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四级办”方针以来,对于县级电视台的发展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是扶持鼓励其发展,还是限制约束其发展,由此而引发出上至广播电影电视部,下至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县级电视台的种种不同看法。目前,全国县级电视台已有308家,其发展情况如何呢?1992年5月中旬,我调查了江苏省宜兴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泰州市、江都县等5个县(市)级电视台,对县级电视台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些了解。一、县办电视扩大了中央和省电视台的有效覆盖率,发挥了中央和省台难以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雅兰 《传媒》2016,(19):41-43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是以地市级电视台的异军突起为标志的,这缘起于1983年3月底,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此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的格局,这一发展的显著特征便是地市、县级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数量扩张.  相似文献   

3.
在1997年9月1日发布实施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家对县(市)级电视台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广大县(市)级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是个很大的鼓舞。接下来的问题是,县(市)级电视台在绚丽多彩的卫视大花园中,如何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办出区别于中央和省级台的自办节目,用自己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吸引观众,争取观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一、小台小办策划县(市)级电视台是处在最基层的电视台,和中央台、省台相比,它的重要任务不是发号召,从大范围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是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创造…  相似文献   

4.
有线电视的普及和大台专业频道的不断涌现使观众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作为县级电视台“招牌菜”的新闻节目也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问题的症结何在?面对挑战,县级电视台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办出具有地方特 色的新闻节目?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袁艳 《新闻大学》2004,(2):56-62
2001年,继中央17号文件明确了广电行业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调控的集团化发展思路以后,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又先后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职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职能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县(市)级广播电视机构一律取消自办频道,将职能转变到转播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的节目上来。此项改革意在改变中国电视由四级办台所带来的“散”、“乱”现象,对产  相似文献   

6.
田华 《声屏世界》2002,(7):45-46
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将遵守WTO的各项原则、制度,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为整合区域内的电视资源,加强广电集团的竞争能力,2001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就县一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转变职能作出了新的规定,县广播电视台不再保留自办电视节目频道,可在公共频道中插播自办节目。那么县级电视台是不是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其使命”了呢?县级电视台的从业人员是不是面临着下岗的危险呢?笔者试图从县级电视台目前的现状出发,论述WTO背景下的县级电视台及其从业人员的选择。1983年,按照国家“四级办…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于1983年批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后,浙江省第一座县级电视台——江山电视台于1984年8月15日正式开播,从此揭开了浙江省县办电视的序幕。历时8年,全省已相继建立39座县级电视台,占全国开播的245座县级台的近1/6,占全省67个县建制的59%,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陈超 《新闻世界》2012,(1):15-16
20世纪90年代,针对广电系统出现的“散、烂、乱、小”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公共频道应时而生。制度改革设计者的初衷是通过设立省级公共频道实现“四级办电视”到“三级办电视”的转变,实现县广播电视台自办频道向播出时段的调整。然而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县电视台的职能不仅未能按照预设的改革路径转变,而是自发式做大,追求频道数量上的扩张,这也使其陷入内在发展扩容与外在政策受限的尴尬处境。只有地方党委、公共频道、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合力,对县电视台在职能改革、播出平台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给予关注重视,才能解决好县电视台在职能转变中出现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凡市、县广电局与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一的.必须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将广播电台、电视台从局台合一的体制中分离出来;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需合并组建广播电视台:在组建广播电视台的过程中,要确保广播、电视得到同等重视,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整体作用;市(地)广播电视台对县(市)广播电视台.县(市)广播电视台对乡镇(街)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县在已有电台(广播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且都办有当地新闻节目。但是由于电视起步晚,上马仓促、投入不是,造成了“虽是宠儿却先天不是”的缺陷:特别是采编播定编太少。仅两三人,疲于奔命尚只能一周办一次新闻。这与观众对当地新闻信息的强烈需求。与利用电视配合当地党政工作。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极不适应。为此,我们从1993年开始在同台(站)统一领导下试行了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唐爱秋 《新闻传播》2009,(12):102-102
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的根本在于,办节目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节目沟通与观众的情感,更好地为广大广播电视观众服务。然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贴近”,不能靠硬灌,而要靠受众自愿自觉地接受.这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感染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十分之一的县(市)开办了电视台。尽管县级电视台的出现还不到十年,但它已成为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和农村观众中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县级电视台荧屏的丰富,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1983年,我国制定的"四级办电视"方针,即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这一方针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时至今日,全国电视台数量达上千座,区县级电视台更是数量庞大、结构冗杂,存在诸多发展瓶颈,加之数字新媒体应用的迅速扩张,使大多数区县级电视台面临挑战。在新的大媒体环境下,如何寻求区县级电视台的全新突破,如何与数字新媒体融合成为了摆脱窘境的关键。本文以海沧区广播电视台为例,结合本地区位优势、本土文化及对台特色,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道,旨在分析及解决区县级电视台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系统和网络分为四级:中央台、省台(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台(省辖市、州、盟)、县台(站)。据统计,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台724座,电视台543座,在数额上地区台县级台最多。迅速增长起来的地区台理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起到应起的作用。它的路子该怎样走?很值得研究、探讨。研究地区广播电视的走向首先应明确它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全国广播电视的管理系统和传播网络是与党和政府的领导体制及管理机构相适应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地区广播电视理应是地区党、政  相似文献   

15.
地方广播电视台靠什么来生存和发展?我认为最主要的是靠节目质量。节目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广播电视的生命。节目无人听无人看,广播电视也就名存实亡。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是地方广播电视台永恒  相似文献   

16.
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富学 《新闻窗》2012,(1):50-51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突飞猛进,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但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办活、办好地方小台的广播电视新闻,提高收听收视率,扩大传播效果已成为县级台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7.
小台精办,办出地方特色──湖南攸县电视台建台10周年的体会罗庭香,王三艳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1984年10月1日,攸县电视台诞生了。从此,湖南省有了第一家县级电视台。攸县地处湘赣边界山区,当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种新闻媒体的迅速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处于世纪之交的城市电视台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当前社会上对城市台的走势众说纷坛。城市电视台生存、发展路在何方?作为城市台所处的地方大多都是以市带县的行政体制,城市电视台既是处于城乡的结合部,也是省、县两级广播电视系统的中继站。这种地理位置就构成城市电视台最明显的特点,相互不交叉覆盖,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具有当地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从而显现出特有的电视宣传地位和作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如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电视台是以城市和郊区观众为服务对象、满足本区域内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按照目前中国电视界的划分,它包括省会电视台、省辖市电视台、地市(州)电视台、经济特区电视台共300多个,不包括4个直辖市电视台与500多个县市级电视台。我国城市电视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崛起,它是1983年3月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关于“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这一决策的产物。我国城市电视台在1983年前只有46家,而在1984年后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1987年底已超过360家。目前保持在这个数量。城市电视台的崛起,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既满足了各地市(州)党委和政府宣传政策法令和加强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的需要;又满足了广大市民与郊区群众了解本地信息、沟通供产销渠道、促进地方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地方文化、反映自己呼声意愿等需要。  相似文献   

20.
市(县)级电台电视台管理体制改革设想江西省乐平市广播电视局梁细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县)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然而,市(县)级电台、电视台实行相对独立、“分而治之”的管理体制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一、分而治之,不利于优势互补相对而言,市(县)级电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