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东北三省初中生体育情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主体认识活动选择性的内在根据,是推动主体进行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诱发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契机。然而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仍处于较低水平,即接受体育和对体育感兴趣阶段。这种情感目标水平不能有效地驱使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学生也很难成为终身体育者。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评价或主观体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运动,希望与同学交往,希望得到教师的好评,也想学习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所以根据学生所需,制定相应的对策,一定能培养学生产生更高层次的体育情感,使其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形成崇尚体育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欲求。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以下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体育价值认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价值认知是与人的健康目标和需要相一致的,它以认识水平、运动体验作为基础.由于人对教育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结合、同化和顺应,这种价值认知具有不断超越其原有定势的趋势,并不断影响人的评价、选择和行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模式,首先要弄清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发展到什么阶段。理想的教育是使体育价值认知在内部的认知结构和信息的输入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和配合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葛世萍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2):65-66,F003
竞争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得到胜负、成败、荣辱、争让等各种情感体验,使竞争意识得到升华。体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永远成为一个强者,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训练中,本人为寻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使学校竞技体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其更大的积极作用。为此,进行尝试训练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邵力 《体育师友》2000,(4):10-10
分组做游戏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到傲游戏的乐趣,尽量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身、心二方面得到最佳的收益。因此.做好分组工作,营造确保每个学生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良好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使部分学生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厌恶、远离游戏。现将常用的分组与识别法归纳为十三条,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各学科,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任何一种知识的接收和理解都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这就充分地显示体育教学的“六性”,即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正是由于这“六性”,才能更深刻地表露学生内心世界,以及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体育教学的这一特点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就更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在活动中使学生知、行统一结合。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这“六性”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方式是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激励方法,首先在动机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动因。也就是说,光有需要和一定的动机内因是不够的,往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使需要和动机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还必须有一定的激起这种需要的条件和诱因,以使其潜在状态转化为积极、活跃有目的的行为倾向。人的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愿望和意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也就是说,主体意识较强的人不仅能意识到内在于主体自身的需要、价值、能力等各种本质能力,而且也能意识到人的本质力植的充分展示。只有在对象性活动中,在主体对外部世界推动作用的驾驭中才能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重在唤醒学生主动发展自身的意识,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吸取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经验,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在实践性活动和对象性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阐述高中体育课教学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出高中体育课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高中体育课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对优秀中小学体育课基本要求"之第六条: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必须具备开放式实验室和开放式实验课程体系,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有目标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总结和评价意识,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实验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很自然地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茧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活动,甚至泯灭以师生共享为特征的灵性和智性思维的闪现。正如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家威廉·多尔认为的那样,课程展开过程中需要有"适量"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无效性"、"反常性"、"失平衡性"等。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师生将共同面对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学生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悦,也能毫无顾忌地批判与存疑;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学目标能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和获取。因此,教案就必须要改变过去静态化的模式,注重其开放性和动态性,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关于"对优秀中小学体育课基本要求"之第五条: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本课题的研究,试图探索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途径,使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体育课教案以物化逻辑为起点,体育课堂教学注重"操作性",用所谓的技术规范和"健康第一"来取代学生的身心感受,忽视学生的身心体验,机械地化解了体育课堂的生命活力,体育课堂渐渐远离了学生的视野,消失在学生的生活世界,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从"物的逻辑"转向"人的逻辑",暖化"冷硬"的教案,以学生身心体验为主体,强调生成性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与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效地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要探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特征与生成的条件。一、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学生的主体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性发挥有以下鲜明特征: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学习目的明确,能将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基础上。因而,动机水平高,表现为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映 《体育与科学》2007,28(4):76-78,59
体育教学必须把学生看作生命体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从经验积累上升为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的追求,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因为,人在生命过程中意识着、体验着自己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