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21年4月EDUCAUSE发布了第18个年度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该报告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研究通过收集整理2004-2021年《地平线报告》原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方法,梳理总结出了《地平线报告》的核心概念框架,选取"趋势""技术""挑战""未来情景"四个研究分析单元进行编码、分类和概念分析,对编码和概念进行逐一解释.研究表明,新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并将在未来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最后,研究针对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实践提出了四项行动启示和八条行动建议框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使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并于2008年6月11日召开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此之后,研究项目的各研究课题也陆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各研究课题组在开题的过程中对"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提出了初步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3.
高校管理中“弱法”现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学校作为被告的涉诉案件日益增多,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校"无讼"的状态.依法治校成为时代的召唤.本文从高等教育立法、司法、执法三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弱法"现象,分析其原因,并从立法、司法、执法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蕴、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的"校史研究"和政府"报告"研究可以看做是欧洲院校研究的早期形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欧洲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相伴而生,并随着高等教育评估运动得以发展。在欧洲,院校研究更多的与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为本校服务的基础之上,更侧重于为政府教育监管以及政策分析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2006年美国高等教育未来委员会对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大学成本、财政透明度、学习质量、财政救助以及革新等六个方面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并最终形成"对领导的检视--美国高等教育未来规划报告",报告找出了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并进一步对美国高等教育进行了规划.美国查询高等教育问题的调查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高等教育规划的模式以及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美国高等教育未来委员会发布了题为《领导能力的一次检验:绘制美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报告.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提出背景与主要内容,梳理了对它的一些评论,并提出了对该报告的一些思考,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9所"985工程"大学陆续发布了各自2010年度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各大学通过网络媒介直接面向社会公开自己的办学情况,在我国高教界还是第一次。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各大学的做法差别很大。鉴于发布《质量报告》将成为"985工程"大学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国传统的综合大学、大学校与研究中心三足鼎立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受法国高教与研究部委派,克里斯蒂安.菲利普教授带领专家小组就大学和大学校相互合作的新途径以及如何共同打造"法国"国际教育品牌等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提交报告。本文将着重介绍这项报告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解析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北京高等教育质量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数据统计为基础,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具体指标,从师资队伍、经费和硬件设施、教学改革、学生四个方面对"十五"期间北京高等教育及其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前两个方面关注的是质量保障所需要的条件,后两个方面关注的更多的是质量本身.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属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大书系中的"国情"书系。报告以寻找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位置、总体特征、区域异同"为目的,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采用文字描述、列表对比、图形显示等多种方式,分析与展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及年度改革重点,比较和评价31省份(不含港澳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及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产生具有先天的依附性,由于研究的不成熟及大学本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种话语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不过,尽管如此,由于质量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质量话语在较短的时间内却创造了不朽的传奇.通过对其他学科领域中"质量"话语的不断引入与繁衍,从而使得高等教育迅速走进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第一要义"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既有加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有超越发展的巨大空间."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仅是执政理念,也应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统筹兼顾、全面协调"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可持续发展"则强调了现代道德观念.知识劳动"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基础,高等教育必须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目标.要使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知表知理,让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全面协调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接全球性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因此,构建一个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教育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屹  朱莎  杨宗凯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6-20,39
地平线报告是国际新媒体联盟组织(New Media Consortium)发布的关于"地平线计划"进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4至2012年的地平线报告中包含的共54项新兴技术进行内容分析,得出了若干关于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结论。最后,笔者从信息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与教育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历年地平线报告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热点问题,从"精英"走向了"大众"。本文从当前就业的四大矛盾着手进行分析,论述了"大众化"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院校研究与质量保证——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改革"以来,美国高校的成本越来越多地要由学生及其家庭而不是政府分担,使得人们愈益关注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因此,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倍受社会公众的关注。院校研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高校能够对外部的报告、认证、项目审批,以及内部项目评议和专项研究等方面的社会问责做出说明,同时也在学生学习评估、教师行为分析以及学籍管理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国有民办”高职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有民办"高职提出的宏观背景 1.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十五大报告对所有制内涵及主体地位的论述表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既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为高职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有民办"高…  相似文献   

19.
赵惠玲:姊崎洋一教授您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之邀为我们做了一场"当前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我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受《大学·研究与评价》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想就此报告的内容请问您几个问题。日本大学在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姉崎洋一:日本进行的是美国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存在市场主导型和国家主导型的两种制度安排,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生成的制度环境导致了私立高等教育的两种不同命运.国际经验表明,在国家主导型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政府都会有从"排斥"到"不得已接受"再到"接受乃至完全接受"的过程.一般来说,"排斥"主要表现在精英教育阶段."不得已接受"主要表现在大众化起步阶段,"接受乃至完全接受"主要表现在后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属于国家主导型的多数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轨迹已经或正在遵循着这个规律.我国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化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深层次制度环境的改善问题;而且,今后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我国政府若能够遵循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及早改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再向普及化阶段的过渡就能够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