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杰 《青年记者》2016,(23):136-137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阅读领域,人类的阅读习惯由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逐步向互联网阅读尤其是移动阅读转移,基于不同的阅读动机发展出各类垂直细分的移动阅读应用.①用户对移动阅读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移动阅读用户的数量和应用需求也快速增大.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5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0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  相似文献   

2.
超越阅读: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阐释理论中的阅读范畴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概念 ;在宏观上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精神现象 ,更是一种人类文化与精神的最基本的“对话”模式、文献传播与文本阐释的核心形式以及人类生命体验的重要形态 ;在微观上 ,文本阐释理论则更多地注意、考察个体阅读行为的本质特征、价值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类的阅读史也是一部媒介变迁史,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重大发展,都会带来阅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影响到文本的创作、形态和接受.文章在符号学理论视阈下,认为移动阅读用户文本呈现出三个转向:一是文本创作从封闭转向开放,二是文本形态从单一转向多维,三是文本接受从审美转向消费.  相似文献   

4.
郭学文  许萌 《传媒》2021,(4):64-66
微信阅读日益成为社会化阅读的入口.从媒介史的角度分析,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引起阅读行为的变化.分析微信阅读可以发现:微信阅读文本具有"鸡汤文"和"后真相"的特征;微信阅读是读者在网络社群内的社交行为;微信阅读读者的主体幻觉背后是商业和技术的控制.基于此,笔者认为微信阅读存在文本失去真实性和理性;功利性阅读稀释了阅读的纯粹性;阅读自主性丧失造成认知扁平化和阅读价值感降低等问题,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5.
国内对阅读文化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全民阅读"、"阅读推广"等视角,忽略了阅读文化建设的相关背景研究。论文试图将阅读文化建设置于泛滥的视觉文化境遇之中,深刻揭示视觉文化背景下阅读文本、阅读行为、阅读主体主体性的新变化,最后为视觉文化的人文建设愿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对阅读本质的认识有利于正确认识现代阅读所呈现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正确理解阅读的现代价值。本文认为,阅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把握。广义的阅读是指人类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和活动。狭义的阅读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读者提升智慧、促进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和活动,甚至是专指深阅读、厚阅读、经典阅读等。本文也尝试从阅读的客体、主体和过程三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一阅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解析新媒体环境对阅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阅读?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这样认为的,"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中国学者王余央等认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可以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阅读史"。一关于阅读说到阅读,我们对它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一)阅读概念的界定长期以来,人们把阅读与读书等同起来。其实,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整个宇宙)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  相似文献   

8.
李澍 《黑龙江档案》2012,(1):117-117
高新技术的崛起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除了依托纸质载体外,还衍生出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新型阅读方式——数字式阅读。数字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媒介,是声频视频多种交互结合的阅读形式。读者通过借助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阅读时代,网络文本和读者都发生了迥异于纸媒阅读时代的结构性变化。网络在给大众带来阅读自由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信息焦虑、阅读浅表化等问题,这使文本和读者主体性的构建成为网络阅读关注的焦点。接受美学对文本和读者主体地位的研究理论,为人们认识网络阅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为网络阅读构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阅读共享是指读者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的以文本阅读为主体的阅读推介、分享、评价、传播的活动。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加剧,当前逐步形成了几种比较有特色的网络阅读共享模式,这些模式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满足了不同网络读者阅读、发表观点、分享阅读体会以及知识扩散传播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内容共享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新型的阅读关系和新的问题与挑战。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井景文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38-143
[目的/意义] 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非常态化环境下,公众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与习惯也相应发生变化,这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方法/过程] 根据相关理论及法理依据,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图书馆阅读服务所承载的责任与功能,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众阅读需求特点与行为习惯,针对性地提出阅读服务供给策略和可行性建议。[结果/结论] 图书馆要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科学筛选,积极开展危机应对的定题服务,在强化线上阅读推广的同时,注重读者群体的心理调节,进一步提升价值功能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华风霞 《出版科学》2016,24(2):69-71
人类的阅读行为随着出版媒介变迁不断变化,数字阅读语境下的阅读心理开始在动机、选择、态度和认知等层面出现一些不利于深度阅读的倾向。改变数字媒介阅读语境下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强化读者阅读的批判性思维,也需要图书馆积极改善阅读环境和运用阅读疗法等手段推动读者的主动性阅读,同时对数字媒介的积极利用也将成为培养读者深度阅读习惯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成年人阅读习惯的因素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小学阅读爱好与成年阅读习惯呈现出人口统计学意义的优势群体——女性较之男性、1968-1977年出生群体较之1978-1988年出生群体、生活在县城乡镇与中小城市较之乡村与大都市的群体更易于具有小学阅读爱好与成年阅读习惯。并通过调查印证了本研究的三个假设:(1)成年的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小学期间的阅读爱好,有阅读习惯的成年人90%以上在小学期间就是阅读爱好者;(2)成年人所处的阅读环境与其阅读习惯养成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阅读环境是成年阶段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助力;(3)持续性阅读行为有助于阅读主体的人生发展,阅读效用对阅读行为的持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指导工作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民族文化、人类精神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高校所面临的各种"阅读危机"现象,探索对大学生阅读指导的新模式,以实际、实用的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从而使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培养民族道德与提升个人健康素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在全媒体环境下大众阅读的变迁规律,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3000名重庆市民阅读样本,对大众的纸质阅读习惯和现状、阅读意愿和障碍、全媒体阅读现状和特点等方面开展实证调查与研究,并据此预测了大众在阅读形式、阅读动机、阅读心态和阅读自由四方面的新趋势,为公共图书馆在全媒体环境下开展信息资源建设,促进读者阅读服务,创建阅读社会提供具有政策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要重视读者的阅读活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陈维坚 《图书馆论坛》2003,23(4):109-111
阅读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活动。现代社会由于多种媒体并存和互动,使阅读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多元化,休闲阅读逐渐兴起并成为读者的重要阅读行为。图书馆必须正确把握阅读的时代特点,更加重视读者的阅读活动并认真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医学大专生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团委联合举办了四届校园阅读节,通过书香班级评比、开展系列阅读讲座、图书跳蚤市场、图书漂流活动、设立共享平台交流阅读体会等一系列快乐阅读活动,帮助大专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A comparison of 10th graders' reading of a narrative, literary text on a Sony e-reader and in print showed that preferences for reading devices are related to gender and to general reading habits.One hundred forty-thre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In a school setting, students were asked to begin reading a novel on one device and then continue reading the same novel on the other device. 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ding session, measuring reading habits in general, device p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with screen and paper reading.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all, most students preferred reading on the e-reader. This preference was particularly strong among boys and reluctant readers, whereas avid readers were more in favor of print.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to library policies and priorit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图书馆在市民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升市民阅读素养,城市图书馆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强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造幽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和专题文献推介服务,努力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提高市民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论证了图书馆员通过各种导读手段给予学生的最基础、最及时、最见效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阅读习惯得到培养,阅读成果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