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璇 《教育与经济》2021,37(3):59-69
基于2005-2018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实证考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及时空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升,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表现为明显扩大,呈现出两极或多极分化特征;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俱乐部趋同,且变动多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空间因素对资源配置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当务之急必须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建立区域均衡导向的教育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扩大深度贫困地区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健全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提升高中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的生均投入就越高;第二,地方财政支出与政府生均投入呈现出显著正向关系;第三,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的比例对政府生均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随着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财政投入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文章选取2007-2018年全国各省市生均特殊教育经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agum基尼系数等衡量指标,分别就地区生均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生均特殊教育经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非均衡特征,地区内部差异大小表现为西部地区内部差异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分布特征,且省域间差异是整体差异的首要来源。因此,我国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合理规划特殊教育经费发展格局,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等措施,在促进特殊教育事业整体均衡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少、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合理、省域之间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异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以省级政府为财政主体.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投入;设立地方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方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性支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均衡性问题,表现为地方高校经费拨款额增长未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及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各区域地方高校生均经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且与地方经济并不协调;地方高校公用经费普遍短缺并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为此,应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额度,并建立相应的地方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的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调整教育事业费内部结构,增加预算内公用经费比例,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8.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偏低;中西部省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偏低,政府拨款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比例严重偏低。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五"计划前三年(2000ee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状况、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财政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以及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一004》),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刁免入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广义熵指数对我国“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四大经济地带及其省级行政区域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均衡性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全面考察其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地方高等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提高,地带及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中西部增长较快,东部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东北增速下滑显著。从空间上看,泰尔指数及其影响总体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格局。从影响机理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四大经济地带教育事业费投入失衡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精准扶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1以来,国务院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先后颁发了14份文件要求各地要制定和落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但时至今日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生均拨款制度建设不健全、落实不彻底、地区性差异、制度先天性不足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从观点上重视生均拨款制度的落实,强化生均拨款制度的法律性,积极实施"国家拨款基数+综合奖补"分配办法,归口管理刚性执行生均拨款政策,基于专业差异建立绩效经费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奖惩机制从而保证国家生均拨款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利用及配置不均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利用1997年到2000年的全国县级数据对中国义务教育的资源利用和配置不均衡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地区之间资源利用模式相近,但地区之间的生均支出水平差异很大,特别是农村与城市之间、沿海省份与其它地区之间的支出差异非常明显。虽然非民族地区的支出水平高于民族地区,但差距相对较小。本研究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指数一致反映,2000年小学和初中阶段生均支出不均衡程度非常高。塞尔系数分解发现,省内不平等占到总不平等指数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之间,省间不平等占到总不平等指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城乡不平等占省内不平等的比重全国平均为三分之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地区间差距过大在总不平等中不能凸显。比较1997年和2000年的计算结果发现,总不平等程度在这3年中有所增加但变化并不明显。但是,支出分布上端与下端的相对差距拉大了。本最后探讨了以上研究结果相应政策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The Indi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supposed to be the source of equal opportunities to all students irrespective of their life circumstances. Does it succeed in realizing this ideal? In fact,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advertentl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onstructing and recreating the inequalities between groups. The prime victims of inequality are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whose disadvantages are unseen, their voices ignored and left on their own. In India,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are typically confronted with the dynamics of caste-based inequality in addition to their deficiency in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apital. In this contex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if being a first-generation student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900 senior secondary students was employed for the analysis.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si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was measured in terms of completion of higher secondary school and entry into higher educat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nfirm the difference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between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indicate that the location, category, family income, academic achievement, stream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are the pertine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级中等学校、考生及其家庭、所毕业学校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体是初中升学考试的价值主体。其价值诉求,决定了初中升学考试的质量既受基础教育内外部规律制约,又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基础教育制约初中升学考试质量的外部因素;而基础教育目标和初中教学的内容,则是基础教育制约初中升学考试质量的内部因素。初中升学考试质量的优劣,左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加固或削弱高级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影响初、高级中等学校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机会供给的现实主体是中等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高中;而目前国家的政策定位以后者为主,前者被置于边缘位置。这就造成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定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不相适应、与农村高中教育供给能力不相适应、与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相违背的错位现象。为此,必须扭转我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错位现象,实现农村教育的三大转变、完善一大体系、制定有效措施,以牢固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中的客观、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了改革建议 ,包括 :制定明确的财政性教育投入目标 ,重新明确政府的教育投入范围和各级政府间的责任分工 ,完善公共教育预算管理制度 ,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服务的提供机制等。本文还对 2 0 10年和 2 0 2 0年我国的教育经费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In the Netherland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the result of a sequence of separate educational transitions. Because of the tracked nature of the Dutch educational system, students do not make binary stay‐or‐leave‐decisions at each transition. After having entered one track of secondary education, students can change tracks during the entire secondary course. The initial track and the secondary school outcome therefore are incongruent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Dutch students. As social background partly predicts initial track placement, track changes and successful termination of the course, we suggest distinguishing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effects of family background in the transition to secondary school outcome. This paper complements findings of previous research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racked structure of the Dutch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entire sequence of transition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peated cross‐sections from the Family Survey Dutch Population (1992, 1998, 2000 and 2003) are used.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s reveal that inequality in the outcom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s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initial track placement is socially selective and because this initial inequality is even enhanced by track changes during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remaining ‘conditional’ effect of parental education, however, indicates that parental education works on top of this selection to prevent drop out. Inequality in secondary school outcome thus is a cumulative result of social background effects in a sequence of educational transitions throughout secondary education. Decreasing inequality over time is entirely explained by decreasing inequali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衢州市根据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欠发达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综合发展目标,力图建立以重在基础、强化应用、不断创新、追求质量为特色,适度超前发展的衢州教育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以体制创新为途径,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以学校布局调整为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农村幼儿园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以教育公平为基准,构建具有衢州特色的义务教育体系;以优质高中建设为重点,提高全市文化基础水平;以社会需求为立足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元化;以应用性为目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指针,建设成人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财政制度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完善和改革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需求。现阶段我国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三种需求,基于公众需求构建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模型,是改革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实际,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完善教育财政政策的检测与评价体系、制定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定向于均衡的学校拨款方式和完善学生资助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