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在文献目录学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理念.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规模空前的隐性书目文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参考司马迁<史记>和利用刘歆<七略>的产物,班固参考<史记>而闭口不谈,乃是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2.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小学类文献自《汉书·艺文志》著录在《六艺略》以后,千载以下,目录学著作在著录小学类文献时,大都附于经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学术的演变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目录学著作中对小学类文献的具体著录情况亦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学术风貌。通过对比历代目录学著作的著录情况可以了解到小学类文献著录的大致发展脉络,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古小学;中古小学;近古小学。  相似文献   

4.
张舜徽对<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发明<汉志>体例、指明古书通例,有其独到的学术价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徽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们很少发现<庄子>一书的档案文献学意义,其实,<庄子>是先秦较早有意对档案文献加以利用的著作,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既有他书证实的,也有只见于<庄子>的,给后世提供了一些十分难得的档案文献记录.  相似文献   

6.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书中体现了辑录体的编撰方法.从目录的辑录体出发,结合<经籍考>,说明了辑录体的定义、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隋书·经籍志》既承续了《汉书·艺文志》的优良传统,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它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体例上更为统一,具备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部后出转精的目录学著作。了解《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超越,有助于正确认识《隋书·经籍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于<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校订约起于清代,卢文弨和王先谦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最近则有台湾的部分学者,也重视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本身的校订问题,但这些校订尚有疏漏,本文希望在此基础上有些许突破和完善.由此,我们还认为,多数<文献通考·经籍考>之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于目录学史的阐发和对它的运用,文本本身的校订和研究尚有待进一步的细致工作.  相似文献   

9.
唐以前之子部名家类著作,有两次高峰:一为先秦公孙龙子辨坚白同异,见<汉书·艺文志>;一乃魏晋时期识鉴人伦之作,见<隋书·经籍志>.汉魏之际,学术大变迁,以致二者虽均为名家,却大不相同.此前的研究重先秦而轻魏晋,为数不多的魏晋名家研究又都集中于<人物志>,忽略了魏晋诸名家类著作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子部名家类著作之书名、作者、亡佚、辑佚情况,并通过比较今存之<人物志>与辑佚所得之<士纬>,找出魏晋名家在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宋史·艺文志>中著录的宋人著述有5000余种,至今亡佚者已大半,集部尤多.今从现存的类书、文集、笔记、方志、书目等文献中勾稽史料,对四家佚著作了考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撰,通过论文、著作、口述等多种材料,首先较为全面地回顾其编撰过程并重新梳理分期为五个阶段,随后着力总结、呈现了编撰的成功要素,最后从《善本书目》编撰史角度出发,对编辑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成就与启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地方文献题录数据库与海南旅游资源数据库为基础,海南大学图书馆全面启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具有一定收藏规模和研究能力的地方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心。文章讨论了海南大学图书馆对海南岛以及周边相关地区的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信息服务以及相关研究等海南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2):126-127
指出我国当代目录学著作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出版时间和出版内容上明显滞后以及形式不够生动、新颖等现状,认为其中既有目录学教育体制和出版发行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目录学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的主观原因。提出设立目录学研究基金、推出个性化的目录学著作、争取多个领域分工合作及培养目录学接班人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Karol Estreicher (1827–1908) compiled Bibliografia polska [Polish bibliography], an extraordinary retrospective 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the body of written works of Poland. Chronologically covering the entire history of printing in Poland up to 1900, it consisted of three distinct parts: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universal chronological bibliography of Polish publications; and pre-nineteenth century, conventionally called Bibliografia staropolska [Bibliography of old Poland]. So far a total of 56 volumes of Bibliografia polska have been published. That total includes the 35 volumes that constitute parts 1, 2, and 3; the four volumes that, covering 1891–1900, were published outside the framework of the three parts; and the seventeen volumes that constitute the second edition of part 1, the nineteenth-century bibliography. It was an exhaustive but also complicated bibliographic opus. A prolific writer and literary scholar himself, Estreicher devoted—with remarkable endurance and resilience—50 years of his life to its making. Much of the complexity of his bibliography reflected the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roots of the author and the way he interpreted the meaning of his project.  相似文献   

15.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主要是一书目录,相应的文献学问题主要是一书内部篇章结构及其关系,而不是群书目录所反映的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书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具有十分明确的检索取向。表6。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6.
A bibliography of works of all sorts produced from the mid-'70s to the mid-'80s on the provision of library services to groups that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underserved or not served at all.  相似文献   

17.
中西目录学比较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现代目录学是依缘西方学理而建立的,本质上就是“比较”的产物。作为比较的“方法”,与其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程序或模式,毋宁说是在讨论跨文化目录学比较中碰到的难题,主要包括术语差异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两个方面。始自上世纪初的中西目录学比较一开始就与价值立场有关,或“拿来”或拒斥,分别代表了特定时期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其中专科目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专科目录种类如金石学、子学目录相继出现,传统的专科目录如文学、佛学、书画等在体例和著录方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宋代专科目录学的成就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专科目录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清代贵州大儒莫友芝,富藏书,精校雠,又精目录版本之学,是清末蜚声全国的版本目录学家.论文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为中心,通过对该书成书过程之梳理,著述体例之分析,学术价值之评定,系统考察了莫友芝对清代版本目录学之贡献,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该书白璧微瑕之缺憾.  相似文献   

20.
<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官修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目录专书.它在小类的划分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宋代及宋以后的公私藏书目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