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中、西休闲活动及其理念的差异(1)东方民族的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中国五千年的大陆文明和以厚重血缘维系的农本社会,使东方民族崇尚中庸、协和与乐生,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即于静中求动,于“健”中求“寿”和“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传统体育,以修身养性为目标,多以个体的、娱乐性的、技艺性的、表演性的健身、养生活动为主。在运动形式方面,表现为“上下相随”“左右相依”“内外相合”的整体性,在运动负荷方面,强调运动的节制性,不主张运动的激化造成人体内部平衡的破坏。(2)西方民族的休闲…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休闲时间与体育"瑞典数据为基础,对瑞典人民的休闲时间与体育现状进行描述,通过分析瑞典人民休闲时间的分配、体育休闲活动的内容、参与休闲活动时的主观感受和影响休闲活动的因素,结合瑞典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对瑞典人民独特的休闲理念和休闲方式形成的原因进行讨论.认为瑞典人休闲生活满意度高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三点:理念上重视休闲与体育,强调平等自愿快乐;社会制度完善,休闲有保证;注意保持和发扬休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共在中体悟独在"和道家的"实在中虚建虚在"上。同时通过对两种休闲理念引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性进行解析,指出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应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精华的同时,更需要回归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不同视角对休闲、体育、休闲体育的价值认识以及未来走向进行研究.认为:休闲和体育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和平衡需要体育运动;体育与休闲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休闲活动是人类发展的本性需求;人类对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和价值认识具有相似性.未来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体现如下发展趋势:体育休闲将带动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未来的体育将实现从"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休闲体育的价值进一步凸显;我国的休闲体育学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5.
潘玮 《精武》2012,(12):56-57
现今体育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在探讨体育休闲形成背景和体育休闲的内涵的基础上,从文化论和哲学角度阐述了体育休闲的文化载体性和现阶段我国大众体育休闲的“轻体育”性,灵活多样性,“圈子化”,“贵族”性,产业化以及大众体育休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等特征。通过大众体育休闲的特征得知我国大众体育休闲要想和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余暇、休闲、体育三者之交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曹卫  孙志宏  宋卫 《体育与科学》2005,26(3):35-36,45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建立余暇、休闲、体育三者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余暇、休闲和体育概念文化解析、余暇与休闲的哲学理解以及对休闲与体育的哲学思考,作者认为“享受生活,善待生命”己成为现代人的新的价值观,新世纪的体育事业将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成为人类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正成为21世纪消费的新趋向。与此同时,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的宏观背景,使当代中国的休闲体育文化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扩张、休闲体育成为象征符号等诸多挑战。文章借助文化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对当代中国休闲体育文化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捍卫休闲活动的核心本质——创造自我与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研究提出了规范休闲活动的四个标准,并对休闲体育在休闲活动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指出休闲体育是一项规范的休闲活动,在高校中促进休闲活动的规范和推动休闲体育的普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休闲是人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是一种人的自然化,是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在这场努力向远离了的母体的复归中,它的人文内涵根基于东方传统文化之中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太极拳中也蕴含着休闲理念。文章通过对其休闲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太极拳休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西休闲社会的演变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综述、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试图梳理中西休闲社会演变的历史脉络,比较中西社会休闲文化现象的特质,进一步印证中国休闲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促进中国公共休闲教育、服务和产业等休闲实践的发展,实现国民自由幸福以及社会生活的和谐安康奠定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休闲学研究现状及西方休闲学研究进行分析,梳理西方学界对休闲学研究的主线,分析西方社会学视角下的休闲限制及协商、性别与休闲、残疾人与休闲,即西方休闲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假设,提出了体育休闲参与的促进因素、体育休闲限制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体育休闲、性别与体育休闲等中国体育休闲学研究的主体领域'以促进中国体育休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创新发展观的质疑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发展是我国体育理论研究领域探讨得最多的问题,而综合创新发展观是这些探讨中最普遍的观点。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创新发展观历史脉络的梳理,并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和文化学相关理论,辩证地分析、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是体育历史发展史上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农业文化为背景的民族传统体育,向工业体育文化为背景的现代竞技体育转型是目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现有休闲概念和休闲体育概念的理性分析,指出目前休闲体育概念定义上的不足以及"休闲体育"这种提法的不合理性。在支持"体育休闲"这种提法的同时,通过对体育休闲概念的解析,提出相对全面和客观的体育休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表现为运动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西方的运动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而中国静态的运动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运动休闲的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人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则以动态为主;从活动的内容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多是一些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项目,而西方人则多是从事一些运动竞技项目和具有冒险性质的刺激性运动;在活动功用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而西方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从健身方式来看,西方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其体力支出的不足,而中国的则是从整体着眼,将强心健身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因为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和运动休闲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6.
西方体育文化思潮对我国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身健美娱乐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这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健身健美运动得到了蓬勃开展,期间无不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思潮对我国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剖析西方体育文化的一些主要思潮来探讨我国体育健身健美娱乐市场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休闲哲学与体育休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休闲概念再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儒家休闲哲学中"乐"的丰富思想内涵,指出儒家休闲哲学视野下构建体育休闲观的主要特征。"仁乐"中的"仁"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念,而"乐"则要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要求。体育休闲应当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最大的"仁"发挥积极作用。"道乐",即"中庸之乐"的思想为现代体育休闲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体育休闲应当坚持"乐而不流"、"乐而有度"的价值取向。"善乐"是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乐"。体育休闲在"善与恶"、"美与丑"、"圣与俗"、"真与假"等价值体系中只有选择正价值,排除负价值,才能实现体育休闲的真正价值。"自乐"是儒家"乐"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享受和主客体相融的审美体验。体育休闲中,人们应当抛弃各种私心杂念,排除各种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休闲行为之中,达到人与运动融为一体的最佳状态,从而获得休闲,增进健康,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论休闲体育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未来学家预测:到2015年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为此,通过研究有关文献资料,采用逻辑归纳等方法,从不同的视野,阐述作为休闲的重要内容的休闲体育的主要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寒笑  苗大培 《体育科学》2006,26(12):9-15,19
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3种不同管理组织体制国家城市体育体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分析,表明3国都基本形成了政府、非营利组织舜口企业合作发展的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虽然组织间的关系、不同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都重视政府在体育体闲发展中的宏观主导作用,以厦扶持和培育非营利组织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地位和企业服务组织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休闲是人在除了恢复体力之外的,对精神、心理和文化的更高的需求。休闲作为一种积极参加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识。体育休闲是人类创造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理想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的自觉。体育与休闲的结合并不是体育的一种新的形式,而是在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体育异化现象的反思,是体育以人为本的回归。与西方的体育休闲文化相比,我国的体育休闲文化以“静”为主,在内容形式和功用具有明显的中国文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