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媒介权力的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秋  魏晨 《新闻界》2006,(1):37-39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 edia 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还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学说体系,但是当前的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都趋近于围绕“媒介权力”来设定研究方向、对象和建构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的。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一般从媒介入手研究权力,没有注意到权力本身的多种形态与结构,没有注意到从权力视角出发来研究“媒介权力”的另外一条路径。而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把媒介权力看作是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单一的将“媒介权力”界定为政…  相似文献   

2.
王辉 《东南传播》2012,(6):83-84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3.
王辉 《东南传播》2012,(7):15-16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4.
第一,误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对象作为媒介批评史的对象加以论列和叙述,将媒介批评的内涵无限扩大,侵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使媒介批评史与新闻传播史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其应有的学术边界,以致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在无形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社会学与新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都重视新闻内容、新闻采写和媒介的编辑的研究,都强调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新闻传播社会学把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等各种媒介都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传统的新闻学,主要是研究报纸,以报纸新闻的采编与经营为研究对象。新闻传播社会学重在对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等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而新闻学通常只关注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技巧和职业特点。新闻传播社会学把新闻传播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放在变动、发展的过程中加以宏观上的透视,而新闻学则大多是“就事论事”,从微观方面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15):80-83
本文重新定义了媒介批评,认为媒介批评是一种以新闻观为方法,通过对媒介活动的批评叙事行为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实践。以此认知为起点,针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知识体系,提出了建构以马新观为方法、由传播哲学(媒介哲学)、媒介社会学(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新闻学三个学科层面所构成的媒介批评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媒介环境的变化引发人才需求变化,进而促使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调整.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社会科学的导向,国内的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也呈现出转向社会学的趋势.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和中国社会学独特发展路径为充实和改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可能,具体体现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契合的培养目标上.  相似文献   

8.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20余年的经营,如今终于杀青问世,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在百余年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重要基础。按照通行的学科划分方式,新闻传播学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新闻传播理论——致力于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本质,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伦理等;二是新闻传播史——致力于展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种专史(广播电视史、新闻教育史、新闻学术史、媒介发展史、广告史……)等;三是新闻传播的技能——致力于培…  相似文献   

9.
胡正强 《青年记者》2012,(11):16-18
媒介批评的欲望、动机虽然往往是因传播实践而激起,但支撑在其背后的则是人类传播活动漫长历史的整个过程.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思维方式与新闻传播显然有所区别,透辟的理性解析和文化阐释无疑是其话语实践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学从西方引进大陆,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开端自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生翠 《现代传播》2015,37(2):59-63
本文采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媒介传播史角度分析了媒体在福彩传播中的功能定位,并以"中奖新闻"为例,探究了福彩传播中媒介失范的症候、根源及后果,本文还为福彩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指出了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观察》2022,(9):F0002-F0002
潘祥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20),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夏传播学、传播考古学、中国媒介与社会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课题2项,国家广电总局课题2项及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著作《媒介演化论》《组织再造:媒介社会学的中国视角》《华夏传播新探》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论证方法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研究原创文章,并从媒介转型、新闻从业者研究、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作为公民与用户的受众、新闻基础理论研究、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以及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等八个话题对相关文献加以回顾。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围绕新闻行业生态变革的重要研究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亮眼的研究是以新的理论视角观照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实践;二是对中国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受众的不少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学取向,阶层特征、群体分化、角色冲突以及管辖权成为主要的概念切入点;三是新闻理论研究兼顾对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与新兴新闻实践及其理论化现状的引介;四是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3.
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砥砺深耕,涌现出一大批史料扎实、议题广泛、视角新颖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呈现跨学科趋势,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议题广泛,新闻传播思想史侧重古代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4.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5.
马玉宁 《新闻世界》2013,(12):127-128
受众观念研究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闻传播学界和传媒业者的重视,当前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大趋势,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研究是传媒业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受众观念研究回顾,梳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受众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当前我国媒介融合进程及现状的再认识,对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观念研究进行学理上的探讨,试从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以受众观念研究的视角为当前传媒改革提供突破口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理论框架、路径取向与发展现状.认为新闻生产社会学是媒介社会学的分支,其研究路径主要来源于媒介社会学.新闻生产社会学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理论,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路径,主要从社会结构与组织的角度对新闻生产予以关照.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本刊设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观察、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史、媒介文化、媒介伦理、写作讲堂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新闻报》事件可以看出,西方媒介用自己的理论打了自己的脸,反映出西方新闻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媒介自由、客观、公正、真实、独立的新闻理念与实践的背离,西方媒体与受众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均迷失了方向,媒体传播低俗信息,受众消费畸形信息,媒体监管无力,媒介呈现金钱利益至上的病态。这揭示出了西方新闻价值观和新闻理念的诸多深层次弊端,这些弊端的根本是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设立。2003年之后国内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中央到地方蓬勃发展。关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研究视角十分丰富,涉及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关系等学科。本文对国内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进行概况归纳,对于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史料扎实、问题明确、研究视角新颖、论证方法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各研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征: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成为年度研究核心、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注重史料挖掘利用、新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广播电视研究成为重要增长点、新闻传播思想史关注话题集中、新闻传播专题史问题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