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学校武术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武术教育必须将体育院校的武术人才培养教育、中小学武术教育、高校武术教育纳入在一个整体内全盘考虑,使各级教育机构的武术教育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做到逐级向前发展与提高 高校的武术教育应力求个性化特色 体育院校的武术教育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学校武术教育只有做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武术才能真正地在学校中立足。  相似文献   

2.
从1915年武术进入学校以来,学校武术教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校武术教育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当前的学校武术教育也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武术教育的研究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个体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状况,创设良好的武术教育环境应该能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从研...  相似文献   

3.
纪贤凡 《武魂》2013,(5):39-40
文章认为,学校武术教育虽然随着社会进程的深入在逐步的完善和提高,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i中小学武术普及的面积正在缩小;2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失真”;3学校武术教育师资匮乏;4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缺乏新意;5武术馆校面临生源短缺,经营困难,管理混乱现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经验也进行了总结:1、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政策的保障;2、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要以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基础;3、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4、完善武术馆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开展经验研究是推进教育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手段。寻绎隶属事后解释的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经验,进而观照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取向是在教育比较中促进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史鉴路径。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民国与当代的学校武术教育在思想层面的发生与存在的价值逻辑,并对实践层面的师资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法改进上进行了宏观梳理与检视。研究发现,2个时段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逻辑一脉相承,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师资构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发展取向上有着对民国经验的回归与模仿。整体上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累积的经验遗产依然是历经政治干预与社会变迁影响而寻求突破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借鉴的历史宝藏。在透视民国经验生命力持久的社会文化基础上,认为相对于当代武术教育而言,民国经验的宝贵更多在于对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学校武术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武术自近代被选择和重组走进学校,教育成为近现代武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前的竞技化教学缺乏课程意识,忽略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的症结所在,学校武术教育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认识其文化行为,提高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建国以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从回顾中可以看出,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有着对应的关系,不同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不同的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状况。从而证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与国家政策和国家综合国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进行历史回顾,进而对学校武术教育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勾勒新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构建方案;同时提出当前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体系的发展探寻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文化责任与使命,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准化等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对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选择性、武术教育时空的有限性、武术教育传承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武术教育的迟效性等症结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最后,在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从提升武术文化价值意蕴,重构武术教育体系;整合传统武术文化精髓,更新武术教育内容;把握传统武术转型特点,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完善学校武术教育文化政策,加强学校武术教育有效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境遇及存在问题进行解析,进一步阐述中国武术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提出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学校武术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研究提出:通过"练打结合",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的本真目标;"德艺兼修",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术道融合",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精益求精的更高目标。旨在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失范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失范理论为学理支撑,审视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组织因素、意义因素、目标因素及形式因素等进行分析.认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失范体现为政府管理的缺位、错位、越位等;学校武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不明;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与手段处于紊乱状态;分化的学校武术教育流于形式.提出矫治措施:学校武术教育应体现自身特点;武术在学校教学中应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武术教育应坚持以技击为核心,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涪陵城区10所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掌握城区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影响武术活动开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师资状况;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认真制订武术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武术教学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武术在西北地区大多数高校成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选内容,在现实教学中武德的教育意义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材中及实际教学中多没有得到体现。本文通过对武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完善武术教学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3.
武术社团是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的良好载体。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小学武术社团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目前该地区共有28所小学,其中已开设武术社团的小学仅7所,未开设武术社团的小学共21所,针对该区普遍存在的武术宣传力度小、专业师资匮乏、场地器材紧缺、领导重视程度不足等现状,建议加大武术宣传力度,普及武术价值;强化普通体育教师的武术技术水平,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武术专业教师的就职比例,保证深度教学的实施;增强校园领导对开展武术社团必要性的认知,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加设专业场地器材的配备,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旗帜、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交互性传播使人们获得不同时空文化共享的机会,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映射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武侠电影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博弈”实力,抵制“后殖民主义”现象;能够转变“定型化形象”,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能够培养“文化自觉”,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抒发爱国情怀,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认同感。但部分式侠电影以“舞”代“武”,容易引起文化误读;有“武”无“侠”,使武术文化精髓消失殆尽;渲染血腥暴力,对中国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脉络为脊线,以武术教育功能嬗变为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武术教育伴随历史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在当代,武术教育负载着武术普及与推广、文化传承及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培育的功能。然而,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不尽如人意:武术意识模糊,教学过程中矛盾对立俯拾皆是。本研究针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围绕武术教育功能的实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说武术自身便构成了一种文化体系。如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武术文化理论体系进行全新的认识,不但有助于武术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武术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进行文化解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对其概念的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两者的认识,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武术文化,而现代武术则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性体育文化。对两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2011年3月首次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高小军正式发出了树立大武术观的号召。大武术观对于推动武术发展,促进武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样,大武术观对武术教育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依据武术教学的实践,本文引出小武术观的概念,认为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只有切实践行小武术观的理念,大武术观所追求的教育效果才能实现,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炳春 《体育学刊》2004,11(4):65-66
结合武术发展历史、现状,从人文精神、武德方面研究武术的概念,认为对武术概念的认识是发展的,武术概念就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兼备,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0.
武术在现代发展中借助了包括电影在内的现代传媒技术,而电影等也造就了众多耀眼的武术影星。在分析当代武术影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基础上,论述了武术影星与中华武术互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