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热空气》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教材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纸蛇在蜡烛火焰上方会转动)、实验2(塑料袋内的空气被酒精火焰加热后,塑料袋会徐徐上升)。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虽然能研讨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这一结论,但对“同体积”的理解就不够充分了。教学时,如果在学生有了前两个实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设计下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那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结合课文中对<热空气>实验加以改进,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情况初步分析 学生在学习《流动的空气》一课之前,陆续学过空气无处不在,可以占据我们周围的空间;空气没有特定的性状,具有流动性;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山东省威海市长征路小学的刘昌晓老师,执教了《热空气》一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好评。现将该课作一些简要的评析,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热空气》是本册教材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导学生做“纸蛇实验”和“塑料袋升空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两个实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表面10千米左右的一层空气,叫对流层。由于太阳的照射,空气间会有温度的差异,同样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因此,温度较高的热空气就会上升,冷热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火焰向上就是热空气向上流动的具体体现。火焰周围  相似文献   

6.
《母婴世界》2008,(4):104-104
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在我们周围都是空气,空气中有冷的有热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它就往上流动,冷空气就马上流动过来补充。地面和海洋的空气,被太阳照热了,就会往上升,别处的冷空气就会流动过来补充,空气这样流动的时候就会起风了。  相似文献   

7.
自然教材第九册《热空气》介绍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实验装置,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按此装置实验很难做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很难调平衡;2.加热时由于热空气具有上升的性质,易拉罐容易左右摆动,给加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3.给易拉罐加热时,易拉罐周围的空气受热带动易拉罐上升,给学生带  相似文献   

8.
教材:义务教育小学自然五年制第七册第五课(六年制第九册第五课)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课前准备: 1.分组材料:酒精灯、火柴、小塑料袋、小纸蛇。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一)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用。《热空气》是义务教育小学自然六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五课。本课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当炉火比较旺时 ,挂在炉子上面的手帕会不停地向上飘动 ,这是什么原因?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分三层 :1 观察纸蛇和热气球实验 ;2 启发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作出概括 ,进行解释 ;3 由教师讲解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会上升 ,这是由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重量减轻的缘故。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应用的事例———我国古代的孔明灯和现代的热气球。在研究了…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5课《热空气》一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即“纸蛇旋转”和“塑料袋上升”实验,说明了热空气可以上升。热空气为什么可以上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本用语言叙述: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学生只能照本宣科熟记,并不能理解,因此,我这样设计实验: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分别放大小相同的烧杯各一个,使天平左右平衡,用铁丝穿上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到其中一个烧杯中(此烧杯中的  相似文献   

11.
实验材料:一张纸、一根细线、一把剪刀、彩笔、针。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纸剪成一条蛇的形状,并按你的喜好涂上颜色。2.用针在"蛇头"上扎一个小洞,穿上细线,系紧。3.拿着线头,让"蛇"自由下垂。把它放在暖气上方,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原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空气受热时会上升。这样就形成了空气对流。正是因为空气对流使你的"蛇"在暖气上方舞动。  相似文献   

12.
需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动画演示的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模拟实验在现实生活当中 ,用肉眼来观察风形成的过程 ,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冷空气推动热空气流动的动画 ,冷空气流过来 ,推动热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再由冷空气来补充。整个流动过程 ,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动画演示 ,效果非常好。这一类的实验还有雨和霜的形成、霜和雪的关系和地层形成等。2 探究实验一些探究方面的实验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在小学自然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实验 ,也可以制成动画进行虚拟 ,让学生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如…  相似文献   

13.
《风》教案     
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2 通过对风的成因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3 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 ,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使学生理解风的成因。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风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可拆卸的空气对流箱、蜡烛、火柴、香、细线、纸条、小铁盘、保鲜膜、剪刀、双面胶、胶带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学生汇报。(热空气的知识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提问 :1 …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是静稳天气呢?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静”就是“平静”,主要是指水平方向风速小;“稳”就是“稳定”,主要是指垂直方向的大气层结比较稳定,低层是重的冷空气,上面是轻的热空气。从水平方向上来讲,无风或风很小,大气的水平运动不明显;从垂直方向来讲,下层空气冷而且沉,上层空气热而且轻,难以产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垂直方向的对流循环。因此,静稳天气就是指近地面层大气水平和垂直运动都比较小的天气。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自然第九册《热空气》一课,其难点之一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教师教学用书》对该难点的处理太简单,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在教学中,我运用复合投影片对该难点进行了突破。这种教法不知是否可行?望同行们指教指教。下面,我谈谈我的教法。 通过实验和分析得出“纸蛇转动、塑料袋上升与热空气有关”的结论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热空气能使纸蛇转动、使塑料袋上升”?“热空气有什么性质?”这些问题,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台风?     
陈子豪:每年夏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都经常刮台风。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是一种从海洋里产生的力量很大的旋风。众所周知,在我们周围全是空气,而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空气有冷的也有热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海洋里的热空气渐渐上升,冷空气会不断流过去“填空”,再加上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那股风也会旋转起来,在海上移动。当风力达到12级以上时,就称为“台风”。台风的运动迅速而凶猛,所以台风吹过的地方都会下特别大的雨,刮起特别大的风,有时能把房子刮倒,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海里的船吹翻……所以每到夏天和秋天,人们都非常注意…  相似文献   

17.
《热空气》中的几个实验,目的在于通过空气受热上升现象证明热空气轻。其中一个实验的方法是取一根细木条,两端悬挂气球,然后加热其中一端气球内的空气,使其受热而上升。但实验中也明确注  相似文献   

18.
课堂背景什么是逻辑?我们说,逻辑就用于进行正确、可靠推理的规。科学离不开逻辑,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孩子们研科学问题,更离不开逻辑。基上述对科学和逻辑的理解,一自然教师进行了《热空气》一课教学。《热空气》是小学《自然》第九《空气》单元的内容,其教学目是使学生了解热空气比冷空气,会上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教师对本课的实验演示进行如下设计:一、小纸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慢慢升起,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题:小纸片为什么会上升?二、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初解释,展开对热空气的研究:为么热空气能把小纸片推上…  相似文献   

19.
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它是利用热空气比空气轻,在空气中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课本第九册《热空气》一课实验1,要求学生把纸剪成螺旋状纸蛇,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从而归纳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而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结论。如果按课本上的图示(如图1)进行操作,实验既难成功,又不科学。原因是:①点燃蜡烛前,很难让悬挂着的纸蛇静止不动,因为虽然室外的风大部分被关闭的门窗挡住了,但仍有风从门窗缝钻进来,而且60多个学生在室内的活动以及呼吸等也会造成室内空气流动形成微风,从而使纸蛇难以处于静止状态。②即使大家停止一切活动,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