而不是侵害其它权利的民事侵权的偶然后果.区别侵害精神权的民事侵权和其它民事侵权,使其成为独立的民事侵权种类,有利于精神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国家机关侵权行为认定及赔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机关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构成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责任的根本要件,是其侵害行为的违法性,直接的、实质性的要件是其损害的事实。必须依法认定国家机关行政、刑事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侵权行为,依法确认相应的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受害人有权依据国家赔偿的程序、时效及计算标准的规定,向赔偿义务机关索赔。  相似文献   

18.
配偶权的侵权及其民法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侵害配偶权的侵害方主体来源的不同 ,侵害配偶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外部侵权型和内部侵权型。两种类型的侵权行为的民法救济方式各不相同 ,受害方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 ,请求给予民事救济。  相似文献   

19.
配偶权的侵权及其民法救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侵害配偶权的侵害方主体来源的不同,侵害配偶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外部侵权型和内部侵权型。两种类型的侵权行为的民法救济方式各不相同,受害方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请求给予民事救济。  相似文献   

20.
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是处理共同侵权连带责任案件的两个重要问题。由于民事责任重在补偿受害人损失,为有效保护受害人利益,对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宜采“客观说”;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是由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为平衡监护人、被监护人、受害人三者利益关系,不宜让监护人一律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