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一、"试误理论"的基本原理 "试误"即尝试错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如发现新理论,发明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等)是一个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多次"试误"而获得知识;与科学家独立探索的认识过程相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简约化了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看到话题中的教学案例,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的"饿猫开迷笼"实验,实验中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犯错,最终学会了开启笼门.就这样,"尝试错误"教学法的"试误学习理论"建立起来了."尝试错误"教学法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人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且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还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一、尝试错误法的提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Thorndike,1874-1949),从猫通过18次的反复才打开笼门获取门外食物的实验中得出猫的这种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到成功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桑代克看来,猫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辨别出门栓(S)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也就是在门栓(S)与开门反应(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联系,所以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S-R)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题型千变万化,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一种容易掌握且实用的解题方法却不多。"试误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说"理论提出的,它是指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个体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的学习方法。本文以"试误法"的分类为依托,最终落脚于高中生物解题,从而说明"试误法"在高中生物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看到话题中的教学案例.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的“饿猫开迷笼”实验,实验中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犯错,最终学会了开肩笼门。就这样,“尝试错误”教学法的“试误学习理论”建立起来了。“尝试错误”教学法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桑代克迷笼     
桑代克(E.L.Thorndike),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并由此创立了学习心理联结主义学说,成为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者。 左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将饿猫关入此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刚放入笼中的饿猫以抓、咬、钻、技等各种方式想逃出迷笼,在这些努…  相似文献   

7.
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成为目前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最为关心的课题。“试误”教学法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为直接依据,是指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撇开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为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刺激—反应联结”与“试误”教学法桑代克(E.L.Thorndike)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  相似文献   

8.
一、尝试错误法的提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Thomdike,1874---1949),从猫通过18次的反复才打开笼门获取门外食物的实验中得出猫的这种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直到成功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桑代克看来,猫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辨别出门栓(S)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也就是在门栓(S)与开门反应(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联系,所以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相似文献   

9.
试误也就是尝试,是心理学家桑代克关于学习心理的一个术语.桑代克认为,人们的学习往往是在渐进的尝试和不断地犯错误中进行并逐步得到成功.顿悟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研究学习过程的一个术语.他认为顿悟的发生是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为特征的.试误是学习过程,顿悟是学习结果.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象数学家那样去自己发现数学事实、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桑代克的“试误说”,尝试与错误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式,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尝试错误中,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尝试——错误——尝试——错误……的过程。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可能一下子就选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错误”的情况,这时,就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进行新的尝试,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当然这种尝试错误不能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而是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1.
试误也就是尝试,是心理学家桑代克关于学习心理的一个术语.桑氏认为,人们的学习往往是在渐进的尝试和不断地犯错误中进行并逐步得到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桑代克看来,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连结,这种连结是经“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反复的过程形成的。他在做了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连结—试误学习”的学说,称作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虽然桑代克的学说提出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经实践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刺激——反应理论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继承英国联想心理学派的一种理论体系。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桑代克、吴伟士与斯金纳。这一理论的主要命题有三:①学习联结说,②共同元素说,③操作条件反射说。学习联结说桑代克认为,神经系统中刺激同反应联结的形成是最基本的,学习就是形成这种联结。他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因此,学习联结说又称尝试错误,简称试误说。共同元素说桑代克与吴伟士进行了知觉训练迁移实验,他们认为,任何单独心理官能的改善,未必使其它有同一名称的官能得到改善,或反而可以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心理学中,学习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也是一个异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当代学习理论有两个主要阵营:"联想"(或称S-R)理论和"场"理论(或称认知理论).在这两个阵营中,各又有若干旁系,形成了学习理论的大千世界."联想"学习理论这一阵营,基本上由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巴甫洛夫的"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组成.一、试误学习桑代克将他对动物(主要是猫和狗)进行的大量实验作出的发现推演到人的学习上来,提出关于人类学习活动的理论假设——试误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牵涉到阅读动机激发、阅读过程管理和阅读练习设计等诸多问题.其中,从阅读教学本体讲,最关键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桑代克联结理论中"刺激说"关乎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试误说"给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以启示,而"三大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也能引起我们关于阅读教学动机激发、过程管理和练习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教学法是“尝试错误”,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总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对学生来说,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总是在与错误的观点和做法的斗争中才能确立起来的.即: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教学法,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在“试错—知错—改错—防错”的环节上,在“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的过程中,达到预防并矫正错误的目的.结合具体教学案侧来谈谈“尝试错误”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分析学习错误 1.桑代克的“试误说”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代表桑代克提出“联结说”,即“尝试与错误说”,又简称“试误说”。他在著作《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中,根据猫的学习实验,提出学习效率的学习规律与练习规律,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经过多次重复,错误反应逐步减少,而正确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及意义 在科学复习课中,许多教师重视知识的梳理,注重“精讲多练”和“变式训练”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仍不时发生错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一个经典实验“饿猫开迷笼”:实验中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犯错,最终学会了开启笼门。“课堂陷阱”教学法就是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为直接依据,让学生先掉进“陷阱”,进行反思,理清出现错误的原因,再从“陷阱”里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大大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强化是行为主义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概念之一。强化原理后来就演化为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学习原理——及时强化与反馈。强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始于桑代克,后经华生、赫尔的发展、修订,到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达到了一定理论高度,他们都认为强化作用是决定人和动物所为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桑代克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是第一个强化理论者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是介绍真正的动物实验研究的第一人,联结主义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是第一个强代理论者,首创迷箱实验。即刺激同反应融合形成一种联结。刺激……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据此,桑代克提出了几条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最著名的是效果律,这也是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1933年,桑代克又提出了“效果扩散”这一经他发现并大力宣传的现象。还不仅为其效果律找到了新的证据,而且,论证是奖励的自动影响。效果扩散是指奖励的效应不仅对受奖的联结起作用,而且对时间上邻近的,刚好发生在这个受奖励结前后的联结(包括受罚联结)也起作用。联结越是离受奖联结远,效果就越小,甚至加强了处于受罚联结...  相似文献   

20.
"试误"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人类学习过程理论。数学教学中可应用"试误"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具体策略包括:创设"试误"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