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排球发展规律看,发球和一传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发球和一传的发展和变化关系到一系列技术、战术的变化,关系到攻防的变化。普普通通的发球,就包含着被对方扣死的因素,因此,对发球技术进一步的探讨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在诸种发球技术中,飘球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飘球,左右、上下的晃动,飞行路线难以判断,速度快等特点,使飘球具有比较好的攻击性。当前,对几种不同性能的飘球性能,已经积累了许多实践知识,但是,如何把我们感觉的东西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掌握其内在规律,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就成了进一步提高发飘球技术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排联理事会就排球规则改革问题做出两项决定,于八五年一月一日实施。规则改革必然引起技、战术的相应发展。就可能的发展趋向谈一下个人浅见。一、在排球比赛中禁止拦发球这一条规定为发球技术发展拓平了道路,今后将更显著地向中、近距离的平、快、飘方向发展,适宜发这种性能球的是正面上手发球技术。越来越多的高身材的运动员和队更会抢在这一发展趋势的前头。远距离飘球和跳起发球还不失它们的地位。但是,那种又不很飘又不很快的中、近距离发球会成为很落后的了。在这样的发球技术发展形势下,接发球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在第30届奥运会6场比赛中的发球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跳飘球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女排比赛中最主要的发球技术。中国队在发球技、战术的运用能力上强于对手。中国队主要采用跳飘球和原地上手飘球。原地上手飘球运用能力上明显强于外国队。大力跳发球的运用能力上明显弱于外国队。  相似文献   

4.
排球技术,随着排球规则的改变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发展。50年代的大力发球和快板球闻名世界,到60年代则发飘球,平拉扣球,以及对付大力发球的垫球技术,盖帽式拦网技术盛极一时。进入70年代以后,什么前冲飘球、重飘、轻飘、远飘、错时错位扣球、前飞背飞扣球、远网快球、高点快球、背溜快球等高难技术竞相出现,使得排球比赛越来越精彩,战术变化越来越复杂。纵观排球技术的发展,幻想明天,预计在80年代将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新技术,新打法。一、横旋转发球技术出世目前在排球界,一致认为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是处在平衡的状态。50年代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发球技术在女排比赛中的运用情况,把握其发展趋势,通过对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的发球技术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世界女排强队发球方式主要有大力跳发球、跳发飘球和站发飘球3种,大力跳发球是利用最多的发球技术,并已成为发球得分的主要手段;今后的发展趋势应是以大力跳发球为主,跳飘球和站飘球兼有;中国女排在发球这一技术环节上走在了世界强队的前列,但对飘球的利用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排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发球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当前,排球比赛主要采用有三种发球技术:飘球、大力发球和跳起发球。后两种虽然也有较好的攻击性,但因技术动作较为复杂,成功率偏低而较少被采用。而飘球由于技术动作较易掌握,球路刁滑,性能变化大,成功率高,因而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7.
排球飘球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研究目的排球比赛总是从发球开始的,只有发球的一方才能得分,要连续得分必须掌握发球权。有威力的发球可以直接得分,即使不能直接得分,也可以破坏对方接发球的效果,打乱其战术部署,影响对方士气,给本队防守反击创造有利的条件。飘球是发球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球过网后出现一种轨迹类似周期性摆动,或球过网后不是一直按抛物线运动,而是轨迹突然以接近垂直下降方式运动的下吊飘球  相似文献   

8.
在发球和接发球趋于平衡的今天,探索新的发球技术,增强发球的攻击性,对于提高排球运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低平弧度的发球中,有飘球也有旋转球,而高弧度的发球中,却只有旋转球一种即“插腊式”发球。我们想如果按照飘球的原理,以准确的技术动作,把球不旋转地击向高空,使球到达最高点之后成为“自由落体”,则必然以飘球的形式下落。通过实践,证实了我们的想法是对的。  相似文献   

9.
自国际排联对发球区的限制做出修改到如今,发球取位的多样化,使发球的飞行路线和落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世界排坛,无论是以快变为主的亚洲球队,还是以高快结合为主的欧美球队,都视发球为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其几乎左右了比赛的胜负结果。发球技术的变化。同时也对其他各项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从勾手飘球、平砍式飘球、跳飘球到现如今大力跳发球的运用,更使发球成为了球队获胜的重要攻击利器。  相似文献   

10.
发飘球因素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发球技术也日新月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发球新技术,如远距离发飘球、近距离平砍发球、助跑跳起大力发球等。但目前我国运动员由于身材条件及素质的特点,采用发飘球的较多。大家知道,飘球,是指排球在空气中飞行时不产生自旋,且由于空气对球体作用力方向的经常改变,导致球体在空间有飘荡晃动。由于飘球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在发球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威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在发球和接发球趋于平衡的今天,探索新的发球技术,增强发球的攻击性,对于提高排球运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978年北京国际排球邀请赛上,看到日本队猫田胜敏的“插腊式”发球,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发球技木花样繁多,动作多样,但从其性能分析,无非是旋转球和飘球两种,现在低平弧度的发球中既有飘球又有旋转球,而高弧度的发球中,却只有旋转球一种。我们想如果按照飘球的原理,以准确的技术动作,把球不旋转地击向高空,使球到达最高点之后成为“自由落体”,则必然以飘球的形式下落。通过实践证实了我们的想法。为求得各位专家和同行们的指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风洞"流体力学实验对飘球技术发展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浒 《体育科学》2002,22(1):57-59
采用调查法、统计法、实验法、论证分析法,对1999年世界杯比赛中不同发球技术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根据“风洞”及“自由落体”流体力学的实验,对飘球中的潜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研究表明:(1)当前飘球威力减弱,一是与发球技术动作不细腻、不规范有关。二是与目前运动员习惯于远距离高弧度的发球有关。根据理论和实验研究,要挖掘和利用飘球技术的潜能,应中远距离站位,发接近球网上沿的大力平;中飘球。  相似文献   

13.
自从排球场上出现了飘球这一威胁性发球以来,在比赛中给一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使一次攻战术配合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飘球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对于促使排球运动各项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方面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前人拥有文章阐述和研究,如许文给飘球下的定义:是指在作用力的情况下,球不旋转地在空中飞行时,由于球体与空气的动力的相互影响,导致了球飞行的轨迹也随之改变,出现上下或左右的飘晃现象。(引自《西安体院学报》1978  相似文献   

14.
1.现代男子排球发球现状分析近三十年来,发球技术多以飘球为主,尤其是远距离“平砍式”飘球的威胁较大。这种球速度快、幅度平、过网点低,飘晃中突然下沉或平冲而来,给接发球队员造成判断上的困难,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但近十年来,跳发球有了很快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大力跳发球因发球速度快、旋转性强、飞行时间短获得了较高的发球得分率和破攻率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现代排球技术发展迅猛,发球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当前排球运动发展的一大特点。近十年来,跳发球有了很快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大力跳发球因发球速度快、旋转性强、飞行时间短获得了较高的发球得分率和破攻率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1、现代排球发球现状近三十年来,发球技术多以飘球为主,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二次球及其转移战术”,曾在排球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时的战术形式是:接得对方发球的一传队员直接将球传给前排的队员进行扣球,而扣球队员根据情况进行扣球或转移传给另一同伴进行扣球。二次球战术的最大特点是场上六个队员都可以参加接发球,并且可以有二次进攻的机会,因而颇具威胁。但是,随着飘球技术的出现,迫使一传失误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从发球技术的演变,看八十年代发球的发展趋势。一、五十年代发球的特点是“力”五十年代的发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旋转力强。二、六十年代发球的特点是“飘”六十年代初飘球问世,使发球在第一  相似文献   

18.
发球做为整个排球比赛技术链的开端,是球队对对手发动进攻的开始。发球技术的变化,对其它各项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七十年代日本女排以勾手飘球技术在国际排坛风光无限。而今跳发球的大量采用,更使得发球成为了球队获得胜利的重要攻击性武器。  相似文献   

19.
排球是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排球比赛首先由发球开始。发球是得分的重要因素,因此,发球与接发球是排球比赛中最基本的对抗形式。飘球作为破坏一传或直接得分的手段,一直为排球教练员、运动员以及排球爱好者所关注。 60年代初,日本女排首先运用勾手飘球技术成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排球技术发展迅猛,发球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当前排球运动发展的一大特点。近十年来,跳发球有了很快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大力跳发球因发球速度快、旋转性强、飞行时间短获得了较高的发球得分率和破攻率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1、现代排球发球现状近三十年来,发球技术多以飘球为主,尤其是远距离"平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