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自编欺负行为问卷,采用匿名报告方式调查了481名小学生。结果,小学生卷入受欺负比例高于卷入欺负比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以心理伤害为主,有明显的“隐蔽性”;小学生对待欺负行为的态度因卷入状况不同而不同;对他人受欺负的行为反应随受欺负对象和自己关系亲密程度的提高而愈来愈积极。  相似文献   

2.
动态对等原则以“等效原则”为基础,其标准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程度大体上要与原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一样;其追求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最切近又最自然的对等原语的信息。动态对等原则的体现并非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多维的。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角度,解读了动态对等原则,以求对该原则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观众出于不同目的观看美剧,为了使台词中文字幕更好地满足中国观众之不同需求,台词翻译崇尚译者中心论。译者视观众观看目的不同,裁定“功能对等”或“形式对等”两大翻译对等原则。针对以消遣为主之目的语观众,主选“功能对等”;针对以学习英语为主之目的语观众,主选“形式对等”。  相似文献   

4.
潜意识与意识之间并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单向“升华”,二者在某种条件下相互过渡,是一种双向运动方式。潜意识无法用语言表达,究其本质,它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起十分巨大的萌动作用的精神衡量。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来自意识领域和人的本能,是认识领域所认识的客观形象、主体思维等一系列的事物,由于“速忘”而进入潜意识领域反对本能的一种相互撞击所发生的效应。当然,这种效应在潜意识王国中不是“受道德原则”控制的,是在“享乐原则”支配下的一种反应,但它绝不是弗氏原定义中的那种本能和欲望的冲动。本能对来自意识领域的内容产生的各种反应,在不受“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控制的时候,回过头来又可以对客观事物形成多种反刺激。这种反刺激随客体变化,但他们都总遵守着一种原则——仅受本能的影响而不为主体意识所感知。 我们知道形成反刺激的母体双方是本能对来自客观事物体产生的反映和客观事物。反刺激发生的场所是潜意识王国。我们在这里所用的“客观事物”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般意识上的内涵。它也是潜意识王国中的一个公民,确切地说,它只不过是以“个体无意识”的形式进入潜意识中被遗忘后才加入个体无意识行列的。因此主体对它既无法控制。也无法感知,形成反刺激的另一母体——“反应”是  相似文献   

5.
一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广义的基本范畴。它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或物或事或观念,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俄语中,态度被称做个体的“社会定势”。   据原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采夫研究,无意识心理活动并非对任何刺激都作出自动反应。环境无时无刻不以各种信息刺激人们的感官,但人们的无意识只对其中一部分信息作出反应,而对其他则漠然置之。究其原因,乌兹纳采夫以为这是“无意识心理倾向”使然。所谓“无意识心理倾向”,就是“出现在人身上的特定状态,它不能名之为某种意识现象。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明视持久度为指标,探讨了不同嗅刺激对注意力的影响。实验以51名在校大学生(男19人、女32人)为对象,分别在无特殊嗅刺激、茉莉花香气及正丁酸作用下,用“品”字形立体方块图法测定2分钟内的明视时间,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嗅刺激物的影响下,明视时间比对照(无特殊嗅刺激)显著增长。其中,香气作用比正丁酸更明显。香气刺激与对照相比,P<0.01,差异极显著;正丁酸与对照比,P<0.05,差异显著;香气与正丁酸比,P<0.0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给与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法律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引入并在我国推广国际通行的优先股,让中小股东主动选择看得见的利益。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和“风险效益对等原则”,拿“用脚投票”的消极的形式平等来换实实在在的收益,对广大中小股东而言未尝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对等原则-不平等的合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原则只能对人与人之间在哪些方面应该平等予以辩护,却不能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作出解释。后需要对等原则来说明。对等原则相对于平等原则的特点是:它们都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把握,但前都只关注人与人的差别性,后则关注人与人的相同性;前则只起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对等原则与平等原则的这些区别源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根据。对等原则以人是功能的人为根据,即社会根据每个人的功能大小及性质来分配各种利益。它的具体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及付出与获得对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学习情感亦为人们对学习这一高级心智活动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既产生于学习这一认知过程,同时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从而使认知效果受到影响。尽管早期的一些研究曾提出过诸如“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认知成就与态度、价值观等互不相关或几乎没有关系”的结论。但随后也产生过不少与之相悖的意见。譬如对教育目标分类学做出重要贡献的B·S·布卢姆等人就认为:“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之间有一定关系,达到某一领域的目的或目标可被看作达到另一领域的目的或目标的手段。”甚至,他们还认为:在一些场合,我们就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现代教育理论做出的论断则是:“学习完成  相似文献   

11.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式菜谱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对等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用该理论作为菜谱翻译总的指导原则,指出由于中式菜谱本身的特点,其英译只能求得最切近的对等,最后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盲盒横空出世,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掀起了一股潮流。商家利用商品内容的随机性来迎合人们对“幸运”的渴望,增添“拆盒”过程中的刺激感与期待值。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谓是一种近乎玄妙的“薛定谔式”快乐。当下,人们对盲盒的态度褒贬不一。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盲盒热”除了带动消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68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大学生社会态度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态度整体水平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应对方式趋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大学生社会态度对应对方式影响显著,且为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态度各因子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力不同,不同的因子对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商标名翻译和其他类型的文本翻译有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商标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忽略文化差异的商标翻译不但不能准确的传递原文的信息而且可能导致文化误读或丢失。因此,商标翻译要着重解决好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那么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才能实现刺激消费,拓宽国际市场销路的目的。所以该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商标的功能和特点,以具体实例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汉语商标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行为,并非对环境刺激的完全被动的反应,而是受其内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的,其公式为“S→O→R”。其中“S”代表外部刺激,“R”代表人的行为反应,“O”代表人的内部过程,即“中间变量”,它包括人的生理内驱力、遗传、过去的经验、年龄等因素。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明视持久度为指标,探讨了不同嗅刺激对注意力的影响。实验以51名在校大学生(男19人,女32人)为对象,分别在无特殊嗅刺激、莱莉花香气及正丁酸作用下,用“品”字形立体方块图法测定2分钟内的明视时间,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嗅刺激物的影响下,明视时间比对照(无特殊嗅刺激)显著增长。其中,香气作用比正丁酸更明显。香气刺激与对照相比,P<0.01,差异极显著;正丁酸与对照比,P<0.05,差异显著;香气与正丁酸比,P<0.0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社会上崛起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阶层——“士”.他们在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它的组成十分复杂,有许多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士”,也有许多名不见经传者.本文所考虑的对象是见于当时和后世史料书籍中的“名士”.“朝秦暮楚”语见北宋晁补之《晁无咎词·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文中“朝秦暮楚”是指秦楚战争中,人们态度多变,早上事秦,晚上就去事楚.后世用“朝秦暮楚”来形容那些无立场,无原则,视利害所重,随时改变自己的态度,今天投靠一方,明天又投靠另一方的人或集团.因而有人说;苏秦先说秦,后说楚是朝秦暮楚的典型.苏秦,张仪等纵横家在后世也多被认为是朝秦暮楚,无政治原则的政客.  相似文献   

18.
“索赔”(Claims)与“理赔”(Adjustments)是国际贸易往来中不可避免的事件,也是外经贸函电中人际意义最突出的信函之一。本文以这两种特殊的信函为例,以Halliday和Martin&Rose的情态系统理论为依据,对两种信函在情态意义上呈现出的差异作具体的分析,旨在揭示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人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并试图影响别人的行为以进一步达到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对照性原则”是高中生物学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也是高考中最常考查的实验原则,对照性原则是通过用自变量处理实验材料来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否则会使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对照实验一般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如常态组.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涉及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标准对照、配对对照、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以来,电脑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电脑化处理的答录机至银行自动提款机的普及,显示电脑科技时代已经来临。现代社会中,虽然电脑科技一日千里,但有证据显示,人们对这些电脑科技机器的态度并不像人们原先所期盼的那样正向而积极,而各人关注的焦点也不同:有些人以接触电脑作为自身成就指标之一;有些人则强调电脑对生活的影响。将电脑引进社会生活中,促使人们对电脑产生一种特殊的“人类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