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在其创作的奴隶叙事小说《金色的根》中重新探讨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历史及影响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假想黑人和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身份发生颠倒的故事,重新书写历史.本文将该小说放在战后黑人书写潮流的背景下,从小说的非自然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和非自然的叙述行为,继而探...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学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黑人语言重获生机,并为此进行着不断的努力。擅长使用多角度叙述故事情节,这种写作方式被利用在她很多作品里。在《宠儿》中,通过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使小说故事极具想象性。通过对黑人传统文化的书写,把黑人的悲哀和辛酸,利用鬼魂意象生动地向读者展现出来,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魔幻般的画卷。  相似文献   

3.
莫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六月庆典>具有一种恢弘的叙述构筑,埃利森把他一生对黑人和白人两种文化的探讨和思索建筑在这部小说完整的叙述结构中,通过不同视角的转换,叙述层次的安排,使整部小说呈现出对话性,体现了作者对黑人命运的关怀和艺术手法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1996年12月8日,几百名美国军官和退伍军人在夏威夷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以纪念55年前韵珍珠港事件。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克莱明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发言并没有强调珍珠港事件的重大意义,而是专注地叙述了珍珠港事件中一个黑人水兵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另一方面第三人称作者型叙述声音模仿历史叙述,显得相对客观,有利于建构黑人女性声音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建构女性声音的权威。左拉·尼尔·赫斯顿、波勒·马歇尔和托妮·莫里森都是带着这种性别模糊的"他"面具,偷偷参与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话语权威建构。  相似文献   

7.
《已知的世界》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唯一的长篇小说,因其新颖、独特的黑人奴隶主的主题而备受关注。之外,小说中采用了复杂的叙述策略,尤其是多层次的叙述手法,极大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而不同叙述层次上叙述者眼中不同的"已知世界",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黑人奴隶制社会的复杂和残酷,并深入地挖掘黑人奴隶制社会现实的复杂本质。  相似文献   

8.
英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也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高超而含蓄的元小说的故事叙述手法和立体拼贴的结构逻辑,再加上不定点透视的故事叙述视角,<我的名字叫红>不仅以大胆的创新叙述凸现出与众不同,而且让读者再一次领略了新的讲故事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让读者领略了新的读故事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高超而含蓄的元小说的故事叙述手法和立体拼贴的结构逻辑,再加上不定点透视的故事叙述视角,《我的名字叫红》不仅以大胆的创新叙述凸现出与众不同,而且让读者再一次领略了新的讲故事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让读者领略了新的读故事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文学中塑造女性人物成长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试图从对美国梦的追求和主人公追寻自我的成长之旅等方面分析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艾丽斯·沃克获得普利策文学大奖的小说《紫色》以书信体的小说文体形式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与黑人内部的性别意识抗争以及自我认识的历程。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去审视《紫色》,其书信当中出现了寄信人地址和时间的空白、写信人签名空白、结束语阿门的空白以及人物姓名的空白。主人公茜莉笔下的这些空白与其内心变化之间建立了互动关系。因此,探究小说书信格式当中的空白与隐现的转换艺术,有助于更轻松地直观人物形象,体会《紫色》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在女性文学史上,黑人作家爱丽斯·沃克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具有重要地位。沃克在作品中深 刻揭露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歧视和迫害,并且着力表现和挖掘了其现实和历史根源,诠释了她对"妇女主义" 的定义。本文通过解读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形象和情节来浅析沃克妇女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紫色》的语言看艾莉丝·沃克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茜莉所写的 70封信中 ,无论黑人和白人都说美国南方乡村黑人口语 ;茜莉的妹妹聂蒂的信中 ,黑人白人都说美国标准语。这种语言艺术使黑人和白人处在了平等的地位上。以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土语不因人物自身教育、地位的提高而改变 ,这里茜莉的语言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民族的标志。作者还运用一些语言变异形式 ,如主语第一人称复数用Us,用大写的He或Pa指代茜莉的继父 ,用Mr.———称呼那些不配有姓名的男人等 ,揭示黑人男女、黑人家庭、黑人内部的弊病。这种与众不同的语言策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黑人意识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很特殊的作家,他的小说在中国大陆一度被严重误读。对于中国当代文坛而言,王小波的小说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独特的"狂欢小说"文体。这种文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恶谑化语言、黑色幽默人物和异化的环境三个方面。他的小说是"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相似文献   

16.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以写信,缝纫,唱布鲁斯民歌等创造力活动及黑人妇女内部的姐妹情谊为物质保障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并最终促使黑人男性改善自我,迈向自然,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小说《紫颜色》以色彩命名,其艺术特色之一在于运用了色彩隐喻的修辞手法。在小说中,西丽亚对紫色和红色的追求与拥有暗示着她的艰难成长历程;"黑色女神"莎格的红黑装搭配象征着她的个性和尊贵;上帝的黑白之论阐释了黑人女性的精神解放之路。这三组颜色词的搭配运用增强了小说主题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声讨种族主义、探讨黑人出路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于以往多数黑人作家传统的做法,标志着黑人文学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揭示了白人种族文化观对黑人的残害,而黑人对自身的不幸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黑人的自我歧视埋下了更加痛苦的种子.所以,黑人自我态度的改变成了他们实现真正自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秀拉》中的情节与人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0.
小说《宠儿》通过对黑人历史记忆的重组和演绎,谱写了一部触目惊心的黑人血泪史,对黑人的前途和命运做出了全方位的思考,意在启发黑人牢记过去、直面现实、放眼未来,具有厚重的历史意识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