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因实验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其课程需求。文章以“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探索实验实践类课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实现“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了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采用线上实验、线下仿真实验以及远程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阶梯性考核的教学理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给出了具体规划设计,从专业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专项综合实践、校内专业综合实践、校外实习基地毕业实习及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几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174-177
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加深学生对放射性密度测井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设计了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教学实验,研究并阐述实验装置、实验样品及实验内容,分析了实践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消除学生放射性实验恐惧心理、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更符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核电子学实验课程经多年探索形成了教学特色鲜明﹑实验项目丰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为满足社会需求,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改革核电子学实验课程的项目设计及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开展核电子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并以"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综合设计实验"为例,阐述该实验项目的 3个重要环节:实验设计规划、实验执行策略及实验质量控制。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及实践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耿玉菊  孙丽 《考试周刊》2011,(83):164-165
本文探讨了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及实践,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225-227
为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建设了腐蚀与防护实践创新基地,构建了工程环节实训实验及创新实验体系。确保了学生在校内有足够的实习实训时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强调了动物生物学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对实验内容的讲授、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及评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锻炼学生的胆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校要加强实践创新基地、开放型实验室、综合性实验室等实践活动场所的建设。本文从学生实验、实习、科技活动和学生科研方面提出了建立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实践创新基地的设想。并分析了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在实验设备仪器管理、基地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及教师业务水平等方面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接受课堂高分子化学理论学习,巩固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科学素质。文章介绍了嘉兴学院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前的部分准备工作、调整实验项目、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及建设实验课程的网站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两个学期的初步实践表明,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岩石力学实验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性实验。目前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实验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实验仪器设备单一、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方法简单及实验组织方式落后是造成实验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创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组织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出的积极探索及实践,实践表明学生实验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加强基础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科学研究兴趣及书写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围绕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就不断提高本科生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办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及科研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实际,对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实验及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强化实验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经管类实验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着力从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实验教材及内容,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建立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通信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的调幅信号接收机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由硬件及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低噪声放大、本振、混频、中频放大及解调等,软件部分包括本振频率设置及自动增益控制。通过搭建该实验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无线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研学融合及半开放式教学等创新手段,提出了设计探索性的供暖系统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介绍了实验平台、教学模式及方法、学生自主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测试探索等具体实践过程。教学实践表明,供暖系统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供暖系统专业知识,而且80%以上的学生认为其相对于常规实验参与度更高、兴趣性更强,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对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整合和优化,建立了生物制药工艺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业实践训练"多层次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实验教学形式之一的“非常规”实验,笔者主 要从“非常规”实验开展的缘由、功效以及实践活动三方面进行 阐述。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提出“非常规”实验设计的 依据,并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课外实践中阐述开发利用非 常规做法的基本要素,并附有案例加以说明。“非常规”实验有 助于探究活动开展,学生变得乐于参与、乐于实践、乐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水文测验学是水利工程及环境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更是促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主要渠道。在总结水文测验实验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整合水文测验实验项目,优化实验顺序及方法、突出实验重点及建立实习基地等改革思路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师范院校生物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及实验资金薄弱、实验安全及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解决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范院校要不断完善生物实验课程,调整师资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强化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如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型实验、学生科技活动型实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专题实习型实验、能力培养型实验等.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参加多种实验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得以提高,具备了一定的现场调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