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失范及其规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其资源配置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安排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制度安排.在中国,制度与权力有着一种天生的契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资源配置是一种权力的配置,是权力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出现权力的错位、缺位和越位,便会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低效甚或无效率,最终诱发教育的无序或失序.本文就是从这个视角来探讨我国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并试图寻求合理化的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名校"是一种稀缺的、宝贵的公共教育资源。以"名校"为龙头组建"名校集团",即是以组织化、制度化和正式化的手段快速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尽管"名校集团"可能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好制度设计或安排,但却是较可行的制度设计或安排,同时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荒谬"。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可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大阶段。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性质的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则表现为准公共产品属性。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应以平等为基本原则,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则应侧重效率。因此,在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教育产品的不同属性科学地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莲洁 《教育探索》2003,(10):58-58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1.理论依据首先是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为教育资源配置在宏观方面指明了方向。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增加教育投入,多办实事”,“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等。这就为我们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宏观上指明了方向。其次是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为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即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在性质上的不同。其中,非义务教育属准公共产品,其资源配置一方面由政府采用计划方式予以…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经济学的概念来讲,教育所产生的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私人产品的属性,这个双属性主要针对的是高等教育。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义务教育提供的则是纯的准公共产品,它所体现的是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更好更快地推进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那么,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呢?目前,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度、教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上的不合理等。要想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就必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对义务教育事业经费合理支出。本文从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及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来阐述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可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大阶段.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性质的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产品则表现为准公共产品属性.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应以平等为基本原则,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则应侧重效率.因此,在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教育产品的不同属性科学地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及相关政策设计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教育资源配置即是以学校为单位,采取行政手段将这两类要素配置到各个学校中.然而,当高流动性社会背景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现实前提时,需要将学生资源纳入到教育资源的要素构成范围内.从流动性上看,办学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应出现了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权力性资源配置与非权力性资源配置,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权力性资源配置的扭曲失灵,由此给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困境.因此,从应对社会高流动性出发,本研究提出需要重新检视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假设,扩大资源要素范围,重构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化空间,建立受教育权分配与教育资源要素配置之间的适配性关系,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来实现权力性资源配置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内涵及决定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指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生产什么样的教育产品以及怎样生产教育产品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指形成教育资源配Z的途径或手段。就理论抽象而言,形成’源配晋仆本的谈社前车皮B右两种./价府〕大沿右盼府/伶俐〕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会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这是市场型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排斥市场作用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的计划也可以安排一种资源配置状态,这是计划型资源配置方式。在现实的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市场和政府计划均存在失灵和缺陷,资源配置方式多是混合式的,或以市场配置为主计划配置为辅,或…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效率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实践证明,政府自己生产教育服务产品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制度选择。实行教育服务政府采购,是一条提高政府教育投入与管理效率的新路径。实现教育服务政府采购,能让公共教育服务的安排者(政府)剥离现有的教育服务生产职能,集中力量去搞好教育行政管理,高效地提供充足的公共教育资金;能让公共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学校)通过竞争,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教育服务产品;能让公共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生)自主选择需要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是社会对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价值期待,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差异,是教育人本化的要求,是由受教育者的差异决定的。中国当前正在大力追求教育均衡,这是走向教育公平的一个正确方向。但是,中国不能因追求教育均衡而扼杀了教育差异。要在教育均衡和教育差异中寻找平衡,首先需要确保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要探索差异化教学形式,更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让民办教育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制度安排方面,需要给予选择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均衡的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可以完善、推广当前在一些地方实行的补贴制度,但更科学的措施应是推行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是具有较大私人产品性质的准公共产品,也是地方性公共产品。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财政上存在投入规模不足、投资总体配置结构不合理和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同时要优化经费配置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正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代表,在实现教育公正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实现教育公正,政府要确立公正的责任意识,确保教育制度公正,促使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化,同时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针对不同性质的教育,政府又须在履行职能中努力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13.
教育资源是种类丰富但本身稀缺的一种财富.教育产权是与教育资源紧密相关的一束功能性权利,教育产权的合理安排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我国教育产权安排混沌,治理无序;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着分配不公平和使用低效率的“二重困境”.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因此,要明确教育资源的配置标准,调适其配置机制,重组教育产权安排,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公现象,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教育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我国现行教育中,由于存在高额学费或择校费、教师为获取私利而进行各种有偿场外活动、考试加分制度的滥用和暗箱操作、教育资源投入与分配不合理等越轨现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被打破,公平性逐渐丧失。为维护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应有的公平性,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真正实现为教育埋单,并做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能够严格执法,以切实保障教育的公平实施。充分认识以及分析这个社会最应该维护的教育公平问题,将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效用、正义、承认: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教育的公共品性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利益博弈而自发地生成,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必须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才得以实现。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既要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教育促进社会、社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也要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视角,以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地分配;同时还要强调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承认维度,通过平等身份的文化认同,使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参与,而避免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效用、正义、承认共同构成了教育资源合理性配置的三个维度,同时也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在宏观层面,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在中观层面.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在微观层面,是学校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和教育评价的均衡.教育均衡首先是一种政府行为,国家和地方要从法律法规、政策条令上保证教育均衡,使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其次.教育均衡是一种社会行为,受社会这个大市场左右.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业调整、就业指导实际上正是为了追求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17.
大学制度演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形态上说,大学是各类教育资源主体之间的一种产权安排,不同类型的大学制度是主体产权的不同配置的结果。经济制度是导致大学形态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等教育具有社团大学、国立(公立)大学、私立非营利性大学、私立营利性大学四种类型,分属三种权利组合模式:合并模式、分离模式和无所有人模式。不同类型的大学由于所有权配置不同,其交易费用存在很大差别。大学制度演变的方向:成本最小化,这也是大学制度演变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共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权力,是指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和支配能力, 也是对受教育者支配和决定的能力。教育权力主要包括国家教育权力、学校教育权力和家庭教育权力。教育权力是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基本范畴。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权力的研究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学校的教育权力的研究,而对家庭教育权力的研究更是稀缺。这主要是因为公共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人们更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公共产品"吗?--对一个流行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者从界定外部性这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出发 ,探讨了公共产品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外部性的关系。教育的产品属性依赖于它被提供的方式 ,同一层次的教育既可能是公共产品 ,又可能是准公共产品 ,还可能是私人产品。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只是政府补贴教育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市场日益介入教育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公平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价值追求,强调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化,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之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同一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状况,要求尽快建立一套保证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政策制度是保证教育资源供给和平衡的前提,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保证政策具有执行力的关键,通过法律保障制度追究违规行为是防止教育资源配置权滥用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