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梳理了国内关于网络百科全书的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憾,并为网络环境下百科全书的发展提出几点对策,重新划分网络百科全书的类型,探讨了我国未来网络百科全书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网络百科全书的诞生。从一开始的传统百科全书的网络版,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在线编纂的网络百科全书的出现,说明网络百科全书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总结了网络百科全书产生的背景、发展概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文在概述网络百科全书的概念、类型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网络百科全书发展的六大趋势:合作化、集成化、系列化、多元化、智能化与“维基化”。  相似文献   

4.
论文在概述网络百科全书的概念、类型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网络百科全书发展的六大趋势:合作化、集成化、系列化、多元化、智能化与“维基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网络百科全书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网络百科全书在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功能及开放式编撰模式等方面的意义,提出了我国网络百科全书有待完善与提高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百科全书是传统百科全书以互联网为载体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百科工具书,它仍不能离开百科全书的原本性质,而成为信息搜索引擎一类的工具。网络百科全书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可以实时修订,随时更新和能创造出知识的多样表达方式。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可能是创制网络百科全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较为有影响的网络百科全书作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网络百科全书的应用障碍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不列颠百科在线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为样本对中外网络百科全书进行全面比较,包括版本的系列化、网站内容、检索系统、网站附加信息,以期为中文网络百科全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百科全书知识传播的逻辑起点及启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介的变革,笔者认为,我国百科全书迄今为止出现了古代百科全书、现代百科全书、网络百科全书三个不同的知识传播阶段,以此三阶段为逻辑起点,我国百科全书知识传播分别具备了不同的情况和特点。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我国百科全书在其知识传播的历程之中出现了启蒙性的缺失,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百科全书的知识传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网络百科全书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网络百科全书的成功依赖于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本研究从网络百科系统管理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社区成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建立了网络百科社区管理机制同成员参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成员对网络百科系统的社区认同和义务,以及网络百科社区的百科协议和编辑原则、优质词条的评选及积分和等级制度对成员的知识贡献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collaboratively edited online encyclopedia Wikipedia is among the most popular websites in the world. Subsequently, it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encyclopedias, which for centuries have set the standards of society's knowledge with their printed edition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the standards of our knowledge. This longitudinal panel study analyzed the framing of content in encyclopedia entries of top Fortune companies in Wikipedia and the online version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 2006, 2008, and 2010. Content analyses of the length, tonality, and topics of 3,985 sentences showed that Wikipedia entr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were more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framed, and focused mor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 than the online entries of the traditional encyclopedia, which were predominantly neutral. The findings stress that the knowledge-generation processes in society appear to be fundamentally shifting because of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collaboration. These changes significantly impact which information becomes available to society and how it is framed.  相似文献   

12.
论类书的目录学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22-130
千余年来,类书在目录学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先是被载入史部,后又被置于子部,甚至还有不少学者提议于四部之外为其另立一部;即使在子部中,类书先是被归入“杂家”,后又被置于“事类”、“类书类”、“类事类”之中。类书在目录学中的演变根源于不同时代的类书发展状况,更体现了古人对类书的认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对大规模用户讨论过程进行分析,能够深入挖掘网络百科群体冲突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有助于理解内容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冲突现象,为管理这种冲突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 在团队冲突理论基础上,构建包括词条主题、冲突成因、任务复杂度、冲突持续时间、冲突强度、冲突转化、冲突结果7个变量的编码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冲突开端、中间过程、冲突结果三个方面对选自于百度百科吧中与词条编辑冲突相关的137个"用户讨论过程"展开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认知差异、利益矛盾和权力分歧均为网络百科群体冲突发生的原因,且无主次之分;任务复杂度与冲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但对冲突结果无直接影响;冲突转化会显著提高冲突强度,冲突强度与冲突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冲突强度过大和冲突转化均不利于冲突的解决。网络百科群体冲突结果包括分离、支配、妥协、整合一致、结构性改善5种类型,但超过一半的冲突并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在进行大规模知识库构建时,基于手工方式的构建模式效率较低并且可行性较差,因此,从网络百科中自动地获取海量知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从英文网络百科数据源进行海量知识的抽取,而面向中文百科数据源进行的知识抽取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方法/过程] 为解决中文大规模知识库的构建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中文网络百科架构的大规模知识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在第一阶段,对知识三元组中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自扩展学习;在第二阶段,基于条件随机场和支持向量机协同分类器,对标注出的属性和属性值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预测。[结果/结论] 实验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前人工作在典型中文百科分类页面中的实体识别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最高有约10%和6%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永乐大典目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所收典籍多为宋元旧本。然大部分现在已经散逸。《连筠移丛书》中刊刻的《永乐大典目录》,提供了了解《大典》全貌的钥匙,我们得以窥见各卷的大致内容。但其刊刻经过学人皆语焉不详。文章查阅大量材料,发现了刊刻者杨尚文之墓志,以及抄录者张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古代重要书目中著录的类书类型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分析了《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划分类书类型的得失。在全面考察类书内容特征和编纂特征的基础上,将类书区分为类事类书、类文类书和事文并举类书三大类别。针对类书的归类问题,提出古籍书目如果仍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应在各部分设类书类目;当代图书书目,应该在各学科设立类书类,收录各专门性的类书。在综合类亦应设类书类,以便综合性的类书有所归属。  相似文献   

17.
论“应试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策试而编纂的类书”,“应‘帖经’、‘八股文’考试而编纂的类书”,“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编纂的类书”;“为应试打基础的‘蒙学’类书”等角度,全方位论述应试类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分析应试类书流行的政治文化根源;认为在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已经固定的国度里,统治者需要的人才,是熟悉古制旧事,能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到理论根据和实际参考事例的知识分子。而科举考试是统治者网罗人才的手段。应试类书,则从根本上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应试类书的研究,可为当代教育考试制度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文概括介绍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检索方法和浏览途径,指出它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优秀知识读物,对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恩辉 《图书馆论坛》2005,25(2):5-7,28
以评价<信息检索实用教程>一书为议题,概述了近20余年间我国图书馆及其专业教育从文献检索到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并联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卷>中的观点,发表了对图书馆新定义讨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