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得明 《成才之路》2021,(11):122-123
“互联网+教育”应用于小规模学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教师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其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分析小规模学校运用“互联网+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小规模学校运用“互联网+教育”效率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教育”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永萍 《甘肃教育》2021,(4):118-119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创意,而这离不开“互联网+”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多维连接、还是个体感悟,无论是突破变化,还是有效拓展,抑或是多元评价,都与“互联网+”脱不了关系。美术教师应该借助这个“+”字,真正发挥“+”的合力、助力、活力、强力和巧力,引领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尽情创意,打开一个更辽阔、更新奇、更精彩的美术世界,以此获得技能,陶冶性情,得到多重锻造与滋养。  相似文献   

3.
王巧姝 《教师》2019,(11):104-105
“互联网+”让中国的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被颠覆,许多我们之前不曾见过的教学方式悄然出现并迅速普及。微课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其因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内容短而精等特点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爱。在“互联网+”教育普及的当下,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应该是中职教育者们持续探讨的话题。作者以民航服务日语课程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中职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针对智能交通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以开放实验为特点的实验环节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建设符合“互联网+教育”要求的专业课程,适应智能交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证明,文章的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胡成军 《学周刊C版》2019,(20):144-144
“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于促进各个行业及产业长效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及学习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事业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教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翟玉磊 《成才之路》2023,(15):132-135
在推动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学前教育资源,还建立起科技化的发展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迎来新的契机,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得到落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前教育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策略进行探究,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发挥“互联网+”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将“互联网+”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主要阐述了“互联网+”和“互联网+”时代,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合理的创新策略,使学生能够在“互联网+”辅助下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互通的特点,人们 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等,也便于教育 更高质、高效地开展。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教师在语文 教学的开展中,也应该巧妙加强“互联网+”的运用,使高效的 形态教学得到构建,让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依然是教育的本质,互联 网只是辅助的手段。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简单地视为创新,更不 能期望学生用手机开展互联网学习,要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 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现实教学需求的标准化的教学方案,鼓励学 生跨期学习化学,通过测试者可免修相应的化学课,从而最大 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为社会改革与开放提供宽广的平台.“互联网+”时代让互联网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使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提升,从而推进教育教学的进步.“互联网+”时代下小学体育教学面临各种机遇和应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现今,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发展,改善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形式也得到推广和应用,带动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背景,阐述了当前网络时代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促进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助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紧密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本质,提出高职课堂教学重构与创新的核心是学习流程再造,而学习流程再造的关键是实现“五个变”.在对“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对“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互联网+评价”、“互联网+教师”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趋势下高职课堂学习流程再造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生态课堂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万物互联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核心要素的 “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因此研究“互联网+”在教育当中的应用具有极大价值。在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改 革方面,“互联网+”的加入,无疑会让会计教学与新时代的发 展相结合,符合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教学改革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系统梳理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互联网+教育”对混合式教学的意义,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的实现途径,力求为“互联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树娟 《成才之路》2021,(11):136-13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文章分析“互联网+”在学校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探讨提升“互联网+”运用效率的策略:拓展课程资源库、强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数据进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 + 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随着 2018 年宁夏“互联网 + 教育”试点区的正式启动,可以看出“互联网 + 教育”的形式正在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宁夏“互联网 + 教育”示范省(区)建设 2021 年工作要点》通知中指出,有关教育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互联网 + 教育”,并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改革,本文在教科研所视角举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互联网作为背景下开展分级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教育领域, “网络+教育”成为新课标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发挥“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推动现代化教育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教学”是乡村学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乡村教师是否具备“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模型,并形成四大胜任特征群,包括“互联网+教学”技术/知识掌握与应用、“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互联网+教学”态度与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西部三省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不足,自主探索少;开发教学资源与组织教学能力较弱;“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互联网+教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等。由此,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资源投入与共享、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教育”是将网络与教育结合起来,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准。本文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三方面着手,对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互联网+教育”助力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提出建议:借助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翻转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教学情境强化课堂教学互动,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自主操练检测,学生应用“互联网+”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要思路之一,而信息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正是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前提.将数学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课堂中,可以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增加数学课堂活性,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论述了“互联网+教育”下信息化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可行性,并对信息化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途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