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方对外宣传出版物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把它译成英文有一定难度。译者要仔细研读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抓住其实质内容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将其译成明白易懂的英文。  相似文献   

2.
地方对外宣传作品因具有较强地方特色,译成英有一定的难度。译要仔细研读原,深入分析原内在涵义,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将其译成明白易懂的英,尽量保持原的化韵味。  相似文献   

3.
国外有这么一句谚语:"East,west,home is best."有人译成:"东方,西方,家是最好的地方。"也有人译成:"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可见同样的一个意思,怎么表达是大  相似文献   

4.
“Go USA!”不能直译,应译成“美国队加油!”Go 的这种用法常见于美语。如想说说“某某队加油、地方的名称即可。”  相似文献   

5.
杨正家同志对拙作《<观刈麦>教学建议》提出的一些看法,有的地方只是各人的不同理解,不涉及正误问题;有的地方我不同意。我在文章前面已作了说明。“将全诗译成现代汉语”,只是“供教师讲解时参考”,而不是供学生背诵用的。所以,我力求直译,尽可能做到精炼,对有些浅显的字词,估计教师能理解,就没有译成现代汉语。我认为,译古诗,最好还是保留诗的形式,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英语中的cohesion一词,我国语言学界的语篇研究人员对其有着多个互不相同的汉译名称。有人译成“粘着”,有人译成“照应”,有人译成“连接、词语连结”,有人译成“粘合作用”,也有人译成“粘连性”或“粘着、接应”。但近几年来随着对cohesion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语言学界似乎倾向于把这一术语译成“衔接”。①对这一倾向笔者深表赞同。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定语从句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对其汉译方法加以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译法可将定语从句译成汉语的“的”字结构,或与主句合译成一个汉语句子,从而使译文符合汉语的某些特殊句式;也可通过分译法将定语从句译成并列分句或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还可将定语从句译成汉语偏正复句中的各种分句。  相似文献   

9.
里程 《师道》2013,(6):55-55
在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经常被强调并使用的方法是"对译",比如中文译成英文,英文译成中文;中文译成日文,日文译成中文等等,但在进行中国的文言文学习时,却很少有人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听老师"串讲",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要求和必然性。中国英语的发展对在本土环境进行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事物的能力及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妮 《海外英语》2014,(21):38-39
Teaching language is teaching culture.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ith loc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In“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are deficien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nov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include not only western cultural elements but also fully present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丰富英语词汇,促进语言交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英语中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的存在,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并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国内对古代时期(宋元时期至清早期)中国地名英译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国内外现有英文版中国古地图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代时期我国地名的英译以对各地方言的音译为主,拼写方法由最初照搬其他语系、语族语言的译名,逐步向以英语自身的语言因素和特点进行拼写过渡,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古代时期我国地名英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现在已名符其实地成为国际语言(international language)。当今世界,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英语,就等于与世界割裂开来。英语的全球化,也伴随着英语的本土化,中国英语便是英语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传达自己观点的有效通道。本文就中国英语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普及中国英语的方法作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惯用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 ,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其翻译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译者除了需要忠实地表达原文习惯用语的意义外 ,还应尽可能保持原语言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作者结合丰富的实例 ,介绍了习惯用语英译汉中的三种主要技巧 :直译法、汉语同义习惯用语的套用法以及意译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定语从句的汉译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对比探讨,认为英语定语从句在翻译时未必全译为定语,可以根据句子含义译为汉语的其他结构,从而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英译汉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阐述了英译汉的基本原则,分析了英译汉中误译出现的原因,总结了英译汉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