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教育人类学综合许多学科(如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历史学、生物学等等)的研究成果,主张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本质和功能,考察教育的成败得失,以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政策,进一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西方教育人类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以美国为首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和以西欧为中心的哲学教育人类学。二者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文化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文化传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传播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对教育及通过  相似文献   

2.
陈建英 《文教资料》2010,(10):128-130
教育人类学将人类学知识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它分为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学两个流派。面对美国教育界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文化战争”,教育人类学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并指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新学科     
教育人类学初创于本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和建立于70年代。最早提出教育人类学一词的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而真正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则是美国的休伊特,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于1913年首先出版《教育人类学》专著。目前,教育人类学在西方已形成两个主要流派:以西德等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但作为教育人类学,都是应用人类学的原理,研究教育与人,社会、文化与人的发展关系。我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基本认为应集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人类学是哲学人类学发展的"最高点",代表了哲学人类学在当代发展的趋向和潮流.正如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兰德曼所声称的:以往所有的人类学都是文化人类学的前奏,文化人类学才是第一个包含完整人的人类学.文化哲学人类学是人类学发展的最高点,它是一种未来的人类学.文化哲学人类学把人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等背景中加以考察,所以它成为近年来哲学人类学讨论的中心.文化哲学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特哈克尔和兰德曼.罗特哈克尔(1888-1965),德国哲学家、人种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有关文化哲学人类学的主要著作有:《人类和种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上半部分着重介绍西方人类学界关于这一学科内容的比较权威的界说和阐述,并剀切地评介分析了人类学的概念、定义、目的、分科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对诸家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下半部分从上古时期西方人类学思想萌芽起,一直论述到今天八十年代西方人类学思想的大致发展内容,力图勾勒出西方人类学思想的宏观背景、科学影响以及微观的流派线索,并扼要介绍了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著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类学是人类学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论。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以此来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哲学人类学是以“探讨使人同其他所有存在物形成对照的基本本体论结构”为内容的理论,其在哲学史的发展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构。考察哲学人类学理论形成的历史,可以发现哲学人类学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发现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隐含着近代哲学人类学由构筑到延异的内在逻辑,而马克思哲学是对“人是目的”进行建构的现代人类学理论代表。以哲学人类学为背景分析马克思哲学,为深入领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实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教育对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它把我们目前各种教育活动以外的许多其它东西也包括了进去,使教育学远远超出了教育活动的纯技术范畴.这些研究将给教育学带来新空气、新课题,给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内容的改革带来了启迪.目前教育人类学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分为美国和西欧两大流派.前者属于文化人类学范畴,主要研究文化传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影响的差异;后者属于哲学人类学范畴,主要研究教育对人和人类的成熟完善的任务.人在生活中对教育的主观需要性和社会需要性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起点.人的生存由于其有限的天赋而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社会的发展由于需要某种引导也依赖于教育的帮  相似文献   

9.
生物哲学人类学是哲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也是哲学人类学发展进入第二阶段的主题.生物哲学人类学试图从生物学领域内寻找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关节点,用人的特定的生理结构去解释人的全部活动和属性.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格伦、波尔特曼、尤克斯库等.阿尔诺德·格伦(1904-1976),德国生物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生物人类学家,他在自己所著《人,他的本性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1940)、《人类学研究》(1960)等著作中,提出了生物哲学人类学最一般的原则.本文仅以他为线索,对生物哲学人类学的基本观点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认知语境与语言哲学一些前沿问题进行探索,首先对认知语境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流派进行阐释和比较,在这个基础上对认知语境和语言哲学两个主要领域进行分析,讨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语境概念,然后着重分析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语境理论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现象的京派与海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流派是一种文学现象 ,现象还原和文化定位是对文学流派进行研究的两个基本点。在作家、作品原始资料的个案积累基础上 ,进行文化分宗 ,发掘流派的文化成因、文化姿态、文化意义和文化趣味。京派、海派在开放、动态、富有层面感的流派学中 ,存在着从容蕴藉和活跃躁进、经典性和先锋性的文化心理张力 ,互相构成南北两极的文化磁力场。在大文学观的统摄下 ,从文化人类学、生命哲学或生命诗学、比较文学的视角对京派和海派进行观照 ,将具有丰厚的学术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的"人性论"涉及到哲学人类学、人格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从哲学人类学学科视域来看,李泽厚的"人性论"具有生物人类学、理性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宇宙论人类学和神本主义人类学等多重视角,它具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课程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分析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各流派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去行政化"命题是今年两会热烈讨论的命题之一。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思想是德国三大教育人类学流派之一,使用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的还原原则和工具原则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对提高我国高校办学质量,打造世界一流高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哲学人类学是西方近年来流行的研究人的新兴领域和学科.在西方哲学中,哲学人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它是指哲学上的一切关于人的理论、观点和学说;狭义而言,它特指在本世纪初由马克斯·舍勒所创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宗教哲学人类学、生物哲学人类学、心理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哲学人类学等分支的庞大的哲学体系.它诞生在德国,流传于欧洲大陆,渗透到英美诸国,并在苏联和东欧产生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它在我国理论界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仅以后者为对象,对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马克斯·舍勒的这一理论观点,作简要的述评.马克斯·舍勒(1874-1928),是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也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人类学分为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两派。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启蒙阶段、应用性学科阶段和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阶段。本文结合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点,并展望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种人类学的回归,不仅更切近文艺的人学本性,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其文艺学之间的整体性对应,并将带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学理的深刻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阐述了西方数学哲学主要流派柏拉图主义的演变过程,讨论了数学本体论的若干特征,对柏拉图主义及其现代形式实在论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美英学派主导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法国的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形成了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美国主流学派的单一研究模式,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样化.但长期的自我封闭与孤立对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法国学者开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英国际关系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论争,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