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1997、2011及2021年Landsat影像,通过MapGIS软件处理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通过ArcGIS软件构建地学信息图谱以及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综合指数,对霍城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霍城县土地利用结构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三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以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变为主,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面积稳定增长;土地利用涨落势图谱中涨势最大的为耕地,落势最大的为草地;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以全期稳定型为主,其次为前期变化型,表明1997—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更为频繁,2011—2021年土地利用结构较稳定;1997—2011年霍城县土地利用程度降低,处于衰退期;2011—2021年霍城县土地利用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行为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以三江平原宝清县为例,通过1954年 、1976年 、1986年和2000年四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编码技术生成三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对研究区三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张、新生、收缩、消亡和复生的图谱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时段耕地和城乡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除1954~1976年呈增加外,其他时段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1954~1976年耕地以新生为主,新生速率为每年8.77%;1976~2000年耕地以扩张为主。湿地和草地以退缩为主。人类大规模的开垦活动导致沼泽湿地与草地退缩与消失,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土地利用生态界面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吉林省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气候变化影响与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NDVI数据对吉林省2001—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10年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但西部的植被覆盖情况在10年中有显著变好的趋势.根据人口重心原理可知,吉林省10年的植被覆盖度重心有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的趋势;2)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很大,林地、农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3)分析气象站点10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后发现,处在东部的延吉站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处在中西部的长春、四平及前郭尔罗斯3个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大方县退耕还林前后植被恢复变化状况来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以2000年和2010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平台,对该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变化、不同坡度植被恢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0年低等盖度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减少,中等盖度以上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园地,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以上坡度范围林地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8.67%提高到2010年的25.85%;大方县生态环境指数提高了0.044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大方县退耕还林前后植被恢复变化状况来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以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平台,对该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变化、不同坡度植被恢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0年低等盖度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减少,中等盖度以上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园地,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以上坡度范围林地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8.67%提高到2010年的25.85%;大方县生态环境指数提高了0.044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宁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6个指标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域缓冲区为宁德市生态敏感性最大影响因子,高程为宁德市生态敏感性最小影响因子。极敏感区占宁德市总面积的8.72%,高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2.61%,中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37.07%,轻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2.41%,极轻敏感区占总面积的9.18%。整体来看,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黄河源区土壤干湿状况时空格局变化,基于2007-2016年日序数第193~257天的MODIS 1 km分辨率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产品反演10年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0年实测土壤水分与TVDI的线性关系的相关系数达到0.7,说明TVDI可作为干旱指标有效地指示黄河源区的土壤干湿状况。在年际变化趋势上,10年间日序数第193~257天的TVDI均在0.4~0.6之间,属干旱分级中的正常状况,但东南部地区整体处于干旱-重旱。中、低植被覆盖区域的干旱趋势较为相似,10年来旱情均较为严重,TVDI数值均在0.6~1.0间浮动,其中低植被覆盖区所有时相的TVDI在10年内数值均在0.6及以上,表明旱情持续。高植被覆盖区域严重干旱的情况较中低覆盖区域缓解,但是干旱依然在10年间持续发生。旱情的空间变化特征显著,严重旱情多集中于东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分布趋势基本与中西部整体土壤水分较充足的客观事实吻合。  相似文献   

8.
气候系统中的陆-气相互作用长期以来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直到最近,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仍非常少,模拟研究中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描述不足。本文系统研究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其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面。通过对前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为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提供了观测统计上的证据,并进一步分辨出中国北方过渡带可能是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最敏感地区。通过比较观测站点和再分析资料的年代际趋势表明城市化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暖产生了贡献,使中国东部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12C/10yr。区域气候模拟还表明,中国北方过渡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退化对表面气候和大气环流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它们的变化与观测的年代际异常以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致。暗含着地表退化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我们探讨了准确参数化植被和动态植被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真实地刻画和揭示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趋势,利用HJ-CCD及 ETM遥感影像获得长沙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趋势指数,定量分析过去10年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工表面空间位置转移不频繁,未来变化趋势为强劲的涨势,扩张可能来自耕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系统性转入;耕地和林地的空间位置转移频繁;耕地的变化趋势为落势,未来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林地变化趋势为落势,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和草地,转化为人工表面的可能性更大;草地以净增加为主,来自未利用土地转入的可能性更大;未利用土地以净流失为主特征,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  相似文献   

10.
傅立叶分析(Fourier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将中国全年36旬的NO-AA-AVHRR的1km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获得12个月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然后运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检测该时间信号的频率分布状况.结果各频率分量与NDVI的累加值及不同周期的季节性变化等生物学特征相关.其中零频率分量为均值NDVI,而1/12频率分量最大程度概括了中国地表覆盖类型的全年季节性变化模式.将提取出的这些生物学特征引入到地表覆盖分类的特征空间中,提高了类别间的可分性.这些研究表明了傅立叶变换是分析多时相AVHRR数据及提取植被的生物学特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1.
依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200~1300 mm和1000~1100 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矿山废弃地产流及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的控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产流的关键因子,在大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径流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关键因子,各植被类型产流量各不相同;径流量大小与植被总盖度、土壤总孔隙、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表凋落物厚度及重量呈负相关;各植被类型总径流量次序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矿区现有植被类型均能对降雨径流取到较强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访谈法,根据解剖学知识,按24式太极拳套路顺序和步型转换统计足踝运动方式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4式太极拳中八种足踝关节运动方式都存在,其中以背伸和跖屈为主,分别占48.03%和34.50%,练习24式太极拳可改善足踝的跖屈和背伸肌肌力;但24式太极拳中足踝关节的内外翻运动方式较少,各占0.87%,可以和其他足踝运动方式编排所需组合;跖屈、背伸、内旋、外旋主要集中在丁字步和弓步转换上;提膝和仆步转换中包含六种足踝关节运动方式,其中内收和内翻为该步型转换独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和都匀市,分别选取了三种典型的中学班级(以水族学生占多数,其他民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以水族学生约占一半,其他民族学生约占一半的班级;以其他民族学生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研究了近150名水族学生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其他民族为主,水族学生占少数的班级中,水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我尊重的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班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民族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河岸带斑块组成与空间分布对小气候的影响,以修复后的北京永定河门城湖-莲石湖段河岸带为研究区,于2017年8月,选择晴朗天气,分别在早晨、中午和傍晚实测每个植被斑块的地温(LST)、气温(TP)和相对湿度(RH),获取斑块指数。运用冗余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植被斑块小气候的因素。结果表明:与道路相比,植被可显著降低斑块内部的LST和TP,增大RH;但不同类型植被斑块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夏季白天不同时刻植被斑块的LST、TP和RH均会受到斑块及其邻近斑块特征的共同影响,但不同类型斑块小气候所受影响不尽相同。中午时,草本植物高度增加0.1 m,LST降低5.11%;灌木覆盖度增加10%,TP降低2.50%,RH增加10.82%;邻域乔木面积增加10%,草阔和草本植物斑块LST分别降低8.26%和44.98%;邻域道路面积增加10%,草阔斑块LST最大增加6.00%;距河距离减少10 m,草本植物和灌木斑块RH最大分别增加9.32%和2.01%。不同斑块指数之间的交互或加和作用对小气候的影响通常比单个指数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00—2019年内蒙古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类型分别构建基于实测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遥感指数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验证可靠的基础上,模拟2000—2019年内蒙古草地最大AGB。结果表明,内蒙古各处草地的年均最大AGB为(82.74±56.34) g/m2,东北高西南低;由高到低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总体上,年均最大AGB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低地草甸和温性典型草原增加最为显著。最大AGB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70.62%,显著增加的面积占16.28%;所有类型草地最大AGB显著增加的面积均大于显著降低的面积。然而,所有类型草地最大AGB的增加均是波动的,其中,温性荒漠的波动最小,温性荒漠草原的波动最大。夏季气温与累积降水的交互作用对AGB的正效应最大,其次为1—8月总降水量,而夏季气温对AGB的影响不大,且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于咸淡水交互界面空间分布特征传统研究主要以室内模拟为主。为克服尺度效应和地层分布的非均质性,以威海市环翠区双岛镇西山村双岛港东北部为研究对象,从山前-滨海区选择一个典型剖面,在海水涨落的一个周期内,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进行观测,通过水化学分析结合多元统计等方法,精确刻画咸淡水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剖面上X5点处咸淡水界面以0.9 m埋深为中心、倒U字形入侵,垂向上位于埋深0.3~1.5 m之间,入侵强度为0.9 m > 0.6 m > 1.2 m > 1.5 m;咸淡水交互界面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短距离迁移,且呈现咸水入侵速度快,回淡速度慢的趋势;界面上水化学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重碳酸型水转换为氯化物型水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非直即斜”为视角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变线特征、效果及其发展动态进行研究。认为:①非变线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主要形式,变线是其辅助形式;变线和非变线在比赛制胜中发挥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变线的得分效果明显优于非变线。②逢直变斜和逢斜变斜是运动员的主要变线类型选择,在比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逢斜变直则发挥着战略上的牵制作用;三种变线类型间无明显得分效果差异。③以“非直即斜”为视角对变线形式进行分类能较为深入地揭示不同变线类型的作用和动态变化规律;各赛事中各类变线形式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变线调整以逢直变斜和逢斜变斜为主;进入新球阶段后,逢斜变斜类变线形式的得分效果有逐渐上升之势,逢直变斜的得分效果则表现出缓缓下降之势。以期为我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和参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深度探求三体势的运动机理,服务于健身和竞赛需要,为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肌电测试系统对17位形意拳练习者的形意拳三体势单重桩和双重桩站桩过程中sEMG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单重桩右腿承担体重的贡献率占72%,双重桩右腿贡献率占60%,三体势桩功均在40 s后就开始出现主要肌群的疲劳,有明显抖颤感。结论:验证了传统意义上的前4后6式肌肉用力分配的三体势,更多的是指双重桩,而前3后7式的肌肉用力分配为单重桩;单重桩和双重桩主要锻炼肌肉无明显差异;单双重桩贡献率最大的两块儿肌肉都是后支撑腿的股外、内侧肌;双重桩前支撑腿的股外侧肌肉负荷稍大于单重桩;单重桩后腿的贡献率占72%,双重桩后腿贡献率占60%;相同条件下单重桩对腿部的刺激深度大于双重桩,有利快速出功;双重桩两腿承重比例有利前后的稳定性。动作姿势正确的条件下,三体势桩功练习时机体产生疲劳的时间阈值为40 s。  相似文献   

19.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的中国西北沙漠区是东亚地区主要沙尘释放源区之一。本文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用气候模式(CCM3)与一个沙尘释放和沉降模式(DEAD)相嵌套、能够反映沙尘扬起及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耦合模式系统(CCM3-DEAD),通过改变中国西北沙漠-半沙漠区下垫面类型的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西北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对东亚地区沙尘释放及大气粉尘含量变化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状况与沙尘释放关系密切,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可明显抑制沙尘的释放。中国西北沙漠-半沙漠区地表的改善,可引起整个中国北方至蒙古国的大气粉尘含量减少,使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假设以塔克拉玛干为主的沙漠-半沙漠区不存在(当地地表类型若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则整个中国北方沙尘释放和沉降通量仅为目前的50%左右。模式中分4个粒级描述沙尘释放及沉降通量,其中1.0~2.5μm和2.5~5.0μm两个粒级的贡献约占总通量的76%,对比试验显示在没有塔克拉玛干等沙漠存在的情况下这两个粒径释放通量大大降低。由西北沙漠-半沙漠区释放的沙尘,经大气环流传输可直接影响到我国东北、华北等东部地区的大气粉尘状况,并对日本、韩国及其周边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选择NDVI和光谱混合分析植被组分(VF)作为城市植被覆盖度指示因子,研究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点,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研究了NDVI及VF与LST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VF与LST之间的相关性比NDVI与LST之间相关性更好.研究表明,在城市LST研究中VF可以作为表征植被性质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