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高等院校地方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地方亿发展以及特征、功能,对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期望高等教育地方化为我国建立新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地方化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地方化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改变和加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门槛迈进,地方高等教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只经历了一个非常短暂的发展时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想实现地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现阶段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中央、地方政府和地方院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地方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2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化是一个显著特征,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地方高等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地市州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且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新的地方高等教育亚中心发展起来了.地方化使地方高等教育不但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布局,而且带来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变革.增强地方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强本固基,奠定地方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是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面临的紧迫任务.解决地方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需要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地方高校和社会等多方努力,制定有利的政策,保障良好的条件,营造适宜的环境,使地方高等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稳步、快速、和谐发展,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意义重大。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地方化。高等教育地方化可以促使高等教育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地方化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国际经验。只要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认真借鉴他国之经验,处理好地方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地方化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教育地方化特征也逐渐被教育界认同。地方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协调是必然的选择。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工科教育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突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地方化特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地方化特色化的实现途径,让地方本科院校真正融入地方,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在竞争中支撑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治理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亦责无旁贷。高等教育治理地方化的路径在于地方统筹,地方统筹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新思维。政府在统筹治理地方高等教育过程中不能缺位,其角色应从服务直接提供者向使能者转变。当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地方统筹需在整体搭建纵向多中心治理结构与横向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方工科院校学科建设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侃 《湖北教育》2003,(4):61-62
我国高等教育“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布局结构性调整,加速了高等教育地方化进程,给地方高等工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地方高等工科院校只有努力加强学科建设,把学校工作的龙头“舞”起来,才能在竞争中抢抓机遇,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深化地方高校教育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地方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改革 ,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早在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大学国际化”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1)(2),受到了我国高教理论界的关注。近年,又有学者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和国际化(3),把问题提得更为明确更加全面了。人们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地方化和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亟待解  相似文献   

10.
《潘懋元论高等教育》一书从理论与实践上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转变思想、重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地方化、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等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一以贯之的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中所涉及地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梳理,揭示发展重心下移的教育政策走向,分析了政策的主要特点、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高等教育地方化的中国经验,为探索未来地方高等教育政策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专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数量与规模的概念,更是关乎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范畴。由于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解与预期的缺陷,致使诸多地方高校面临着教育质量低下、大量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应重新选择发展路径,即实现专业转型,特别是实现专业价值取向的职业化、专业成长模式的市场化和专业设置权限的地方化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职业化和地方化既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新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新城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呈现出与学术性交融、绿色意识和人文性强的职业化特点,高等教育地方化呈现出具有区域特色,发展不均衡以及与国际化交融的特点。城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职业化与地方化改革是彼此协同、互为依托的关系,在城镇化环境背景下,三者结合互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同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涵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过程、形式和途径。并对民办高等教育、中心城市办学、面向农村与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以及吸引外资办大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西班牙高等教育地方化政策形成的背景与内容,主要分析了该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西班牙高等教育在新的改革政策中注意引入市场化的措施,以克服高等教育地方化政策的消极作用。西班牙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正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共同趋势。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地方分权制国家还是中央集权制国家,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对地方化这一课题进行积极的探索。从19世纪英国的“新大学运动”(新大学由各城市兴办),到20世纪美国的社区学院;从60年代泰国在首都曼谷之外创办地方性大学,到70年代苏丹等非洲国家纷纷突破宗主国传统大学的模式,采取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政策,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地方化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史秋衡 《教育研究》2006,27(5):90-91
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实践与研究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20多年前的高等教育地方化主要是解决精英教育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当时全国兴起的职业大学和广东省诸多新兴城市大学是其典型标志,当前的高等教育地方化则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体系构建问题。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地方化的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时期附属地位的少数派变成了大众化时期渐成体系的多数派。经过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如何保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已经不是早期试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地方化(或曰区域化)的问题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把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仅仅理解为除了部分学校仍由中央部委管理,其他都交由地方管理是不全面的。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应该包括这样三个层面:即一是由中央部委直接管理一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骨干高校,地方则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二是将原来属于中央部委的高校与地方进行联办或交给地方办,这部分学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地方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地级市所属高校(下称地市高校)的存在与发展便是摆在政府与教育部门面前的一座无法绕过的高山,一个需要正视并妥善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高等教育分权改革和高等教育地方化共同催生了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然而,以行政型分权和以权力分散及权力委托为主的高等教育分权模式等因素导致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在实践中被弱化。要摆脱这一困境,须通过高等教育立法确定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